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心堂记(潘军文墨自选集)(精)

泊心堂记(潘军文墨自选集)(精)
作者: 潘军|绘画:潘军
出版社: 安徽文艺
原售价: 180.00
折扣价: 113.40
折扣购买: 泊心堂记(潘军文墨自选集)(精)
ISBN: 9787539665597

作者简介

潘*,男,1957年11月28*生于安徽怀宁,1982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当代**作家、剧作家、影视导演,闲时习画,现居北京。 主要文学作品有:长篇小说《*晕》、《风》、《独白与手势》(《白》《蓝》《红》三部曲)、《死刑报告》以及《潘*小说文本》(六卷)、《潘*作品》(三卷)、《潘*文集》(十卷)等。作品曾多次获奖,并被译介为多种文字。 话剧作品有:《地下》、《合同婚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哈尔滨话剧院、美国华盛顿特区黄河话剧团复演,并被翻译成意大利文于米兰**戏剧节公演)、《霸王歌行》(中国**话剧院首演);多部作品先后赴*本、韩国、俄罗斯、埃及、以色列等国演出,多次获得奖项。 自编自导的长篇电视剧存《五号特工组》《海狼行动》《惊天阴谋》《粉墨》《虎口拔牙》等。

内容简介

五君子图 自有倪瓒以来,后人只要以几棵树(或几竿竹)为画面 主体,加之平远构图,都难免有模仿之嫌,好像这几棵树 就是老倪家的私产,你动不得。明人董其昌、沈周,“清 四僧”,以及新安画派的查士标等,都在其类似画作上注 明“拟倪瓒笔意”等。这很奇怪。中国画南北二宗,由唐 宋的繁杂,到了“元四家”这里,实际上开始做了减法, 画法疏简,格调天真幽淡,使得绘画具有抽象与空灵意味 。这中间,倪瓒居功至伟。虽然赵孟頫对元代山水画的疏 体模式具有开创意义,但*终还是由倪瓒实现了提高与突 破。尝想,这大胆的减法是否与倪高士的洁癖有关?米开朗 琪罗有句名言:把多余的部分去掉。倪瓒正是这样。显然 .这一改变无疑是划时代的,一直影响到“清四僧”。石 涛的书法题画,从精神到体式皆是以倪瓒为法;而弘仁则 *加坦白,曾在画作题诗“迂翁笔墨予家宝,岁岁焚香供 作师”。某种意义上,没有“元四家”,就没有“清四僧 ”,可以这么说,一部中国绘画史,有无倪瓒,是**不 一样的。这样的画家,是里程碑式的,当为大画家。而* 非如今那些在镜头前面摆样子高谈阔论,或者四下叫喊自 己的画拍出了多少银子的角色。 就五六株树,在倪瓒笔下显得如此生机盎然,董其昌 、沈周的就显得刻板。弘仁和查士标则*加过分——新安 画派虽然作为山水画的一派,有其鲜明的个性,但我不是 很喜欢——那种把山体方块线条化的处理,太刻意,不洒 脱,也远离了山水画的性情。这或许就是弘仁永远落在八 大和石涛之后的原因所在。八大的抽象是生动的,笔墨是 有趣味的;石涛的随意同样是生动的,笔墨也同样有趣。 借用明清大文人张岱一句话:“天下之有意为好者,未必 好;而古来之妙书妙画,皆以无心落笔,骤然得之。”这 个“无心落笔”,并非指画家作画时胸无成竹,而是讲不 能刻意;“骤然得之”,可能就是下意识问获得的那种意 想不到的却又具有审美价值的效果,多少带有一点偶然性 和运气成分。中国画使用材料是宣纸、毛笔和墨,纸有生 宣、熟宣、半熟宣,*墨性能各异;笔有狼毫、羊毫、兼 毫,用笔有轻重缓急,有中锋、侧锋、散锋,还有提按; 墨有松烟、油烟,以及**的新法制作,分干枯浓淡,加 上水分的控制,是带有偶然性的。 当然我并非想讨论这个。我要说的,还是我自己的画 。 这幅《五君子图》没有什么特指的含义,五根竹子— —权当象征吧,竹下五个老者,悠闲自在,相见甚欢—— 我羡慕这样的生活。自我回故乡,就专门布置了一问茶室 ,经常会有朋友、同学来这里喝茶,也是谈笑风生。这种 感觉在京城是没有的。于是就这么画下来了。**,有朋 友来访,看见这画便说:学倪迂呢。他大概是因倪瓒有《 六君子图》才有了这样的联想。我挺纳闷,自我业余习画 至今,看画不少,但从不临习,而倪云林的画也见得不多 ,总共不过二十来张吧。这画怎么就和倪瓒挨上边呢? 看来影响并不在于依样画瓢的亦步亦趋,心里的印记 就是影响。仅从形式感上.这张画也可以看作“向倪瓒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