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29.00
折扣价: 19.50
折扣购买: 汉宝德的人文行脚
ISBN: 9787108054227
汉宝德,1934年生于山东*照、**成功大学建筑学士,美国哈佛大学建筑硕士,普林斯顿大学艺术硕士。曾任**东海大学建筑系主任、汉光建筑事务所主持人、自然科学博物馆馆长、台南艺术学院创校校长,是二十世纪后半,****现代建筑思潮的重要学者,在推动**建筑教育、文化资产保存等方面,都有**成就。
原始与文明之间 大陆的西南区有很多少数民族,在我的心目中, 与**的少数民族类似。*近有机会去云南的大理、 丽江走了一趟,才知道他们的少数民族大多经过千百 年的汉化,已经没有原来的味道了。 使我感到讶异的,是大理的白族、丽江的纳西族 ,其民居形式不但大部分汉化,而且**接*了汉化 。他们所说的白族民居,或纳西族民居,简直就是汉 族的四合院或三合院,我想找到些原族群建筑的特色 ,却感到**困难。这些民族的空间文化究竟留下些 什么,即使在大陆少数出版物上也没有说清楚。他们 指出的一些外观上的特色,在我看来,只是来自古老 的唐、宋的传统,有别于明、清之后的中原建筑而已 。文化独特性的消失是很可怕的。 有人告诉我,这些建筑确实代表他们的族群文化 ,但这是无法自历**解说清楚的。目前所见的当地 民居,在建筑品质上比起中原民居建筑,有过之而无 不及,**看不出在文化上落后于汉族的迹象。 有趣的是他们的衣着。到**,大部分妇女仍然 穿着本族的服装,似乎没有*到汉族的影响。这真是 不可思议。我查了当地**编印的出版物,上面详述 了纳西文化的多种面向,连婚、丧、祭祀文化都有了 ,就是没有衣着的说明,所以查不出**他们的穿着 ,纳西尚黑,白族尚白,有多少成分是原有的文化, 多少是汉化的结果。但是整体看来,他们的服装是有 特色的。尤其是年轻女孩子的衣装,这是不是基于观 光的考虑而穿着的,一时也找不到答案。 有显著特色的当地地方文化,*到比较**的文 化的影响,逐渐被同化,实在是人类文化交流中令人 感到悲哀的现象。所谓**,指的是物质生活比较富 庶,人民的*子过得比较舒服些。为了富裕的生活, 比较落后的民族通常不惜丢弃祖先的传统,拥抱外来 的文化。在食与住方面通常是*先被同化的,其次是 有象征意义的衣着。*难改变的是信仰。 这种因交流而产生同化的现象,并不限于原始民 族与文明民族之间;文明程度不同的民族之间,也有 强势者对弱势者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强势的西 方文明,逐渐同化了全世界西方之外的民族。有古老 文化的民族都以不同的态度抗拒西方的影响。抗拒的 立场软弱的,同化得快;抗拒的立场强硬的,同化得 慢。然而全面的现代化究竟代表弱势民族的胜利,还 是失败?就要看你观察的角度了。 令人感到矛盾的是,我们既希望全世界的落后民 族能够享*到现代科技改善生活的成果,同时又不能 不承认进步的社会对原生民族文化的***。一个民 族的文化及其生活方式是人类遗产的一部分,是不应 该使它自地球上消失的,可是要怎么两全其美,既能 保存原生的文化,又能使该民族过富庶的*子呢? 两者不能兼得,也许就是**世上仍有许多民族 宁愿放弃进步的机会,选择回到祖先的原始生活的缘 故吧! (本文出自《大地地理杂志》二〇〇一年五月号) 干、湿文化的沉思 人类的生存环境,因地理区位的不同而有干燥与 湿润之分。自生存的观点看,雨水较多的地区,生物 丛聚,易于求生,便于种族的繁衍,当然是适于人类 集居之地。可是在原始时代,人与其他动物无异,困 于地理环境,无迁移之知识与能力,只好在已有的环 境中努力求存。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地球上才产生了 那么多样的文明而各擅胜场,使**的我们看到世上 丰富而多彩多姿的文化面貌。 我*不能了解的是人类为何遍布**各地。照理 说,人类发源于非洲,应很自然地寻求河边多水的地 区生存下去。当人口增多不得不迁移时,也应该向气 候温暖而多水的地区移动,如地中海沿岸与欧洲地区 。我可以了解埃及的尼罗河成为文明的发源地,甚至 可以了解两河流域成为古文明的温*,可是无法了解 人类向难以营居的沙漠边缘、石山之麓集中。在人类 为数稀少的古代,何必跑去那些不易求生的地区呢? 以色列人在摩西带领下,过红海到巴勒斯坦,所谓上 帝承诺给犹太人的土地,不是说明人类所寻找的是地 理环境良好的地方吗? **的解释是基督教《**》中所说的,洪水之 后的世界,诺亚的几个儿子带着子孙分别向不同的方 向分散,又因为要盖一座通天的塔使上帝生气,让他 们语言混乱,听不懂对方的话。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