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百科(7-12岁)

儿童心理百科(7-12岁)
作者: 钱源伟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
原售价: 40.00
折扣价: 22.50
折扣购买: 儿童心理百科(7-12岁)
ISBN: 9787568233682

作者简介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基础教育专家。专著《基础教育改革研究》获全国第三届教育科研优秀著作成果奖,曾任上海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处处长、基础教育发展中心主任等职。

内容简介

1-1在最佳的起跑线上 上学,对年满6岁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长大的 象征,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从此将进入另一个崭新的天 地。上学,是他们日夜盼望的事情,他们曾经多次深 切地抚摸着自己的新书包、新文具,就盼着这一刻早 早来临;上学,对他们来说,该是件多么令人兴奋激 动的事啊! 但毕竟他们只是6岁的孩子,现实的校园生活与他 们的想象并不一样,或多或少会产生不适应感。从幼 儿园到小学,孩子的生活在短短几个月内就发生了巨 大的变化,熟悉的环境不见了,操场、跑道、篮球架 代替了以前的滑梯、秋千和跷跷板;熟悉的老师不见 了,要求严格的小学老师可不像幼儿园老师那样有通 融的余地;熟悉的朋友不见了,眼前是那么多陌生的 同学等。与幼儿园相比,进入小学后的这些变化,的 确让不少孩子感到陌生,因此他们一时有些不适应也 是正常现象。 学习成为小学生的主要活动。在幼儿园,孩子的 主要活动是游戏,就算是学习语文、算术、英语,也 都是在游戏中进行。幼儿园的老师会想尽一切办法寓 教于乐,让孩子在演话剧中发挥说的能力,在观察中 培养创造力等,且即使孩子学得不好也没有关系。可 是进入小学就完全不一样了,他们必须系统地掌握知 识技能,养成适应社会的个性品格,不仅要学习自己 感兴趣的东西,还要学习虽不感兴趣却必须掌握的知 识。一旦学习成为孩子的主要活动时,他们就必须自 觉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充分发展智力,并接受 老师的指导,养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培养注意、联想 、想象、记忆和评估等各种学习策略。 进入小学后,孩子正式进入了团体生活。让他们 有意识地参与团体生活,对其个性、社会性和品格的 发展都有重大影响。“小学生”这个称号,意味着他 们开始成为参加社会团体生活的成员,因此他们必须 遵循团体的规章制度,为了团体的共同任务而行动, 并学习服从领导,使团体的利益成为自己的利益,并 服从团体舆论。而这些都是在幼儿园时不需要严格遵 循的。对孩子来说,要从一个受家人宠爱、呵护的幼 儿转变成一个能牺牲自我、服从团体要求的小学生, 这中间的确需要一段适应期。尤其在遵守纪律方面, 必定要经过一个阶段才能使之稳定,成为习惯。 进入小学后,要与周围的人建立新关系。在幼儿 园,大家都是玩伴,彼此之间相互合作,共同进行游 戏。而进入小学,同学之间不仅要互帮互助,还要互 相学习、取长补短,甚至互相竞争,争取好成绩,开 始品尝友谊的真正滋味。以上种种都是造成孩子进入 小学后适应不良的原因。作为父母和老师,要有足够 的耐心和爱心来帮助孩子尽快平稳地度过这段适应期 。 让孩子对上小学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成为小学生、背着书包上学去、坐在教室里学习 ,通常是让孩子感到兴奋、自豪和向往的,且他们也 容易被学校的外在形象所吸引,例如,学校的校舍、 操场、桌椅及很多同学在一起等。但是他们也容易因 此将学习和游戏混为一谈,认为想学就学,不想学就 不学,因此父母要耐心、仔细地向孩子解释上学究竟 是什么。有的父母经常对正在捣蛋的孩子说:“都快 上小学的人了,还这么调皮,真该好好到学校去‘训 练、训练’。”于是学校在父母口里变为专门惩治孩 子不乖的地方,当然令孩子心悸不安,进而产生排斥 。 为了让孩子能尽快熟悉学校氛围,父母可以先让 孩子背着书包,带他到附近的小学走走,看看校园, 也看看大哥哥大姐姐的上课情形,这样可以让孩子有 较感性的认识。同时为了让孩子能尽早适应学校生活 ,幼儿园大班的老师可以在最后一学期的课程中进行 幼小衔接,逐步加入一些上小学要准备的内容,例如 ,强调遵守团体纪律等。只有当孩子有了充分的心理 准备,入学后才不至于产生不适应的情况,并能较快 培养出正确的学习动机。 帮助孩子尽快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低年级是培养孩子优良的日常行为规范与学 习习惯的最佳时期。父母与老师要对孩子提出明确可 行的要求,让他们懂得该做什么,怎么做才更好,这 显然十分重要。入学初期,孩子常常还会出现“今天 做到了,明天又忘了”的情形,但这些都是正常现象 。大人应该耐心地督促、指导,以鼓励、赞赏为主, 像是“你好棒!”“再试一下,我相信你会成功!” 一句话、一个眼神、轻轻拍一下孩子的肩膀,这些都 可以增添孩子的信心,增加其学习热情,有利于他们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父母同时要关心孩子的作息时间,让其养成规律 地睡觉、起床及用餐等习惯。有些父母爱看电视而影 响孩子的睡眠,造成孩子第二天上课时精力不济,这 样的恶性循环显然不利于孩子适应学校生活。学校的 上、下课时间要求严格,不能随便迟到、早退,身为 父母应当积极配合,督促孩子按时起床、到校,晚上 按时睡觉,以确保睡眠充足。另外,父母要督促孩子 养成自动自发完成作业的习惯,并训练孩子自己整理 文具和书包。老师则要在课堂上讲清楚作业的要求, 许多学校采用家长学校联络簿,以便父母能实时了解 学校的要求;在入学初期,如果有的学生偶尔忘了做 或少做作业,也不必严厉训斥,而应施以耐心教导, 说明不做作业的后果。不给孩子施加压力,孩子反而 会觉得学习其乐无穷。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