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知识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6.60
折扣购买: 没有围墙的大学/中国当代名家精品必读散文
ISBN: 9787501589913
孟久成,北京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曾下乡到黑龙江垦区,做过农业工人、财会等工作;后在《北大荒文学》《北方文学》杂志社、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供职。1973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在全国报刊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作品200余万字。结集出版有小说集《名医》《飘逝的轻烟》,报告文学集《移动的雕像》,长篇报告文学《脊梁》等。曾获省部级文学奖。
后来我到过美国一些家庭做客,有孩子的师兄、 师姐、导师,还有一些我采访的领养中国孤儿的美国 家庭,这些人居住在小区,也就是富人区。家家都是 独幢小楼,居住条件很好。辛辛那提的消费水平在美 国相对较低,房价不算太贵。孩子有个师兄,买了一 栋二层小楼,有地下室和车库,使用面积应在300平方 米左右。房前屋后有很大的草坪,房后还有一片池塘 ,夏天可以垂钓。总共花去了28万美元,30年还清贷 款。每月还贷在2000美元之下,只要夫妻双方工作, 还贷能力应不是问题。这个价位应该比国内北京或者 上海便宜多了。 小区绿化很好,像一座小花园,环境非常幽静, 一天到晚大多数时间空无一人。社会治安很好,这从 每家的落地大玻璃门窗就可以看得出来。在哈尔滨, 家家都有坚固的防盗门,一楼窗户还要焊上很粗的角 铁和钢筋,可谓固若金汤。那位师兄说,他有时把公 文包忘在车里,即使车停在车库外,也用不着担心被 盗。 不过这些富人区大多距离市中心很远,散居在市 郊,每天上下班,单程在半小时,乃至一小时的属家 常便饭。据我估算,这个距离在国内早已到了附近县 城。 为什么富人舍近求远,搬离了市中心?而市中心 反而成了穷人的聚居地?这让我大惑不解。 以我居住的哈尔滨市为例,在道里中央大街和南 岗秋林一带,是哈尔滨最繁华地带,房价在每平方米 5000元左右,可谓寸土寸金,远离市中心的房价就会 便宜许多,周边县城,房价不过千元左右。哈尔滨的 豪宅无一例外地建在最繁华地带,这是财富与身份的 象征。 美国人与中国人的反向移动,原因究竟是什么? 那段时间孩子已经转到辛辛那提大学地理系读书 ,常常向我说起辛辛那提的历史,这引起了我对这个 城市的关注。 辛辛那提于1788年由白人来此建立村落,1819年 正式建市,早期移民以德国人较多,所以当地留有不 少德国习俗。1830年到1850年间,是辛辛那提的黄金 时代,发展速度超过了美国其他任何城市,水路运输 无疑起了关键作用。流经辛辛那提的俄亥俄河是密西 西比河最大的支流,水量充沛,坐汽船可以直通最南 端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奥尔良,1832年还开通了俄亥俄 一伊利运河,水路运输繁忙而畅通。这一点与我国相 似,我国古代一些重镇多有大江大河流过。我还知道 ,随着铁路的发展,特别是公路运输的发达,水路运 输逐渐没落,俄伊运河由于年久失修,逐渐断流,壅 塞,直至填平,后来的几条高速公路竟然建在当年的 运河河床之上。当时辛辛那提市内公交系统也很发达 ,曾有过一个相当宏伟的地铁计划,可惜修修停停, 最终还是流产了。辛辛那提属山城,道路坡度陡峭, 一般汽车难以通行,特别是冬季。爬山车应运而生, 成为这座城市一景。爬山车孩子只在资料中见过,但 这种车却是我亲眼所见,在山城重庆,是一种有轨电 车,靠缆绳拖拽才能爬上坡顶。 城市的繁华吸引着来自乡村的农民大量涌进城市 寻找机会,于是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城市严重的社会 问题开始显现。交通紧张、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犯 罪率居高不下,人们认为城市,特别是城市中心区不 再适合居住。而美国的汽车工业的发展,使人们脱离 市中心成为可能。白领阶层普遍拥有私人汽车,他们 的居住地不必一定要靠近位于市区的工作地点。大量 高速公路的修建也使驾车出行十分方便快捷,有85条 主要运输线和全国各地紧密相联。 轿车对于美国人有多么重要?有人称美国是车轮 上的国家。美国的超市一般建在远离市区的地方,没 有汽车根本无法生活。孩子刚到美国时没有轿车,每 个星期去几公里以外的超市买食品全靠肩背手提,一 年后实在熬不住了,不得不买了一辆廉价的二手车。 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