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凤凰
原售价: 480.00
折扣价: 307.20
折扣购买: (全4册)柳兆薰日记(晚清珍稀稿本日记)
ISBN: 9787550642966
柳兆薰(1819-1890),原名兆白,字咏南,一字虞卿,号时安,又号莳安,晚自号厄道人,亦称悟因生,吴江芦墟胜溪(今江苏苏州)人。江邑优附贡生试用训导,清同治 六年(1867)丁卯科,并补行咸丰十一年辛酉科本省乡试副榜,加捐内阁中书衔,同治九年(1870)七月署丹徒学教谕,同治十年(1871)二月辞官返乡。柳兆薰工诗 文、填词。柳树芳次子。柳亚子曾祖父。
咸丰七年(丁巳,1857) 六月 十七日“十七日,晴。朝上开船”至“十四日发,暇须答之”,此为单页,原稿附于稿本《柳兆薰日记》第4册末。参见《苏州博物馆藏近现代名人日记稿本丛刊》卷十《柳兆薰日记》,第184页。文物出版社,2018年(下同)。根据文中内容,此部分当是咸丰七年日记,据时间顺序调整。(8月6日)晴。朝上开船,顺帆到江,午前至下塘,晤吟泉,慎兄出门,属晚间相叙,知捐事茫无头绪。桂轩已来,余与两兄同寓北寺,与六和尚谈定,每日一饭两粥,每客百六十文,一应在内。晚间,慎兄留夜粥,谈至黄昏返寓,一轮明月照向床头。 十八日(8月7日)晴。朝粥后慎兄来,约雷尊殿茗饮良久,复邀同两兄到下塘,留朝饭,盛情可感也。回寓后,旦卿侄同沈蓉斋来谈,留蓉斋中饭,据云李委员尚未来,故公事未紧,诸家皆已到齐,此番三家吃重,长谈而返,静坐良久。晚间,吟泉来邀同雷殿茗饮,旦卿侄同叶以轩亦来,渠作东,夕阳在树杪始回寓。是日子时立秋咸丰七年六月十八日夜子初三刻五分立秋。。 十九日(8月8日)晴明,热。朝粥后,同两兄茗饮雷尊殿,慎兄亦来,叙话良久,复至行前,桂轩在行楼上,据云昨阅兵房苏行文,知报上上户者凌、王、沈三家,上户十二家,余家与轩老在前列,次上户亦十馀家,小委员邵公在局,今日邑尊已发信于李委员,在太湖厅劝捐,令其回江,余先返,至下塘,与吟泉谈。回寓后,两兄亦返,知邀出角东易在水平庙议事,筑室道旁,毫无心腹相告,二老狡狯之极,诵公言尚可听得过。昨闻费阆仙已故,年未五旬,弹冠之兴方浓,修文之史已召,惜哉!是日观音佛生日,寓中净素,素菜极佳。 二十日(8月9日)晴。朝粥后茗饮雷尊殿,复至行前与两侄谈,无聊之至。回寓静坐,吟泉来谈良久,同川顾伯渊同弟亦来定寓,据云须俟委员来后上来,王新甫同洪寿甫亦到,据云不出面,未知在何处。晚间复茶叙。昨夜慎兄来寓长谈,今晚茶寮中晤周宇春,据云外边风声亦甚平常,新署藩宪王有龄、新督宪何桂清办捐十分利害。又晤金秉翁,略知捐事情形。 廿一日(8月10日)晴。朝粥后茗饮雷殿,慎兄已来,旦卿、圣裕两侄同桌。回至下塘,略坐归寓,作家书,明日船来寄与朗相,看来目前不便归家。长公来,借知近事。是日秋热,骄阳如火,今夏未尝逢也。寓中静坐,怕触暑。 廿二日(8月11日)晴,仍热。朝粥后茗饮雷尊殿,与慎兄、凌森甫长谈,回至下塘略憩,即由西门至关庙前候周雨春,晤其仆杨,据云昨夜似有小极,尚未起身,特致意缓日再来。回寓静坐。下午桂、旦两侄来寓,传说委员要月底来,此事急切难了,安心静候,毋躁。晚间,家中船来,知石工尚未完,作札致朗相,初二日放船上来,不必公账用人舟。羹兄拟今夜下去伏载,听之。是日身子不适意,似稍有暑热。 廿三日(8月12日)晴,闷热,连日作风,雨势不成,在寓静养不出门,高卧熟睡之至。与乙兄谈论,似尚可作“寒陵一片石”。下午慎兄来长谈,晚间雷雨,夜又空阶滴滴,凉意沁人肌肤,良苗怀新有象矣。 廿四日(8月13日)阴,微雨,雷祖生日,合寺净素。上午不出门,下午至下塘畅谈。余连日畏热闷坐,鼻中垂涕如厚脓,臭甚,未知何证。下午至城隍庙雷尊殿与吟泉茗饮,荷诞日闻有笙歌雅奏,至则阒如,回至下塘,吃瓜叙谈,余先回寓,云在草堂上。梨里诸公来寓,明日为田寿荪明府上匾,“黎民怀之”四字极切。 ................ 晚清江南大地主柳兆薰的百万余字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