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龙湖区革命老区发展史(全国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丛书·广东卷)

汕头市龙湖区革命老区发展史(全国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丛书·广东卷)
作者: 汕头市龙湖区革命老区发展史编委会
出版社: 广东人民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6.70
折扣购买: 汕头市龙湖区革命老区发展史(全国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丛书·广东卷)
ISBN: 9787218147031

作者简介

汕头市龙湖区革命老区发展史编委会经中共龙湖区委、龙湖区人民政府批准,由汕头市龙湖区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组织设立,编委会主任、副主任由时任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担任,成员分别来自区老促会、区人大常委会、区党政办、区农业农村局、区文联、区党史地方志办、龙祥街道、外砂街道等。 本书主编:谢初勤,1994年开始文学创作,迄今为止在全国各报刊发表作品两百多万字,其中包括《人民文学》、《北京文学》、《青年作家》、《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粤海散文》、等报刊。曾获《人民文学》散文征文二等奖、汕头市“五个一工程奖”等30多个奖项。部分小说、散文作品入选国家、省级年度选本。小说《垃圾人》入选2016—2018年全国多省市高考试题阅读。系广东作家协会会员,汕头作家协会副主席,龙湖区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龙湖区优秀拔尖人才。

内容简介

一 、 澄海武工队的成立 1949 年春,为适应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打开潮澄饶平原斗争新局面,中共潮澄饶县委决定从平原突击队调离余锡希、李世平、许乔裕等一批骨干,以秋隆武工队为基础,组建了十五乡、隆都、澄北、澄南、铁路等5支武工队,在盐鸿、溪南、苏南、上中、附城五乡、 坝头 、上蓬、下蓬、金砂等地活动。澄南武工队于同年2月,由李世平在冠陇乡卢作奎家主持组建。队长李世平 ( 不久由许坤炎接任,4—9月由卢作奎接任 ),队员有卢作奎、许守介、林锦荣等3人。澄南武工队的活动范围从韩江支流莲阳河以西至汕头市郊区金砂乡, 韩江以东至滨海。这里从大革命时期就有党的组织,群众基础较好。中共澄海县组织经过分散隐蔽,度过艰难岁月,恢复了武装斗争。在这里的冠陇 ( 冠山 )、龙田、华富 ( 下布 )、 长塘 ( 下陈 )、信宁、外砂、大衙、金砂等乡村建立和恢复党组织活动,开展武装斗争,有力地支援凤凰山根据地的拓展,粉碎敌人的 “ 绥靖 ” “ 清剿 ”。 澄南武工队建立后,以上中的冠陇、夏塘、上边、东林头作为活动基点,不断扩大活动空间,活动范围很快扩展到坝头、新溪、外砂、下蓬、金砂一带。1949年4月,中共韩江地委为适应山区和平原工作的开展,做好迎接南下大军和建立地方政权的准备,撤销中共潮澄饶平原县委,分别成立中共澄海县委和潮安县工委。澄海县委组建后,一方面抓紧建立健全区级机构,另一方面抓紧发展武装力量,壮大武工队伍。中共澄南区委就在这一情况下成立起来的,辖冠陇、龙田、信宁、夏塘、外砂等地的党组织。在中共澄南区委的领导下,武工队不断壮大,队伍人数从建队时的3人,至7—8月增加了陈平、蔡瑞松、蔡鹤寿、洪炳玉、蔡华、李迪、蔡顺宜 、 黄庭辉、陈木河、陈镇良、亚河、蔡开龙等15人。同年9月初,为加强附城五乡至坝头一带的领导工作,区委决定从澄南武工队中抽调卢作奎、李通、黄庭辉、蔡顺宜、蔡华、陈木河等6人,组成海滨武工队,队长卢作奎,澄南武工队由陈树人负责。为进一步加强党对武工队的领导,澄南武工队于1949年8月12日建立党支部,书记卢作奎,党员有林锦荣、黄庭辉等3人。后又吸收蔡鹤寿入党,支部成为开展地下武装斗争的坚强堡垒。这支工作队经常整合主力作战,带领民兵袭击敌人据点,出色完成上级交给的宣传动员、筹枪、供粮、接送兵员、除奸肃敌、做好统战工作、建立革命基地等任务 。 1949年3月,潮澄饶平原县委决定袭击汕头市郊的国民党鸥汀警察所,便先争取了鸥汀税务所的职员为内线,对警察所进行详细调查。县委副书记余锡渠和平原突击队、澄南武工队,一起根据情报确定了行动方案。3月19日晚,由余锡渠带领突击队、澄南武工队部分队员,从大衙出发,于深夜12时到达鸥汀。队伍从警察所驻地证果寺后面搭人梯攀登, 由队员朱裂翻过围墙开了门,10多名突击队、武工队队员摸进警察所房间,10多名警察在梦中被俘,所长在家住宿而被漏网。这次突袭共缴步枪16支。此仗正面打击了敌人的气焰,较好地配合正规部队进攻汕头,从而为解放全潮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汕头市龙湖区革命老区发展史》是“广东省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丛书”中的一种。该书采用编年体和记事本末体相结合的编写体例,内容丰富厚重,叙述客观严谨,评论简明扼要,具有史料严谨、通俗易读、可借鉴可传承的特点,真实反映了汕头市龙湖区革命老区的整体发展情况,是各界人士了解、宣传、支持龙湖老区的一部有价值的研究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