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三国(黎东方讲史)(精)

细说三国(黎东方讲史)(精)
作者: 黎东方
出版社: 上海人民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细说三国(黎东方讲史)(精)
ISBN: 9787208157958

作者简介

黎东方原名智廉,祖籍河南,1907年出生于江苏省东台县,被誉为“中国之汤因比”。其重要著作有《中国史之研究》、《中国上古史八论》、《西洋通史序论》、《中华民国简史》,长篇自传《平凡的我》,以及他所独创的“细说体”系列史书《细说三国》、《细说元朝》、《细说明朝》、《细说清朝》、《细说民国创立》等,还有大量英文著作和译著。

内容简介

西洋人谈西洋史,常常有某一民族衰亡,另一民族继 起的说法,或是某一文化崩溃,另一文化诞生的说法。汤 因比(A.Toynbee)与前人不同的地方,是改用“社会”一 词,代替“民族”或“文化”,并且补充了一点:某一社 会崩溃之后,其构成要素可能被次一社会所局部保存。汤 因比喜欢说,“中国社会”在佛教进入之时已经崩溃,此 后不再有中国社会,而只有“远东社会”。 在实质上,中国史与西洋史不同。我们的周朝,十分 灿烂,却不是昙花一现的希腊;我们的汉朝,十分雄伟, 而不是一衰而不可复兴的罗马。我们中国人具有西洋人所 没有的韧性,我们的朝代虽有兴亡,国势虽有盛衰,而我 们的民族自从埃及、巴比伦之时便一直屹立于东亚,不曾 死亡,而且继续发展。 我们的政府有时候好,有时候不好。政府好的时候, 是治;政府不好的时候,是乱。治久了以后,难免有乱; 乱了一阵以后,由于我们这个韧性的民族“江山代有才人 出”,由于我们这礼义之邦“十室之邑,必有忠信”,所 以迟早会有非常之人,挺身而出,做成非常之事:“拨乱 反治”。于是,希腊、罗马于乱了以后未能再治。而我们 中国每逢“天下大乱”以后,不久便“形势大好”,一治 一乱,成了中国历史的轨迹,虽则我们不可把这轨迹看得 太呆板。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或其修订人毛宗岗,说 出一句令人难以驳倒的话:“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 分久必合。”这等于说:“治久必乱,乱久必治。”这种 话,西洋人说不出来。他们对于他们国家的未来,不可能 有如此乐观的信心。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八个字,与宇宙论中“一 张一弛”的大道理,颇能相通,站在严格的历史科学的立 场来说,分与合至少是极可能的趋势:“合久会分,分久 会合。” 至于,合久了何以不仅会分,而真的分了,以及分久 了何以不仅会合,而真的合了?“人”的关系很大。位居要 津的人,倘若有决心与能力,是可以挽狂澜于既倒的;倘 若没有决心,又没有能力,那末,便常常把好的局面弄糟 。 两汉的大一统局面,维持了四百多年;种种机构已经 磨损、腐蚀,不再管用。分的趋势,确已形成,外戚宦官 之轮流把持中央,剥削地方,是病征,而不是病源。 病的本身,差不多已到了无药可救的阶段。打外戚, 除宦官,只是治标而已,治不了本。是所谓头痛医头,脚 痛医脚,而不是培元固本,滋阴补阳。 西汉初年之所以蓬蓬勃勃,是由于刘邦简化了法律, 减轻了赋税,因袭了秦的“三权分工”的制度,加上武帝 以后之征用全国各地的人才,提倡以孔子学说为中心的学 术。 所谓“三权分工”,是丞相与太尉分治文武之事,御 史大夫专管监察之事。这与美国的“三权分立”不同。在 没有三权分立之时,这“三权分工”究竟要远优于霍光以 后之权臣包揽一切了。 “细说体”源起于抗战期间黎东方教授在重庆的“讲史”盛举。当年黎教授以历史学家的睿智与妙趣横生的词锋,讲三国、讲武则天,倾倒四座,轰动山城,听众争相买票入场。黎先生“讲史”完全不同于一般说书人,他既不虚构任何一个人物,也不虚构任何一件事情,而是广泛地从各种史书中搜集和贯串史料,按需而取,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语言吸引了无数听众。“细说体”历史著作即以“讲史”的形式,将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中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以及职官、制度、文化、学术等等,分列为若干题目,以通俗生动的语言分别加以“细说”,分则为独立的历史故事,合则为一朝断代信史,文字挥洒优美,史事详实可信,它使读者“以读《三国演义》的轻松心情,获得的却是胜于《三国志》的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