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人民卫生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31.90
折扣购买: 景岳全书(传忠录脉神章伤寒典上)
ISBN: 9787117086691
君火相火论十三 余向释《内经》,于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之义,说固详矣,而似犹有 未尽者。及见东垣云:相火者,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丹溪亦述而 证之。予闻此说,尝掩口而笑,而觉其不察之甚也。由此兴感,因再绎之 。 夫《内经》发明火义,而以君、相、明、位四字为目,此四字者,个 个着实,是诚至道之纲领,有不可不阐扬其精义者。亦何以见之?盖君道惟 神,其用在虚;相道惟力,其用在实。故君之能神者,以其明也;相之能 力者,以其位也。明者明于上,为化育之元主;位者位于下,为神明之洪 基。此君相相成之大道,而有此天不可无此地,有此君不可无此相也明矣 ,君相之义,岂泛言哉! 至若五运之分,各职其一,惟于火字独言君相,而他则不及者,何也? 盖两间生气,总日元气,元气惟阳为主,阳气惟火而已。第火之为用,其 道最微,请以火象证之。如轻清而光焰于上者,火之明也;重实而温蓄于 下者,火之位也。明即位之神,无明则神用无由以著;位即明之本,无位 则光焰何从以生?故君火之变化于无穷,总赖此相火之栽根于有地,虽分之 则一而二,而总之则二而一者也,此君火相火之辨。凡其为生化,为盛衰 ,为本末,重轻攸系,从可知矣。人生所赖者惟此,故《内经》特以为言 。 然在《内经》,则但表其大义,原无分属之条,惟《刺禁论》曰:七 节之傍,中有小心。此固稳然有相火所居之意,故后世诸家咸谓相火寄在 命门,是固然矣。然以予之见,则见君相之义,无脏不有,又何以辨之?盖 总言大体,则相火当在命门,谓根菱在下,为枝叶之本也。析言职守,则 脏腑各有君相,谓志意所出,无不从乎形质也。故凡以心之神,肺之气, 脾胃之仓廪,肝胆之谋勇,两肾之伎巧变化,亦总皆发见之神奇,使无其 地,何以生此?使地有不厚,何以蓄此?此皆从位字发生,而五脏各有位, 则五脏亦各有相,相强则君强,此相道之关系,从可知矣。故圣人特命此 名,诚重之也。而后人指之为贼,抑何异耶!此万世之疑窦,故予不得不辨 。 或曰:是若谬矣,第彼之指为贼者,亦有深意。盖谓人之情欲多有妄 动,动则俱能起火,火盛致伤元气,即所谓元气之贼,如何不可?予曰:此 固邪正分歧最当明辨者也。夫情欲之动,邪念也,邪念之火为邪气;君相 之火,正气也,正气之蓄为元气。其在身家,譬之产业,贤者能守之,不 肖者能荡之,罪与不罪,在子孙之废与不废,镦基何与焉?相火之义亦犹此 耳。夫既以相称之。而竞以贼名之,其失圣人之意也远矣。且凡火之贼伤 人者,非君相之真火,无论在内在外,皆邪火耳。邪火可言贼,相火不可 言贼也。矧六贼之中,火惟居一,何二子独知畏火,其甚如是,而并昧邪 正之大义,亦何谓耶?予闻其言,固知其之错认面目矣,不觉因而失笑。 先天后天论十四 人生于地,悬命于天,此人之制命于天也;栽者培之,倾者覆之,此 天之制命于人也。天本无二,而以此观之,则有天之天者,谓生我之天, 生于无而由乎天也;有人之天者,谓成我之天,成于有而由乎我也。生者 在前,成者在后,而先天后天之义,于斯见矣。故以人之禀赋言,则先天 强厚者多寿,先天薄弱者多夭;后天培养者,寿者更寿,后天斫削者,天 者更夭。 若夫骨骼者,先天也;肌肉者,后天也。精神者,先天也;容貌者, 后天也。颜色之有辨也,苍者寿而妖者天,嫩中有苍者吉,苍中有嫩者凶 。声音之有辨也,充者寿而怯者夭,虽细而长者吉,虽洪而促者凶。形体 之有辨也,坚者寿而脆者夭,身虽赢瘦而动作能耐者吉,体虽强盛而精神 易困者凶。动静有辨也,静者寿而躁者夭,性虽若急而急中有和者吉,阳 虽若厚而阴中蕴薄者凶。至若少长之辨,初虽绵弱而渐长渐坚者,晚成之 征也。气质之辨,少年华丽而易盈易满者,早凋之兆也。是故两天俱得其 全者,耆艾无疑也;先后俱失其守者,夭促弗卜也。 若以人之作用言,则先天之强者不可恃,恃则并失其强矣;后天之弱 者当知慎,慎则人能胜天矣。所谓慎者,慎情志可以保心神,慎寒暑可以 保肺气,慎酒色可以保肝肾,慎劳倦饮食可以保脾胃。惟乐可以养生,欲 乐者莫如为善;惟福可以保生,祈福者切勿欺天。但使表里无亏,则邪疾 何由而犯,而两天之权不在我乎?故广成子曰:毋劳尔形,毋摇尔精,乃可 以长生。至矣哉,两言尽之矣!勿以此为易而忽之。 标本论十五 病有标本者,本为病之源,标为病之变。病本惟一,隐而难明;病变 甚多,显而易见。故今之治病者,多有不知本末,而惟据目前,则最为斯 道之大病。且近闻时医有云: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互相传诵,奉为 格言,以为得其要矣。予闻此说而详察之,则本属不经而亦有可取。所谓 不经者,谓以其治标治本对待为言,则或此或彼,乃可相参为用矣。若然 ,则《内经》日治病必求其本,亦何谓耶?又《内经》说:夫阴阳、逆从、 标本之为道也,小而大,浅而博,可以言一而知百病之为害也。以浅而知 深,察近而知远,言标与本,易而勿及。又曰: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先 逆而后病者治其本;先寒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后生寒者治其本;先 热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后生热者治其本;先病而后泄者治其本,先 泄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先热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先病而后生中满者治 其标,先中满而后生烦心者治其本;小大不利治其标,小大利治其本;先 小大不利而后生病者治其本。由此观之,则诸病皆当治本,而惟中满与小 大不利两证当治标耳。盖中满则上焦不通,小大不利则下焦不通,此不得 不为治标以开通道路,而为升降之所由,是则虽日治标,而实亦所以治本 也。自此以外,若以标本对待为言,则治标治本当相半矣,故予谓其为不 经者此也。然亦谓其可取者,则在缓急二字,诚所当辨。然即中满及小大 不利二证,亦各有缓急。盖急者不可从缓,缓者不可从急,此中亦自有标 本之辨,万不可以误认而一概论也。今见时隋,非但不知标本,而且不知 缓急。不知标本,则但见其形,不见其情;不知缓急,则所急在病,而不 知所急在命。故每致认标作本,认缓作急,而颠倒错乱,全失四者之大义 。重命君子,不可不慎察于此。 P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