
出版社: 重庆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49.20
折扣购买: 一口天文:人类观星简史
ISBN: 9787229171247
温涛,广东广州人,东华大学科学技术史硕士,华南师范大学天文协会联合发起人,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天文专业委员会委员,“知乎”天文学类话题优秀回答者,知乎“不知道诊所”特邀问诊嘉宾,研究方向天文学史。 张钰昆,国家天文台与山东大学合办空间与天文菁英班天文专业毕业,泛珠三角科技教育学会会员,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天文专业委员会委员,“猎户座”天文联谊会干事,广天联CAAUU秘书长,天文奥赛优秀指导老师,广州市第二中学校外天文指导老师。 唐弘铭,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员。曼彻斯特大学卓瑞尔天体物理中心在读博士,研究方向:星系形态,超大射电星系,深度学习的天文应用。
本书是一部关于天文学历史的科普作品,将易读、易理解作为主要卖点,以全彩插画配文的形式,力求详尽而通俗易懂地叙述人们对星空的最初认识。 在内容方面,本书主要介绍了史前天文学和古代早期天文学的历史,其中着重介绍了古希腊天文学和古代中国天文学。书稿引用翔实的史料,讲述了天文学从带有神秘色彩的祭祀活动发展为指导生产生活的科学知识的过程,既介绍了古代文明对于天文的探索与发现,也论述了天文学对于文明进程的影响。 其中,作者详细梳理了古代人民对于季节、方位、星宿、日月食、历法、天体运行等天文知识的认知过程,以时间为线,以文为主,辅以大量彩图和表格,记述了古人对天象的观测、对天文学作出的贡献,弘扬了人类对科学和真理的追求与探索。 本书执笔作者团队年轻化,更贴近读者阅读需求。监修支持团队长年策划天文观察活动,在介绍天文学知识和相关科学人文遗址时均有足够专业性。书中日月食、星空、星宿等天象图有利于激发读者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天体运转图、宇宙模型图有利于读者从逻辑层面提高对不同时期宇宙学说的认知;书稿附有较多的知识卡片,对一些较专业的学术术语作解读,有利于初学者、青少年理解学习,阅读性佳、学习性好。
本书是一部关于天文学历史的科普作品,将易读、易理解作为主要卖点,以全彩插画配文的形式,力求详尽而通俗易懂地叙述人们对星空的初认识。 在内容方面,本书主要介绍了史前天文学和古代早期天文学的历史,其中着重介绍了古希腊天文学和古代中国天文学。书稿引用翔实的史料,讲述了天文学从带有神秘色彩的祭祀活动发展为指导生产生活的科学知识的过程,既介绍了古代文明对于天文的探索与发现,也论述了天文学对于文明进程的影响。 其中,作者详细梳理了古代人民对于季节、方位、星宿、日月食、历法、天体运行等天文知识的认知过程,以时间为线,以文为主,辅以大量彩图和表格,记述了古人对天象的观测、对天文学作出的贡献,弘扬了人类对科学和真理的追求与探索。 本书执笔作者团队年轻化,更贴近读者阅读需求。监修支持团队长年策划天文观察活动,在介绍天文学知识和相关科学人文遗址时均有足够专业性。书中日月食、星空、星宿等天象图有利于激发读者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天体运转图、宇宙模型图有利于读者从逻辑层面提高对不同时期宇宙学说的认知;书稿附有较多的知识卡片,对一些较专业的学术术语作解读,有利于初学者、青少年理解学习,阅读性佳、学习性好。
书籍目录
目 录
序言:唯独属于你的星空 001
自序:西北望能望到天狼星吗? 005
1史前天文学:人类和宇宙的初次邂逅 001
巨石阵:可能是天文台的早形态/004
纽格莱奇通道墓:冬至独有的神秘奇景/006
陶寺观象台:季节与节气的初步观测/007
濮阳西水坡龙虎蚌塑:二十八宿的起源/009
拉斯科洞窟野牛壁画:史前人类眼中的金牛座/012
2古代早期天文学:三个文明的探索与发现 017
旬星:从神性到尘世/019
金字塔:通往闪烁星辰的道路/024
中星观测:观象授时/040
行星动态:特立独行的五颗“游星”/050
诗经中的日食:特殊天象记录/054
沙罗周期:日月食背后的规律/057
历法:记录时间流逝/061
星占起源:天与人的关系/067
3古希腊天文学:从诗歌到理性 071
《工作与时日》:长诗中的天象与历法/076
泰勒斯与米利都学派:探寻宇宙的本源/080
从毕达哥拉斯到柏拉图:行星天文学的诞生/084
从同心球到水晶球:构建天体运动的物理基础/091
两种传统的相遇:希腊化时期的古希腊天文学/096
实用为先:罗马时期的古希腊天文学/107
《至大论》:古希腊天文学之大成/113
4古代中国天文学:别具一格的东方范式 123
天有异象:夏商周的天象记录/124
奠定传统:先秦时期的天文学萌芽/131
墓葬中的帛书与漆器:秦汉之际的天文文物/140
究天人之际:司马迁与天学三志/147
从太初历到后汉四分历:两汉历法的变迁/154
论天三家:两汉时期的宇宙论概述/158
张衡:浑天说的“代言人”/165
附录171
后记177
参考文献179
媒体评价
人类观星的历史悠久而充满探险精神,有的还与古代社会政治文化相关联。当今时代,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人们对观星的历史充满了好奇。本书作者怀着对天文科普的执着梦想,追踪研究和考古发现,编采大量精美图片,结合必要的知识卡片,在带读者领略古代观星史的同时,帮助读者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本书“一口”讲述历史上的观星故事,具有独到的视角,值得成为读者的“良师益友”。 ——邓可卉﹐东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中国数学史学会理事 探索宇宙奥秘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永恒愿望。本书从史前时代先民对天空星体的朴素认识出发,带领读者通过古代中西方天文学的发展历史,一瞥星空的浩瀚美丽,非常推荐热爱星空的你来品读! ——曹晨,山东大学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副教授,山东天文学会秘书长,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委员 学古诗词时,曾有人笑问,孔雀为何要东南飞?有人答:因为西北望,射天狼。这虽是一句戏言,但从聊天文到聊文化,就是如此自然而然。 ——童竹君,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天文与地学专业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