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江苏科技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24.90
折扣购买: 零基础学艾灸(第二版)
ISBN: 9787571315412
石晶明 知名医学科普作家 中医名家施维智嫡传弟子 悬壶济世,行医诊治4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诊余时间笔耕不辍,一直致力于向广大群众普及健康知识。著有《古法艾灸:寒湿一去消百病》《刮痧通经络养五脏》《女人艾灸:驱寒养颜补气血》等中医科普书。
艾条灸:家庭艾灸建议选清艾条 艾条可分为清艾条和药艾条,家庭艾灸一般使用的是清艾条。灸时先将艾条点燃,与皮 肤保持一定的距离(3~5厘米),上悬于所灸部位,故常称为“悬灸”。悬灸以能感觉到温热为宜,灸至皮肤温热红晕,时间每次大约15分钟。悬灸又分为回旋灸、雀啄灸和温和灸3种手法,操作简单,火力温和,非常适合刚接触艾灸的人使用。 回旋灸 点燃艾条,对着施灸部位,距皮肤3~5厘米处,以施灸的穴位或部位为中心,做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控制旋转的速度,一呼一吸转一圈。圈要转得圆润、有力,半圈发力半圈收力,每次灸治时间大约为15分钟。此法能带来大范围的温热刺激。 雀啄灸 点燃艾条,对着施灸穴位 或部位,使之接近皮肤。待有 温热感后,再提高,一起一落,如鸟之啄食。下去要有喷火感,向上要有提拉感,被灸者能感到凉气被抽出去。灸治时间短一些,一般5~10分钟。雀啄灸时要注意落下的幅度,不可用力过猛,导致烫伤皮肤。 温和灸 用右手拇指、食指、中指一起挟持住点燃的艾条,放于施灸部位之上,距皮肤3~4厘米,开始时可以较接近皮肤,感觉太热时可适当提高些,并仍固定在应灸之处,不要移动。被灸者能感觉到有一股温热暖流直透肌肤深部。灸治时间每次15分钟左右。 解放双手的施灸工具 艾灸罐 艾灸罐又称灸疗罐,主要是通过控制艾条的位置,以及它与 穴位间的距离,来调节艾灸时火的温度。这样既可预防因艾灸时温度过高烫伤皮肤,又能隔热保温,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艾灸棒 艾灸棒又称温筒灸或温灸棒,是用纯铜、不锈钢、铁等金属材质制成的一种圆筒形灸具,其筒底有尖有平,筒内套有四周有孔的小筒。一般都增设有聚气防灼罩,停止温灸时,焚烧筒内火种会自动熄灭,这样既提高了艾灸的疗效,又可防止灼伤。施灸时,可将艾绒或药物装入温灸器的小筒,点燃后将温灸器的盖子扣好;也可以将灸条直接点燃,放进灸筒,置于所灸部位,进行熨灸,直到皮肤红润为度。 艾灸盒 艾灸盒使用方便、便于携带,深受人们的喜爱。生活中,不管是站着、坐着、躺着,都可以把艾灸盒绑在身上进行艾灸。艾灸盒内如果放入的是艾条,它的优点是燃烧时间较长,中间不易间断,持续火力猛。艾灸盒中如果放入的是艾绒或艾炷,它的燃烧时间大多较短。想要艾绒的燃烧时间长一些,可将风口调得小一点。此外,排烟通风口控制得好,温度也比较稳定。 艾灸顺序:先上后下,先左后右 艾灸是按照人体经络流注施行的保健方法,所以顺序很重要。但初学者往往对施灸的顺序迷惑不解,总是记不住先灸哪个穴位,后灸哪个穴位。其实艾灸顺序是有一定规律的,记住了规律再来施灸,就简单多了。 先阳后阴 艾灸为火、属阳,所以施灸的顺序是先灸阳经,后灸阴经;或者是先灸背部,后灸腹部。 先上后下 阴阳学说中上为阳、下为阴,头为阳、足为阴,所以施灸的一般顺序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或者是先灸头身、后灸四肢。 先左后右 左为阳、右为阴,所以先灸左侧、后灸右侧。 糖尿病 上盛下虚,泻火补水 糖尿病是一种由内分泌功能异常所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在临床上其典型的症状就是多尿、多食、多饮、疲乏无力、形体消瘦、皮肤瘙痒、出汗异常、视力模糊、肢体麻木、皮肤感染、伤口难以愈合等。其中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较多见于青少年,2型糖尿病大多见于中老年人。 病因 糖尿病患者多是脾虚湿重体质,体内环境黏稠不爽、血流不畅,会直接影响身体的新陈代谢。痰湿就是因为体内积聚的湿气过多,以致变得黏稠,这也就是中医中常说的“湿聚成痰”,极易将经脉瘀堵,从而形成各种疾病及其并发症。 治则:上盛下虚,泻火补水 中医认为,五脏中肾主水,而肺为水之上源,脾胃又主受纳水谷。倘若体内火热炽盛、灼伤津液,便会导致气阴两虚,出现上盛下虚之证,因胃火旺而肾阴弱,形成所谓的“消渴”病。所以艾灸治疗糖尿病,可取外关穴清三焦之热,取内关穴泄心包之火,取合谷穴去肠中之渴,取足三里穴降胃中之实,取阳陵泉穴排胆内之郁;再配肾俞穴补肾中之水,取脾俞穴益脾中之气,取三阴交穴生阴中之津。 疗程 以上穴位按照先背部、后四肢的灸治顺序,每穴各灸20分钟,以皮肤出现红晕温热为度。 肾俞穴 定位 位于第2腰椎棘 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 取穴 肚脐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后正中线旁开2横指处。 灸法 艾条温和灸、雀啄灸或回旋灸20分钟。 脾俞穴 定位 位于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取穴 肚脐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往上推3个椎体,下缘旁开2横指处。 灸法 艾条温和灸、雀啄灸或回旋灸20分钟。 外关穴 定位 位于前臂背侧,腕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取穴 抬臂俯掌,掌腕背横纹中点直上3横指,前臂两骨头之间凹陷处。 灸法 艾条温和灸、雀啄灸或回旋灸20分钟。 内关穴 定位 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取穴 屈腕微握拳,从腕横纹向上3横指,两条索状筋之间即是。 灸法 艾条温和灸、雀啄灸或回旋灸20分钟。 合谷穴 定位 手背,第1与第2掌骨之间,近第2掌骨中点桡侧处。 取穴 一手轻握拳,拇指、食指轻触;另一手握拳外,拇指指腹垂直下压处。 灸法 艾条温和灸、雀啄灸或回旋灸20分钟。 足三里穴 定位 小腿前外侧,外膝眼穴下3寸,外膝眼穴和解溪穴连线上。 取穴 同侧手虎口围住髌骨外上缘,其余四指向下,中指指尖处。 灸法 艾条温和灸、雀啄灸或回旋灸20分钟。 阳陵泉穴 定位 在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取穴 屈膝90度,膝关节外下方,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灸法 艾条温和灸、雀啄灸或回旋灸20分钟。 三阴交穴 定位 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取穴 手四指并拢,小指下缘靠内踝尖上,食指上缘所在水平线与胫骨后缘交点处。 灸法 艾条温和灸、雀啄灸或回旋灸20分钟。 脸上总爱出油长痘痘? 晚上总是睡不着还爱做梦? 每天总是无精打采觉得累? …… 失眠、长痘、心烦、脱发……这些生活中看似不大的问题,难以引起我们的重视,但很可能就是五脏出问题了。 熬夜玩手机、能躺就不动,奶茶续命、嗜糖如命,不良的生活方式和沉重的工作压力,让小编也逐渐迈入亚健康状态,年纪增长,失眠、湿气、脱发、肥胖也伴随而来。初见石老师时,他一眼就看出小编的问题——五脏生病了。小编跟着石老师学了几天刮痧,发现刮痧原来这么简单!只需准备一瓶刮痧油、一块刮痧板,照着石老师给的穴位,简单刮拭就能疏通经络,每次刮完浑身舒畅。后来养成了没事就刮一刮的好习惯,身体比之前好多了。 在小编的恳求之下,石老师终于愿意将珍藏多年的刮痧保健知识分享出来,希望大家都能了解自己的五脏情况,将刮痧保养五脏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保持身心健康。保命的关键就是保养五脏,从打开这本刮痧书开始,和小编一起踏上健康的征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