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摄影
原售价: 89.00
折扣价: 57.00
折扣购买: 摄影是什么
ISBN: 9787517909316
孙振军和深刻的认识。 1963 年出生,河南省宜阳县人。 中国三门峡自然生态国际摄影大展艺术总监,黄河时报社总编辑,国内知名摄影家、摄影评论家。中国南海研究院“南海口述历史项目”顾问,海南省三沙市荣誉摄影师。 曾在海军南海舰队、西沙群岛服役,1978 年起从事新闻与摄影工作,荣立过三等军功2 次,新闻作品获得过“中国新闻奖”等。
真正热爱艺术的人永远年轻 李伟坤访谈录 生理年龄不是问题,重要的是心理年龄。 我在部队的时候有两个选择,但我认为做摄影更适合自己, 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摄影。 孙振军 ( 以下简称“孙”):可以讲讲你是怎样与摄影结缘的吗?当时为 什么会选择走摄影这条道路? 李伟坤 ( 以下简称“李”):我是 1970 年入伍,1972 年被调到所在部队 电影组当放映员。1974 年,原本的电影组组长转业,我便接替他任组长。 在部队有训练时,我会将照相机、放大机和冲印设备都搬到现场,进行 战地摄影板报宣传;平时也常为部队的政治、军事训练等工作进行宣传 拍摄,就这样与摄影结缘。真正对摄影有所了解是在 1977 年,我当时 参加了北京军区空军举办的摄影培训班,回到部队后拍摄起来就更得心 应手。 我在决定是否走摄影这条道路时有过一次非常重要的选择。1980 年,我已经在部队当了 10 年兵,放了 9 年的电影。那时我有两个选择, 一是去做专职摄影工作,二是下连队当指导员。当时北空某军政治部宣 传处需要一名摄影干事,该军所在地区环境比较艰苦,而连队在北京, 条件比较好。但我认为做摄影更适合自己,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摄影。 1980 年 3 月,我到该军做了一名专职摄影干事,从此开始了我的专业摄 影之路。部队领导很支持我的工作,为我购买了尼康 F3,那时候新华社 的记者都没用上。军政治部领导还专门给我建了一个暗房,由我负责全 军摄影报道和军部两个大橱窗的宣传报道。之后,我还在部队办起了摄 影培训班普及摄影知识。 1982 年,部队又给我买了一套 6×4.5 的勃朗尼卡,我用它拍摄的《草 原之夜》获了很多奖。因为工作突出,部队分别给我记了两次三等功、 一次二等功。 孙:你在部队放过电影,当过电影组组长,这段经历对你后来的摄影创 作有什么帮助? 李:这段经历开阔了我的艺术视野。电影也是一门艺术,使我学到了有 关主题表达、故事情节、画面控制、光线运用等方面的知识,帮助我更 好地去拍摄。 孙:电影是连续的画面,而摄影是瞬间的凝固,你认为长时间观察动态 的影像对摄影创作有没有负面影响? 李:我觉得没有负面影响,电影虽然是连贯、持续的,但我们在看电影 的时候,可以人为地去定格某一个画面。 电影也有它最高潮、最经典的一个瞬间,所以我们可以对一段电影 情节实现用分镜头去独立表达。这些对摄影创作从故事提炼塑造到影像 表达都是很有帮助的,也能使摄影作品更加平和、亲切、幽默,具有故 事性、接地气 做一个有追求的摄影人或者是摄影界的领军人物,不管是做 组织工作还是去创作,都应该解放思想,具备创新能力。 孙:你之前一直从事纪实摄影创作,但现在拍了一些观念性的影像,有 人说你在赶时髦,你怎么看待这一说法? 李:我认为要做一个有追求的摄影人或者是摄影界的领军人物,不管是 做组织工作还是去创作,都应该解放思想,具备创新能力。 这是一部以“摄影是什么”为主题的访谈录。作者孙振军,既是一位摄影家,也是一位记者和摄影史的研究者。他通过对中国摄影界,包括新闻摄影、纪实摄影、人文摄影、风光摄影、极地摄影、人像摄影、军事摄影、航拍摄影和摄影收藏、摄影策展等各个门类30 多名有代表性的“成功者”的访谈,以口述的形式介绍他们的经历、成就,以及有关摄影的经验和感悟,让读者对当代摄影,尤其对中国摄影的发展和未来方向,有了更广泛的了解孙振军和深刻的认识。
商品名称:摄影是什么 | ||
作者:孙振军 | 定 价:89 | 开本:16开 |
出版社:中国摄影 | ISBN号:9787517909316 | 页数:277 |
出版时间:2019-12-01 | 版次:1 | 商品类型:图书 |
印刷时间:2019-12-18 | 印次:1 |
书籍目录
?3 前言:在“又玄”与“无槛”之间平衡
6 当下是纪实摄影 的时代 王芯克访谈录
12 站在宇宙看地球,立足人类看世界 王琛访谈录
18 策展其实是一门很专业的学问 王琦访谈录
26 纪实摄影的方向与选题就在你近旁 王福春访谈录
36 不断反思才能走得正、行得端 邓维访谈录
44 人文地理摄影的核心是“人地关系” 石宝琇访谈录
52 鸟是人类自由飞翔的伴侣 边缘访谈录
60 我一直在纪实摄影中努力“与众不同” 刘占崑访谈录
68 诗意与远方让我们心灵宁静 刘鲁豫访谈录
76 为无人机遥控摄影立“规矩” 牟健为访谈录
84 我受用这种匠人般的赞誉 严志刚访谈录
94 浮躁中 应具坚守自我的勇气 吴家林访谈录
104 现实生活本身是不需要“创作”的 宋刚明访谈录
110 真正热爱艺术的人永远年轻 李伟坤访谈录
118 我一直坚持在家乡的泥土里刨食 李百军访谈录
128 在传承与创新中循序前行 李洁军访谈录
136 摄影的缪斯不会特别关照女性 沈玲访谈录
146 我喜欢独自默默地攀登与探秘 金平访谈录
156 我的摄影是风光的壳、纪实的芯 姜振庆访谈录
164 我只是军事摄影领域的一名探索者 查春明访谈录
172 人性不灭,纪实摄影就不会消失 胡武功访谈录
180 心存敬畏和感恩拍摄野生动物 奚志农访谈录
188 “极地”其实在每个摄影人心中 顾莹访谈录
196 平民题材是永恒的经典 戚颢访谈录
206 人像摄影是技术与艺术的融合 梁达明访谈录
214 纪实摄影家应是本土视觉代言人 黄一鸣访谈录
222 摄影人要跟上收藏的脉动 曾璜访谈录
230 永远不跟风,嚼自己的馍 焦波访谈录
240 构建文化高地是摄影家的 归宿 谢子龙访谈录
248 关注本土是纪实摄影 的方向 雍和访谈录
256 成功的摄影节是群策群力的结晶 鲍利辉访谈录
264 当前摄影界有许多事需要澄清 鲍昆访谈录
270 用理想之光伴随新闻摄影前行 薛云麾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