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4.20
折扣购买: 吉尔伯特·怀特传:《塞耳彭博物志》背后的故事
ISBN: 9787100189217
理查德·梅比(Richard Mabey),英国博物学家和主持人,致力于探讨自然和文化的关系,被称为“英国最前沿的自然作家”。20世纪80年代曾任英国自然保护委员会顾问,2011年被选为皇家文学学会会员。凭借《吉尔伯特·怀特传》荣获1986年惠特布雷德传记奖,畅销作品《 植物大英百科全书》荣获大英图书奖等多项大奖,《免费的食物》《非正式的乡村》《黑暗中的鸣叫》等著作皆获高度评价。他还是《泰晤士报》《卫报》《独立报》园艺专栏作家,英国广播公司电视系列片《来自乡间的明信片》的总撰稿人和制片人。现居诺福克,任诺福克和诺维奇博物学家学会会长。 译者简介: 余梦婷,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喜欢翻译的图书编辑。
第一章 “回响之地” 生命的最后60年,吉尔 伯特·怀特一直生活在塞耳 彭。并且他在离出生地100 码的屋子里离世,这真是奇 妙的运气。不晚于16世纪初 ,塞耳彭的怀特家族就开始 在这一地区生活。不同时期 ,家族各支分别定居在法纳 姆[Farnham,萨里 (Surrey)的一个镇]、贝 辛斯托克(Basingstoke, 位于汉普郡)和南温布尔( 也在汉普郡,离塞耳彭仅10 英里)。吉尔伯特·怀特的 曾祖父萨姆森·怀特爵士 (Sir Samson White)出生 在牛津郡威特尼(Witney) 附近的科格斯(Cogges) ,后成为牛津市长。所以, 1681年,当萨姆森·怀特的 儿子,老吉尔伯特接受塞耳 彭的牧师职位时,并非冒险 进入一个全然陌生的地方。 时年31岁的老吉尔伯特是牛 津大学莫德林学院(塞耳彭 的领主和圣玛丽教堂教会生 活的赞助者)的初级研究员 。当小吉尔伯特回想起,祖 父如此年轻,级别又低,却 被任命为全职牧师时,他推 断,这是因为莫德林对塞耳 彭教区的预期很低。老吉尔 伯特发现,这里的教会生活 已经荒废很久了。50年前, 在共和国时期,这里的牧师 失去了收入,“被遣退到距 教堂150码之外的一所小公 寓,靠出卖体力劳动获得微 薄收入”。1660年,牧师恢 复身份,但实在太穷,“教 区牧师住宅很破,房屋摇摇 欲坠”。继任者本打算重建 住处,但不幸去世,重建计 划搁浅。 老吉尔伯特需要将住处 打理得更宜居: 他一来就给圣坛装了天 花板,给会客厅和门厅铺了 地板、护壁板,在那之前, 地面铺的是石头,墙面也裸 露在外;他扩建了厨房和酿 酒间,挖了一间地下室和一 口井,他还在地势较低的院 子里新建了一个大大的谷仓 ,将前院的小茅舍拆掉,建 了步道和围栏;并且计划好 建后花园,就建在中央有石 坑的一块荒地前。 他这么做看起来就像决 定扎根在这个村庄了,果然 ,几年之后,他就与当地的 一位农家女结了婚。丽贝卡 ·勒金(Rebekah Luckin) 比老吉尔伯特小14岁,家里 世代都在诺尔山(Noar Hill )附近的小村庄务农。“勒 金树篱”是塞耳彭教区边界 上的传统地标。 事实证明,丽贝卡是位 坚强、可靠的伴侣,很可能 是受她影响,怀特家族才会 留在塞耳彭,尽管这个村庄 比较远离乡村社会主流。在 18世纪,塞耳彭是个自给自 足的偏远社区,这里没有占 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者,与 外界交流不多。最近的城市 温切斯特虽然就在西边15英 里处,但自从罗马人修通了 从温切斯特到法纳姆的道路 ,绕过了塞耳彭,这里就与 世隔绝了,人们去哪儿都不 用经过这个村子。14岁之前 ,威廉·科贝特(William Cobbett)一直生活在法纳 姆,就在塞耳彭以北10英里 处。但当他于1822年途经 塞耳彭时,却感到很陌生: 我忘了说,从霍克利 (Hawkley)去格雷特姆( Greatham)的路上。给我 指路的人在一处岔路口告诉 我:“那条路通往塞耳彭。” 这让我想起别人给我推荐的 一本书,但我从没看过,我 想是一个叫怀特的牧师写的 ,书名似乎是《塞耳彭的博 物志和古文物》(诸如此类 )。 塞耳彭不起眼,很大原 因是当地的地理环境。它坐 落在汉普郡原野的西部边缘 ,那是一大片白垩质小山, 地势陡峭,地形复杂,像今 天一样覆盖着森林。当地的 道路大多在低地处,许多路 段在柔软的白垩质土和砂岩 中向下陷得很深。到了冬天 ,这些凹陷的小路会积满泥 、水,有时候还有雪,让马 车无法通行。北边那条从奥 尔顿(Alton)通向村庄的 主路也不过是一条布满车辙 的凹陷小路,有的地方下陷 18英尺,宽8英尺多。直到 1847年,一条路面平整的 道路才从奥尔顿铺到这里。 而早在12年前的1835年, 作家詹姆斯·米迪[James Mudie,当时正在为爱德华· 布莱斯(Edward Blyth)的 《博物志》作地质学方面的 注释]就发现,要通过这些 凹陷的小路,困难重重: 从哈特利(Harteley)前 往塞耳彭,至少有两英里的 路段人迹罕至。头上的天空 只剩下窄窄的一条,两侧的 路堤离得很近,几乎是垂直 的,四轮马车必须在特定地 方错车。一路上树根裸露盘 曲,穿插于岩石间。 米迪还开始意识到,这 种封闭的、被遮蔽的感觉, 正是当地风景的基本特点。 尽管他觉得塞耳彭是个美丽 的地方,但他认为“想要坐 享豪华的四轮马车,同时对 它有过得去的第一印象或总 体认识,那是不可能的”。 P14-17 “自然文库”旨在复兴博物学的传统,追溯人类对自然也包括对自身的认识历程,将“绿色生存”的理念寓于求知与实践的乐趣之中,最终通过阅读激发都市人重拾对有灵万物的信仰和谦卑。“世界观鸟之父”、英国第一位生态学家怀特传记;讲述《塞耳彭博物志》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入选《美国户外》杂志“改变世界的10本书” ◎1986年获惠特布雷德传记奖获奖作品 ◎北京大学哲学系刘华杰教授撰写中译本序言 ◎科学史人物传记的典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