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中国史(第3卷两宋至中华民国)

地图上的中国史(第3卷两宋至中华民国)
作者: 李兰芳|编者:中国地图出版社
出版社: 中国地图
原售价: 99.00
折扣价: 55.50
折扣购买: 地图上的中国史(第3卷两宋至中华民国)
ISBN: 9787520401890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北宋、辽与西夏 李华瑞(主审)——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唐宋史研究中心主任 960年,后周禁军统帅——殿前都点检赵匡胤通过谎报 军情,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从后周王朝的孤儿寡母 手中夺取政权,建立了宋朝,定都汴(biàn)京(今河南 开封)。1127年,金军南下不断进犯,带走了包括徽、钦 二帝、后妃、宗室、朝官等3000多人以及大批金银珠宝、 仪仗法物,北宋灭亡。我们以北宋王朝起讫(qì)年代来 断代,只是为了叙述方便,严格来讲,从960-1127年,中 国仍处于分裂状态。当时与北宋并存的还有其他政权,有 早在916年立国的辽朝,有1038年立国的西夏,有1115年 立国的金朝。其中,辽和西夏与北宋共存的时间最长。 五代更迭,分裂割据,靠不光彩的手段夺取皇位的赵 氏兄弟并不安于成为梁、唐、晋、汉、周之后的又一个短 命王朝。宋太祖赵匡胤自乾德元年(963年)便着手进行统 一全国的战争。当南唐统治者李煜上表请求贬为江南国主 ,年年前来朝贡时,宋太祖断然拒绝:“卧榻之侧,岂容 他人鼾睡乎?”开宝八年(975年)冬,宋军占领金陵,灭 亡南唐。太宗赵光义继承兄长的统一大业,于太平兴国四 年(979年)灭北汉,结束了自唐末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局 面。大概晚唐、五代时的分裂战乱给宋朝统治者留下了太 过深刻的印象,此后北宋统治者在设计各种政治制度时, 脑子里始终绷着“防弊”的弦。晚唐、五代最让人痛心的 政治教训是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造成尾大不掉、中央难 以控制的棘手局面。为避免重蹈覆辙,宋太祖先上演了一 场“杯酒释兵权”的好戏,解除了慕容延钊、韩令坤、石 守信等一批开国功臣的兵权。并且禁军不再设最高统帅, 罢去殿前都点检、副都点检及侍卫马步军正副都指挥使的 职位。把禁军两司分为三衙,三衙将领也只用资历浅、容 易驾驭的人。再则,实行“更戍(shù)法”,禁军的驻屯 地点每隔几年换一次,但将领不随之调动,使“兵无常帅 ,帅无常师”,杜绝了将领拥兵自重的可能性。在兵力部 署上,禁军一半驻守京师开封,一半分驻各地,从而形成 强干弱枝的兵力格局,有效防止地方军暴动。另外,太祖 和太宗还对地方制度进行了改革,削减州郡(府、州、军 、监)一级长官的权力,不允许他们兼任一个州郡以上的 职务。州郡长官由文官担任,且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以互相 牵制。至道三年(997年),太宗又将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 ,并在各路设转运司、提点刑狱司、安抚司、提举常平司 ,分管不同事务。路、州、县的官员都由中央官兼任,属 于差遣f生质,且三年一换,不得长期任职一方。此外,在 地方财权、司法审判等方面,也采取了类似制度。正如朱 熹所说:“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 唐朝在皇位继承问题上状况不断,引发了政局不稳, 外戚、宦官又专横跋扈(hù)、败国乱政。五代时期,兄 弟相残、父子相残的政治悲剧更是不断上演。鉴于此,宋 代统治者对于依附皇权的各色人等的权力都进行了制度上 的制约。据王小甫等宋史学者研究,从北宋太宗到南宋度 宗,先后共立15位皇太子,从真宗至恭帝,都是皇太子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