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鳞帽艳史(精)

鱼鳞帽艳史(精)
作者: (塞尔维亚)米洛拉德·帕维奇|责编:龚容|译者:戴骢//陈寂
出版社: 上海译文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50.70
折扣购买: 鱼鳞帽艳史(精)
ISBN: 9787532789313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米洛拉德 帕维奇(1929-2009) 塞尔维亚作家,文艺学家,哲学博士,贝尔格莱德大学教授,塞尔维亚科学和艺术院院士,全欧文化学会和全欧科学与艺术家协会成员。曾被美国、欧洲和巴西的学者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代表作《哈扎尔辞典》开创了辞典小说的先河。1967年发表了诗歌《羊皮纸》。1971年发表的长诗《月长石》奠定了他在前南斯拉夫文坛的地位。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铁幕》(1973)、《圣马克的马》(1976)、《青铜器》(1979)、《俄罗斯狼猎犬》(1979)、《贝尔格莱德故事新编》(1981)、《翻过来的手套》(1989);诗歌散文集《最后时刻的灵魂谷》(1982);长篇小说《哈扎尔辞典》(1984年获南斯拉夫最佳小说奖)、《茶绘风景画》(1988年获南斯拉夫最佳作品奖)、《风的内侧,又名海洛与勒安得尔的小说》(1991)。 近作有剧本《永恒之后的一天》(1993)、长篇小说《君士坦丁堡最后之恋》(1995)、短篇小说《鱼鳞帽艳史》(1996)。 【编辑推荐】 ★ 想象力如繁花在全篇肆意开放,情节怪诞如一场古老的冒险历程,带有史诗般的神话色彩,而故事内核只是一次艳遇而导致的爱情悲剧,文末的逆转算是小惊喜,姑且安慰那颗怅惘而落寞的心。 ——《零杂志》 ★ 帕维奇真是能把各种史料巧妙用在故事里,可谓自成一家的“魔幻历史主义”了。 ——VISIN ★ 《鱼鳞帽艳史》中涵摄的文化碰撞和早期宗教氛围真是太迷人了,帕维奇真是篇篇丰饶啊! ——河梁回头万里 ★ 在我心目中,帕维奇可与博尔赫斯比肩了。 ——Flamel ★ 在我有限的阅读中,除了帕维奇,没有哪位作家的作品能够带给我一次比一次更为强烈的孤独与恐惧感,以及渐渐逼近的焦虑;而与此同时,伴随心房深处的孤独、恐惧与焦虑,一连串活泼的脑电波又如发光的飞鸟在夜空里振翅翔飞。这是十年前我初次阅读帕维奇的感受。十年间,我一边情不自禁地一再重读他的作品,一边又一再的心生抗拒,因为一伺沉入文本,那绵长不休的孤独与焦虑又卷土而来。十年后,此番阅读的体验仍然如期重演,稍稍改变的,可能是已经能够用一种中年人的心境,坦然道出阅读中的困惑。 ——阿舍 " "

内容简介

"【精彩书摘】: 1 朝暾初上,帝国释奴阿耳卡契拣了一处晒得着太阳的地方坐了下来,把一顶用鱼鳞做成的帽子推到前额上,开始用他的早餐。早餐是油橄榄加葡萄酒,他一边吃,一边目不转睛地望着小公猫在近处的树阴下追逐几只蝴蝶,望着坐在他对面的那位老者。老者一刻不停地喝醋,咀嚼辣得像一捧火似的红辣椒,用以提神,辣椒就挂在他脖子上,有一大串。老者虽然裹着披风,他那根硕大的阳物仍赫然可辨,活像一条包在泥沙里的蛇。阿耳卡契竭力回忆老者的名字,可怎么也想不起来。   阿耳卡契心想,人的名字真是跟跳蚤一模一样。他把橄榄核吐掉,回过头来做正事。他在向老者学习识字念书。   “inter os et offam multa accidere possunt,”阿耳卡契在一盏陶制烛台上读到这么一句话,烛台上还塑有一女一男,女的睡在男的身上,那男的,也就说那情哥儿把两只脚搁在女的双肩上,而女的则把脸伏在男的肚子上。阿耳卡契将其从拉丁文译成希腊文,弄明白了这句题跋的意思是:“一旦把东西放入口中,就祸福难料了。”   阿耳卡契早已学会用希腊文阅读,现在正在攻读拉丁文。他身上的披风非常之薄,好似用古拿苏斯河 的流水作衬里的,而他的年纪却非常之轻,所以他履历中做噩梦的日子加起来才达一年之数,男相好只有两个,女相好仅一人而已。他才思敏捷,学习如有神助,轻而易举就学会了书写,随后又轻而易举学会了阅读。启蒙那会儿,他临摹字母,对这些字母的意思却一概不知,可现在他已经能按音节拼读了。他见到什么就拼读什么,无一疏漏。他先是拼读刻在烛台上的题字,诸如“Agili”、“Atimeti”、“Fortis”和“Lucivus” 之类,继而好似挣脱了桎梏,遨游于无涯无际的大海,已无字不能拼读;他阅读用以装点石门坎、三角供桌、屋宇和寺院的大墙、墓碑、铜烛台、剑、宝石戒指和手杖的题字或铭文;阅读写在古门框、古窗框、古印章、墙壁、圆柱、桌椅、半圆形露天剧场、帝座、盾牌、洗脸池、浴池、托盘、窗幔、衣褶、玻璃杯、剧院座位的大理石雕饰、旗帜、碟底、箱笼、锁子甲、圆形颈饰、名人半身雕像、梳子、皮带扣等等上面的文字。以及研钵和铜锅内的铭文;还读发簪和刀刃上、日晷和花瓶上、裤带和头盔上、黄沙和流水中、飞鸟的轨迹和自己的梦中的题词。然而他最爱读的是锁和钥匙上的铭文。 这是因为阿耳卡契有一种隐秘的癖好:他喜欢漂亮的钥匙。只消弄到一把钥匙,不论是用以打开箱子或城门的,还是用以开启古老的挂锁或神殿的,阿耳卡契都会偷偷地用一团蜡压出这把钥匙的模子,然后用金属照式照样再浇铸出一把来。他喜欢摆弄金属溶液,而且手艺高超。他一接触金属溶液,立刻就会想起他在一个大矿场上度过的童年,人们在那个矿场上铸造有拉丁文Aeliana Pincensia字样的硬币。   阿耳卡契时不时能弄到一把久已弃之不用的钥匙,亦即所谓的鳏夫型钥匙,也就是说它已经和自己的锁孔各奔东西。他总是给这类钥匙浇铸或打造新柄,柄的样式或取星形,或取玫瑰形,或取人脸的形状。他尤其喜欢给这类钥匙改铸一个硬币状的柄,硬币正面镌有菲力浦?阿拉布大帝 的头像,反面的头像则可分辨出是个妇人,下题:“Abundantia”或者“Fortuna” 。    有一回,老师瞥了一眼门生的制品,对他说: “要是你朝北方走,走上很久很久,便可到达一条河的河滩地,这条河的名字叫达奴维渥斯或者伊斯特尔 。到了那里,你就可以找到维弥纳佶乌姆城 ⑥,进了城,你就可以找到帝国铸币厂,就可以见识到铸币厂是怎么打造硬币的了。”    “北方是什么意思?” 阿耳卡契问。    “要是你走上一条路之后,太阳先晒热你一只耳朵,后来又晒热你另一只耳朵,那么你去的那个方向就叫北方。”    可阿耳卡契却把师父的话丢在脑后,直到晚上,还没记起过一次。于是老者斩钉截铁地说:“谁接到请柬去出席公羊的婚筵,谁就交了好运……”    一听到这句话,阿耳卡契顿感他周围的时光正以令人头晕目眩的速度在扩张,他也正以同样的速度离开他自身。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告别了他居住至今的密迪安那城,撂下他那幢终年秋意浓重、有一口水井的房子和他豢养的那只会掷骰子,而且每战必赢的猴子,听任它们自生自灭。他行色匆匆,以致未及询问他的师父究竟叫什么名字。他随身只带了两件东西,一件是一包钥匙,一件是老者馈赠给他的鱼鳞帽。 ? " "【编辑推荐】:★ 新版尝试了难度超大的四种工艺在雅昌印制,极具收藏价值:1、本书的封面封底采用了“印后烫金”工艺,由于烫印面积大,温度、压力、烫印的时间与速度,都须要合理掌握并控制到位,否则容易造成不伏贴不理想的烫印效果。2、本书所附塔罗牌的牌面采用了“折光压纹”工艺,利用全息激光与光学折光原理,将所需光纹图案转印到金卡纸上,形成强烈折光的立体效果,令塔罗牌光彩夺目、精美绝伦,比起普通印刷,愈加彰显出豪华高贵。3、本书所附塔罗牌是以彩图喷色刷边,并结合“倒圆角”的手法,制作工期长,彩图喷色刷边比单色图喷色刷边更不惜工本,还须将喷色与倒圆角连接处的误差尽量控制到最小。4、本书函套使用了三毫米灰板,比一般灰板更有质感,产生一种更具美感的艺术效果。 ★一本魔性的绝世神书,一副可以预测未来的塔罗牌。 ★ 作者儿子伊凡?帕维奇为此书绘制二十二幅塔罗牌。读者可根据书中所附的“魔法十字”、“凯尔特十字”、“大三位一体”三种阵法,配合随书附赠的塔罗牌来制定自己的阅读顺序。 ★《君士坦丁堡最后之恋》是一部易被想象成或被实现为视频游戏的小说,就像那些计算机纸牌游戏中的某一种,或是那类游戏中路径的发现都是为了未来的某种游戏。这样的游戏在世界各地年轻人的计算机里比比皆是。人不应该害怕这样的未来:数字化叩响写作者的房门。我对这样的未来满怀期待。” ——米洛拉德?帕维奇 ★ 我最新的一本书《君士坦丁堡最后之恋》,实际上是一部塔罗牌小说,由与大阿卡纳纸牌相对应的22章组成。借助塔罗牌,可以预测未来,而《君士坦丁堡最后之恋》包含着若干牌义,就像那些塔罗牌。换言之,这部小说对于用塔罗牌算命来说是一种指南,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来“使用”。可以把塔罗牌的寓意添加到这部小说中拥有与每张牌相同名称和编号的章节里。也可以把这部小说每一章的含义加入到算命时用相应纸牌的寓意中。使用这部小说的时候,也可以把纸牌完全撇到一边。 ——米洛拉德?帕维奇★每个夜晚会有位天使把我的灵魂从我的生命和身体里拽走 ,就像一张捕获住了所有猎物的巨网。昨天晚上,这张网网住了一种新的东西,它用我的灵魂捕捉到你的灵魂。 ——米洛拉德·帕维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