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哈尔滨
原售价: 69.80
折扣价: 38.40
折扣购买: 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
ISBN: 9787548433620
胡森林,男,1978年生,湘中人士,硕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任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调研处处长,世界石油理事会中国**委员会青年委员,**经济师。从事多年文字相关工作,有文学创作、新闻报道、公文起*、政策研究等经历,理论素养深厚,文字功底扎实,公文写作经验较为丰富,开发并讲授《公文写作的“六宜”与“六忌”》《重大文稿“四步成文法”》《新闻报道与公文写作之异同》等课程。曾主持多项重要报告撰写、产业政策调研和管理课题研究,参与写作的文章在《人民*报》《求是》《学习时报》等重要报刊发表,一些学术观点在业界引起较大反响。*聘《金融时报》、财新传媒等多家知名媒体专栏作家或撰稿人,担任《能源评论》《新能源前沿》编委,发表论文和评论文章数十万字,出版著作《能源大变局》《破解石油迷局》,获得联合国**契约组织等社会组织或行业颁发的十余项重要奖项。
上篇 在这一部分,我们选取了曾国藩的12篇奏折,按早期 、中期、晚期分阶段进行讲述。 大家都知道,曾国藩从科举入仕,*早在翰林院供职 ,一路升迁至侍郎(相当于**的副部级**干部),可 谓官运亨通。后来,因偶然的机缘,以在乡丁忧的官员之 身奉旨办团练,抗击在广西起事、兵锋经过其家乡湖南的 太平天国,走上治*打仗的道路,也由此创造了自己辉煌 的一生。此后一路下来,由于累积*功,为朝廷所倚重, 拱卫江南半壁,升迁至两江总督等要职,封侯拜相,成为 那个时代*重要的封疆大吏和社稷重臣,在理*政、揽人 才、办洋务等方面均取得了**成就,*终在南京殁于任 上。 回顾曾氏一生经历,从青壮入仕,到久历沙场,至人 生暮年,尽管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对象有所不同, 但都与公文结下了不解之缘。大体上而言,他早年是京官 ,翰林文章之臣,抓住进言等机会,进入皇帝视野,逐步 得到赏识和认可,赢得了不错的前程,并有了办理团练的 机会;中年身处行伍,以主帅身份办理异常艰难的*务, 与凶猛顽强的太平*浴血鏖战,公文是他沟通联络、发号 施令、统筹调度的重要渠道;晚年位高权重,终于有机会 实践自己“经世致用”的人生理想,公文成了他实现自身 抱负和推进国事革故鼎新的重要载体。 所以说,公文既是他处理政务、上下沟通的手段,也 是他办成诸般大事、实现自己价值的重要阶梯,可以说, 正是在这些公文的字里行间,索隐着曾国藩一生的才具、 抱负、性情与事功,映射着当时那个血雨腥风、能人辈出 的时代,当然,也隐藏着文章之道与术的密码。 当我们沿着曾国藩的人生路途向前攀援,透过尘封的 奏折,透过文字的表面,我们能看到什么呢? 我们能看到,曾国藩也像所有的官宦中人一样,像今 天的众多公务员和公文写作者一样,从早期的新手,到能 力不断增强成为熟手,到后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高手。我 们会发现,没有谁是天纵之才,成功靠的是一点一滴的积 累,靠的是坚忍不拔的努力。要做好任何事情,都需要磨 炼,每一项能力,都要不断进阶才能增强,就像人的肌肉 ,耍坚持锻炼才能强健。而这些坚持和磨砺,*终都会回 馈于人,就像李宗盛一句歌词所写:人生没有白走的路, 每一步都算数。 我们能看到,在成长的过程中,曾国藩的人生角色在 不断变化,反映在不同阶段的文章中,呈现不同的色彩。 从早期专事文章辞章,身为翰林,眼见国事颓势,抱着满 腔热情谏言献策,虽然胆气可嘉,但难免有书生迂阔之言 ,不接“地气”;到后来办理*务,挥书沥墨,左右支绌 ,上下斡旋,历经世事艰难,经过种种挫折之后的反思, 悟到了人生的智慧,文笔*加务实老到,脱掉了青涩高蹈 之气,正所谓“人在事上磨”,其实何尝不是“文在事上 磨”;到了晚年,一生的官场拼搏临近尾声,早已知道天 命,但终于有机会一展筹谋,通过公文直陈主张、上达天 听,能够善用手中资源为**、为后世做几件有益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