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致公
原售价: 49.90
折扣价: 11.70
折扣购买: 最后下班的人先离职
ISBN: 9787514514285
威廉(William Tseng) 本名曾世丰,出生于中国台湾台南市,大学毕业后一头栽进媒体产业,整整10年,做过杂志也运营过新闻网站,选在青春耗尽的2017年,决定成为生活风格的自耕农。现为自媒体《精神科观察日记》网站经营者、广告制作人和造型师。
不咬着牙入职场走一遭, 就很难得到“贱人抗体” 最近跟广告圈的朋友聊天,身边不乏以打零工维生的 创意工作者,踏出校园第一步,就选择做自己的老板,拒 绝进入职场。“究竟要到公司上班追求稳定的生活,还是 靠才华混口饭,做个无拘无束的自由工作者?”这几乎是 我在生活 中被反复问到的问题,最常出自工作不到三年 的新人。 通常我会分两方面回答:一是从实际方面来谈人脉资 源和工作经验积累,二是从人性黑暗面来谈人际关系处理 能力。发问者多少有着反社会的愤青特质,不喜欢世俗规 范。我建议他们先入职场晃一圈,再谈喜不喜欢,至少在 三十岁前,有大把青春和体力尝试,先熟悉体制才有资格 革命;还没努力过就断然拒绝,这种行为叫作“逃避现 实”。 你猜想我会像一般的励志书那样来褒扬唯有进入职 场,才能获得成功?其实不是。成功与否并非生存的必要 条件,我想谈的是“贱人抗体”。全世界最恶毒的人通常 会在两种场合滋生:一是情场,二是职场。虽不至于免 疫,但唯有通过实战,才能获得经验以防止感染。更重要 的是,可以学到如何在一场又一场如同八点档的烂戏里全 身而退。 入行头几年,我遇到过一件刻骨铭心的麻烦事,就是 跟某位自认为是朋友的同事抱怨工作。我在对话框里,除 了发泄苦闷,还顺口骂了当时的同事城府深、暗地里耍手 段,说种种充满心机的行为,拉帮结派的恶势力,让我觉 得上班是一种折磨。 午餐时间结束后,我拿着一杯手摇饮料回到座位,才 不到一个小时,已是风云突变。所有主管桌上都放着一张 A4 纸,包括老板,上面就是我刚刚的聊天记录,赤裸裸 地没有一丝修饰。我愣在那里足足有两分钟,当下心想: “死定了,这次被阴惨了。”接着另一波情绪来袭,被背 叛的阴影立刻吞噬了我所有的自信,让我变得极度焦虑。 职场上挨的这一闷棍很痛,直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 故事的结局当然是我黯然离开。这件事对我影响很深,导 致之后在职场上对他人产生了严重的不信任感,下一份工 作刻意封闭自己,筑起一道高墙,不想跟任何人往来,只 管做好分内的工作。一直没说出口,是因为不想重温可怕 的回忆,事隔几个月跟朋友说起离职经过,都还心有余 悸。拖了好久,某一回拗不过同事的央求,同意出游聚 餐,酒水一下肚我全面失守,才卸下防卫心理娓娓道来。 几位同事这才告诉我,其实他们早就听说过我这段经 历,甚至还听到前公司的同事传过一些对我的负面评价。 只是在面试过程中,以及一起工作的这段时间里,他们丝 毫没有感受到我传闻中的恶劣个性。今天听完,除了想让 我释放压力,更想以过来人的立场当面给我一些意见。 从道德层面来说,不该对外批评自己的公司,甚至指 名道姓地骂人,这是工作上的基本操守。就算再生气,对 方的行为再过分,都要想办法自我排遗,同事或同行中的 任何一个都要避免。人与人之间传话就够可怕了,更何况 还可能存在有心人专门针对你。小人难免,对不相干的人 开口抱怨,不是勇敢直言,而是头脑简单。局势变成敌暗 我明,怎么想都是不利。 将近十年过去,回头谈起这件事,我不认为是自己当 初太单纯,没有防人之心,只怪自己误把天真当成良善, 才会挨这顿闷棍。聪明才智是天生,能让人赢在起跑线 上;但缺乏智慧,会让你在最后一刻满盘皆输,失去全 部。精神打击远比失去物质来得有杀伤力,与其正义感泛 滥,不如磨炼能早早看透、妥善应对的能力。P2-5
书籍目录
Chapter 1找对工作得靠智慧
不咬着牙入职场走一遭,就很难得到“贱人抗体”— 002
话别说太满,适当的拙劣反而是好事— 006
把握机会固然重要,但没准备好可别急着上台— 010
选大公司还是小公司,看你欠缺的是专业能力还是掌控力— 015
多礼不如懂分寸,有些事情做足反而会有反作用— 020
把烂工作做好就是你的本事— 024
工作头几年,“钱多”不是好事— 028
与其想未来,不如想明天该达成哪些目标— 032
职务很可能只是骗局,工作条件务必眼见为凭— 037
未来的主管挑你,你也要挑他— 042
Chapter 2新人的生存哲学
不问会死,不懂装懂肯定出局— 048
同样是新人,为何她就可以准时下班— 053
找到职场偶像,并保持良好互动— 058
人情不等于交情,好心肠也请量力而行— 062
关键时刻,“猪队友”比敌人还恐怖— 066
工作上的朋友,请离职后再深交— 071
太快地独当一面,意味着即将进入停滞期— 075
直觉有时候会出错,小心化友为敌— 079
刷存在感有技巧,适时出手才不易被淘汰— 083
不擅长的事达标就好,排斥等于壮大对它的心魔— 088
过度仰赖热情,就是逃避现实— 092
让资深同事告诉你公司的生存之道— 097
Chapter 3工作不厌世的求生指南
努力是应该的,别总是拿它来说事— 104
专注是把无形剑,能够帮你铲除眼中钉— 109
上司与部属如婆媳关系,处不来对自己有百害而无一利— 113
别轻忽承诺,别人的时间更是时间— 117
释放善意,让每个人都喜欢与你共事— 121
与其据理力争,不如让事情发生— 125
谁对谁错不重要, 能解决问题才是赢家— 129
得过一种怪病叫“事情没做完就想请假”— 134
平庸的人,只挑有把握的事做— 138
要想说服老板用新方法,得先熟悉旧方法— 143
想往上爬,就尽量挑复杂的事情做— 147
今天的实习生,难保明天得靠他赏口饭吃— 152
人际关系虽然必要,但个人能力才是谋生技能— 157
别在办公室宣泄负面情绪,否则情绪化的标签永远都撕不掉— 162
Chapter 4说再见也要说得漂亮
该感谢的,是当初包容自己犯错的主管—168
清空座位时, 请务必连心一起清空—173
职业倦怠并非不治之症—178
选错工作只不过像迷路,别因风景陌生而心慌—182
没有成长唯有耗损,就表示该离开了—186
想要升迁加薪,千万别拿离职来威胁—191
离职一旦浮出水面,请力求全身而退—196
心存感激才能好聚好散—201
酝酿比“生涯规划”更好的离职原因—205
Chapter 5接下来的你要往哪走?
让眼前这份工作成为稳固的跳板—212
劳力比例太大的工作不换也罢—216
未必时候到了就当得了主管—220
简历的厚度并不迷人,精致度才是重点—224
资历不够,太早吃回头草会被噎死—228
兴趣是转行时的一条活路—232
空降部队也有试用期,别一到新环境就宣战—237
碰上挖角,请先停、看、听—241
别轻易答应跟朋友合伙—246
媒体评价
出社会三年内的每个人都赶快去买一本,职场趋吉避凶代表作,有读有保庇。 ——刘冠吟 / 《小日子》杂志发行人 练习培养和威廉一样敏锐的“职场天线”,从每日的生活与工作中,提炼出属于自己的点滴,不论到哪都能快乐地工作。 ——卢智芳 / 天下杂志《Cheers快乐工作人》杂志副社长兼总编辑 以一份工作的生命周期,从面试、就职、在职到离职,书中皆为过来人的血泪证词。以温暖诙谐的同温层口吻,取代教条式提醒,做一匹识途老马,指引你前进! ——出版传媒公司副总Lily 这本书以威廉犀利的观点分享职涯生态的精辟见解,是上班族人人的“生存秘籍”,真心大推。 ——崴爷 / 斜杠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