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玉台新咏/中华经典藏书

古诗十九首玉台新咏/中华经典藏书
作者: 校注:刘玉伟//黄硕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原售价: 24.00
折扣价: 16.40
折扣购买: 古诗十九首玉台新咏/中华经典藏书
ISBN: 9787101115604

作者简介

刘玉伟现在上海大学文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发表古代诗歌研究论文多篇。有良好的学术功底和比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   黄硕现为上海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曾发表古代文学研究论文多篇,并有较好的文学功底和比较强的文字驾驭能力。

内容简介

行行重行行(1)   行行重行行(2),与君生别离(3)。   相去万余里(4),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5)。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6)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7)。   【注释】   (1)这首诗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编《文选》,作者不可考。《玉台新咏》作枚乘诗,“相去日以远”以下别为一首。此处依《文选》所录。东汉末年,中原板荡,人民饱受乱离之苦。该诗以遭“弃捐”的女子的口吻,首先追述生别离的苦况、再度会面的不可期,随后细诉相思的磨折、容颜的瘦损,对忘返的“游子”似有怨尤。结尾处笔锋一转,将离愁别绪暂时抛开,惟望“游子”善自珍重,努力加餐,颇得诗教“哀而不伤”的情味。   (2)行行重(chóng)行行:谓行了又行,前路漫漫。重,再。   (3)生别离:谓硬生生地分离开来。   (4)相去:相距。   (5)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胡马与越鸟两物各依其所,谓不忘本,引为思念故土之喻。胡马,胡地的马。越鸟,南方的鸟。   (6)缓:宽松。   (7)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被抛弃之类的话,也不必再提了,只望你能努力加餐。弃捐,抛弃。“勿复道”三字煞住全诗,将对游子的思念、埋怨统归为切切关怀,一片柔肠,动人心魄。   青青河畔草(1)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2)。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3)。   娥娥红粉妆(4),纤纤出素手(5)。   昔为倡家女(6),今为荡子妇(7)。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8)。   【注释】   (1)这首诗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编《文选》,作者为无名氏,《玉台新咏》作枚乘诗。汉末游宦之风盛行,人心浮荡,该诗主人公是一位嫁为良人妇的倡家女子,良人在外流连忘返,徒留女子当窗自怜。该诗采取由远及近的视角,从春景入手,渐渐聚焦到人物内心,以草青柳翠的韶光与少妇的曼妙姿容相较,越发凸显出少妇空房独守的寂寞。写少妇丽色,仅以“红粉”、“素手”两处局部概言之,动静结合,笔墨经济而引人遐思。前六句各以叠字领起,明顾炎武《日知录》谓“极自然,下此即无人可继”。后四句将“倡家女”与“荡子妇”对举,突出身份变化,使得接下来对“荡子”的控诉格外有力,明陆时雍《古诗镜》谓此为“罄衷托出”之语。   (2)郁郁:草木繁茂的样子。   (3)窗牖(yǒu):窗户。   (4)娥娥:女子姿容美好的样子。   (5)素手:形容女子的手光滑洁白如丝绸一般。素,未经染色的生帛。   (6)倡家女:以歌舞、奏乐为职业的女子。   (7)荡子:谓羁旅在外、远游忘返的男子。   (8)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那辞家远游的夫君,一去不返,徒留我孤零零地守着空床,这滋味可当真难熬啊。   青青陵上柏(1)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2)。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3)。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4)。   驱车策驽马(5),游戏宛与洛(6)。   洛中何郁郁(7),冠带自相索(8)。   长衢罗夹巷(9),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10),双阙百余尺(11)。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12)。   【注释】   (1)这首诗的写作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作者不可考。诗人将常青的松柏、常坚的涧石与肉身的渺小、人生的短暂相对比,表现出好生恶死、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接下来,运用大量笔触描摹京城的繁华景象,铺排王公贵族冠盖相属、设宴聚饮的华侈生活,面对这一切,哪怕只是骑着一匹劣马,手持一斗薄酒,也足够使人惬怀的了,何必为那些人力所不能改变的事情忧伤呢?结尾的反诘,再次点明了该诗的主题,即清毛先舒《诗辩坻》所谓“相羊玩世”。 “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经典的价值和魅力在流光岁影里永不褪色,先贤圣哲的智慧光芒照耀着我们的现代生活。为在古代经典与现代社会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中华书局推出“中华经典藏书”丛书。自2006年推出第一辑开始,累计销售上千万册,销售码洋突破1。6亿元,成为广大读者阅读学习国学经典名著的主要版本。  为适应时代、市场及广大读者的需求,经过认真调研,中华书局决定推出升级版,从原来的50种调整为60种,其中增补的新书都是堪称经典的名著,其中既有深受读者喜爱的经典名著,也有适合广大师生教学阅读的重要作品。相信书店、读者会更加喜欢升级版的“中华经典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