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历史拼图

蒙古历史拼图
作者: 邹进
出版社: 社科文献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45.36
折扣购买: 蒙古历史拼图
ISBN: 9787520124850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草原帝国 1 蒙古人之前的草原帝国 1696年是康熙三十五年,这一年发生在昭莫多(今蒙 古肯特山南)的一场战役,噶尔丹主力军被清军击溃,部 众叛离。第二年,噶尔丹病死。噶尔丹属于准格尔蒙古, 他的上祖可以追溯到成吉思汗的四勇将之首——者勒蔑。 者勒蔑的弟弟速不台是两次西征的统帅,九十五个千户之 一,他们所在的喀喇沁部为迭列列斤蒙古的分支。 由此向前推算到公元前200年,在漫长的一千九百年历 史中,亚洲历史都是马背上的游牧人和城市定居者、乡村 农耕者的血腥斗争。在定居者强大和统一的时候,游牧民 族臣服于他们,甚至为了他们的施主相互厮杀,当中原帝 国分裂和衰弱的时候,游牧民族就在漫长的边界线上抢掠 城市和村庄。 如果要寻找一个时间节点的话,这一幕是从公元前208 年开始的。匈奴武士冒顿暗杀了他的父亲,号称“单于” ,然后把北亚草原分散又互相敌对的部落统一起来,建立 起第一个强大而统一的草原帝国。此时,中国正处于秦朝 。为了防范匈奴人,秦始皇命大将蒙恬修建长城,把之前 各诸侯国修建的长城连接起来,使之成为中原王朝抵御北 方游牧民族的屏障。公元前215年,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 匈奴,攻占了黄河干流以南的河南地和乌加河以北的阳山 ,设九原郡,把匈奴人赶出了河套地区。汉朝建立后,汉 高祖刘邦有心无力,只好与匈奴和谈,采用和亲政策,将 公主嫁给单于为妻。 月氏是匈奴崛起前游牧于河西走廊、祁连山南北的部 落民族,2世纪被匈奴打败,月氏人被迫西迁。向南融入羌 人和吐蕃人的少数月氏人,称小月氏;西迁至伊犁河流域 和伊塞克湖定居的,称大月氏。月氏西迁后,匈奴人控制 了戈壁东部的南北两面,他们在鄂尔浑河发源地的哈剌和 林建立了一座单于庭帐。直到汉武帝登基,中国北部边境 基本处在匈奴人的威胁之下。 汉武帝发动了对匈奴的战争,西汉名将卫青、霍去病 “马踏匈奴”,把匈奴人赶出了甘肃地区。公元前119年, 卫青和霍去病又横穿戈壁,追讨匈奴于漠北,霍去病甚至 孤军千里,深达土拉河和鄂尔浑河上游,直捣匈奴王廷。 汉武帝大败匈奴后,并未改变汉匈版图,在以后很长一段 时间,匈奴人和汉人时战时和,在长城一线对峙。其间有 汉将李陵全军覆灭的悲剧,也有单支单于归顺汉朝的盛景 。 公元前44年,匈奴出现分裂,分成东匈奴和西匈奴。 西匈奴迁至巴尔喀什湖和咸海草原,汉朝的敌人是东匈奴 。在东汉时期,东匈奴内部又发生了分裂。公元48年,位 于漠南地区的匈奴部落全部归顺东汉王朝,汉光武帝把他 们作为盟邦,安置在漠南的甘肃、山西边境上。他们慢慢 与汉人融合。公元49年,东汉又策动辽河上游的乌桓部落 和鲜卑部落进攻居于鄂尔浑河流域的北匈奴,削弱其势力 ,使其不再对汉廷构成威胁。73年,汉将班超向西域进发 ,历经鄯善、于阗、疏勒、龟兹、焉耆,以夷制夷,让西 域诸国孤立匈奴、归附汉朝。89年,汉将窦宪和耿秉攻至

作者:邹进

定价:59.00

出版时间:20191

ISBN: 978-7-5201-2485-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主题词:蒙古族-民族历史-中

国-元代-通俗读物

CIP分类:K281.2-49

品牌:方寸

印张:10.2

字数:242

总页码:336

上架建议:中国史、民族史

 

·卖点

 

从秦时匈奴至北元灭亡

105个关键词和30幅历史地图串起的

极简蒙古史

 

 

·编辑推荐

 

105个关键词,一个关键词为一个主题,涵盖蒙古史的重要人物、事件、信仰、制度诸方面。

中国地图出版社绘制并授权使用了30余幅历史地图,版图、边界、战争线路等一目了然。若干张世系表,清晰解读蒙古史上复杂的家族和人物关系。

史料丰富,语言通俗有趣,阅读轻松。

 

 

·内容简介

本书以关键词的形式梳理了明以前的蒙古史,作者参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叙述。全书分成草原帝国、蒙古人的“约孙”、黄金家族、统一蒙古的战争、前四汗、蒙古世界战争、南宋之殇、元朝的定制、诸神的信仰、蒙元与诸汗、重回金莲川等十一章,共105个关键词(即105篇文章),这些关键词可能是人名或部族的名字,可能是一次战争的名字,也可能是一种称谓或一项制度……每个关键词都是一个主题,可以帮助读者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对蒙古历史的了解。

 

·作者简介

邹进,1958年生于北京,1981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曾在内蒙古插队多年。大学毕业后曾在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作家协会等处任职。1998年创办人天书店,现任人天书店有限公司董事长。出版有《为美丽的风景而忧伤》《坠落在四月的黄昏》《假如终将痛苦地死去》等多部诗集。

 

 

 

 

 

·目录

草原帝国

1蒙古人之前的草原帝国

2上亚细亚风云

3亚洲人都属蒙古人种

4蒙古民族一说源于鲜卑

5游牧民族的袭扰

 

蒙古人的“约孙”

6大札撒,成吉思汗法典

7推举可汗的忽里台大会

8神秘的徽旗,九斿白纛

9斡耳朵,女人灵魂的居所

10围猎,蒙古人的战争方式

11收继婚,延续父系氏族种性

 

黄金家族

12一般蒙古和主干蒙古

13婚姻联盟,女儿们的统治

14旷世奇书《蒙古秘史》

15蒙古人的第二十二代先祖,苍狼白鹿

16感光生子的美丽传说

17诃额仑大声哀呼:我的丈夫赤列都啊

18一代天骄的父亲,也速该把阿秃儿

19射杀了自己胞兄的铁木真

20孛儿帖被救回后,铁木真发现她已身怀六甲

21可汗的妻子哈敦

 

统一蒙古的战争

22美女部落弘吉剌

23铁木真始称成吉思汗

24第一场大战:十三翼之战

25兼并主儿乞部,开启统一蒙古进程

26塔塔儿部世仇

27世界战争史著名战例:阔亦田之战

28第一场大屠杀:马车轮楔

29铁木真与札木合三结安答

30没有王汗就没有成吉思汗

31蒙古族心理的形成:班朱尼河盟誓

32畏兀儿不是维吾尔

33汪古部,“边墙上的人”

34赶尽杀绝篾儿乞惕

35统一蒙古的最后一战:纳忽山、不黑都儿麻之战

36英雄的结局:札木合之死

37大蒙古国:也客·忙豁勒·兀鲁思

38大蒙古国的第一个首都:曲雕阿兰

 

前四汗

39继位之争,帝国分裂的伏笔

40蒙古帝国的政治中心:哈剌和林

41窝阔台汗的功业

42耶律楚材

43分封东道诸王和西道诸王

44十进制的军民组织千户制

45大汗之禁兵怯薛军

46从战场上捡回来的大断事官

47用心良苦,乃马真摄政

48四汗之母唆鲁禾帖尼别吉哈敦

49蒙哥汗殒命钓鱼城

50忽必烈自请“唯掌漠南军事”

51站赤,古代最高效的通信系统

52蒙古混合军团探马赤军

 

蒙古世界的战争

53陌生的帝国花剌子模

54攻占西辽,大战前的军演

55第一次西征,蒙古军一路屠城

56取中原,先取西夏

57长达二十三年的蒙金战争

58第二次西征,长子出征

59“把鞑靼人赶回地狱去!”

60第三次西征,目标小亚细亚

61尼沙布尔大屠杀

62萨斯迦班智达劝诫藏地僧俗

63忽必烈万里远征大理国

64三大汗九伐高丽

65蒙古帝国的边界

 

南宋之殇

66端平入洛,宋蒙战争全面爆发

67襄樊之战,南宋长江防线中断

68临安末日,谢太后夜书降表

69崖山之战,强加美誉于幼主

70南宋绝笔文天祥

 

元朝的定制

71遵用汉法,立中书省总领全国政务

72达鲁花赤,意为“掌印者”

73罢黜汉世侯,以防“李璮之乱”

74八娼九儒十丐

75勾栏瓦舍元杂剧

76塔塔统阿创立蒙古文字

77色目人,元代对西域人的统称

诸神的信仰

78长生天,蒙语读作“腾格里”

79萨满的神告

80四大汗国的伊斯兰化

81信奉景教的女人们

82忽必烈师从八思巴

83全真道教由盛而衰

 

蒙元与诸汗

84阿鲁忽背叛阿里不哥

85海都,最后一位伟大王子

86塔剌思忽里台大会召开,蒙古帝国分裂

87笃哇吞并窝阔台汗国

88察合台和他的子子孙孙

89笃哇约和,蒙古重归统一

90合赞汗后,伊利汗国只有苏丹  

91钦察汗国最终融入俄罗斯

92帖木儿帝国,《蒙古史诗》的续篇

 

十一重回金莲川

93金莲川幕府,大元的官僚班底

94两汗并立,阿里不哥穷途末日

95两都巡幸,保守蒙古,经略汉地

96元大都,世界之都

97大元不是元朝

98《马可·波罗游记》的真实性

99丝绸之路,横跨欧亚的商贸之路

100京杭大运河的变迁

101元朝十一帝

102“挑动黄河天下反”,红巾军起义

103朱元璋“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104四世达赖,降生蒙古王族

105北元灭亡,蒙古依然存在

蒙古历史大事记

参考文献

 

·精彩试读

在我出版了第五本诗集的时候,我打算写一首长诗,对于一个诗人,如果没有一首长诗垫底,似乎难以夯实作为一个诗人的基础。于是我就想写一部关于蒙古民族的史诗。中国有三大英雄史诗:《格萨尔》《江格尔》和《玛纳斯》。《江格尔》就是一部蒙古族的英雄史诗,这部史诗于15世纪至17世纪形成于当时西蒙古的卫拉特部。卫拉特是古代蒙古族的一支,意为“森林中的百姓”,15世纪初从贝加尔湖以北迁徙到阿尔泰山一带。但到15世纪,蒙古民族最辉煌的历史已成过去,大元大蒙古国不复存在,四大兀鲁思也已消亡。

 

当我开始了解蒙古民族历史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力有不逮。就我了解的这么一点历史片段,无论如何也支撑不了这样一个宏大叙事。于是我就买来一些有关蒙古民族的历史书籍,经常到三联韬奋书店的地下一层,而且一定是在它的夜场,在明亮的灯光下和阒无声息的空间里,我好像才能在八百年的时空中自由穿越。这样在一年的时间里,我通读了近二十本有关蒙古的书籍,每一本都做了详细的笔记。然后我就产生了一个不切实际的想法,能不能用一种自由体的方式写一本有关蒙古史的小书。我从来不敢冒犯历史学家,他们用翔实的考据和严谨的论证,梳理清楚历史的脉络,让人信服地放弃没有根据的臆断。我这样做等于是哗众取宠,用不到一年的浅薄阅读,替代他们的呕心沥血。但我也了解很多像我这样的人,并不是把历史当作学问,而是当作知识,知道一点总比不知道的好。

 

我曾经是一个下乡知青,落户在伊克昭盟的达拉特旗,现在叫鄂尔多斯。此地元时属东胜州,明时被北元蒙古人占据,达延汗统一蒙古后,为鄂尔多斯万户之一鄂托克地。在明代,由蒙元历代斡耳朵(行宫)所属人员形成的鄂尔多斯部落,守护奉祀成吉思汗八座白色的毡帐,称“八白室”。鄂尔多斯部于15世纪后半叶迁入河套驻牧。清初,鄂尔多斯部归顺清朝后,设伊克昭盟。“伊克昭”意为“大庙”,主持“八白室”的祭祀活动。“八白室”所在地被命名为伊金霍洛,即今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意为“帝王陵寝”。我下乡的地方早已汉化,一个村子里的人,讲的都是山西话,都是走西口过来的。我们村里没有一个纯正的蒙古人。我却实实在在感到我的身体里有蒙古族的基因,情感上也有蒙古情结。我骑马、唱蒙古歌,我想学马头琴、跳蒙古舞,想学长调和呼麦,我想去学蒙古语。以上种种,我也知道能学会一样就不错了,可能一样也学不会,但有了这些内容,我未来的生活一定会饱满充实。

 

当你读完这本小书,每天记住一个关键词,你就能了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它在12世纪的时候,还是一个小小的氏族,会不经意地沉淀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然而,在一个人的带领下,从一个姓氏家族到部落联盟,到一个国家,再到一个帝国,它统治了当时已知世界四分之三的地区和人口。这样的人再也不会出现了,我们只能从历史中找到他。为什么要去寻找这位英雄,我也很难说清一个理由,是为了唤醒业已消沉的激情,还是要证明我们体内雄性荷尔蒙的衰退?

 

每个关键词我都希望用一千字写清楚,对有的词来说是有点困难。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如果不是做研究,人们很难连篇累牍,更不用说是去读一部与现代世界几乎无关的蒙古史。因此,我把它拆成了105个阅读碎片,随意捡拾一个碎片,还是一件有趣的事,如果他由此对蒙古历史产生了兴趣,可以像拼图一样,用这105个关键词拼出一部完整的蒙古史。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