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工商联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39.50
折扣购买: 婚姻家庭必读(初级)
ISBN: 9787515837123
郑秀丽,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心理学博士后;原空 军航空医学研究所心理中心高级工程师;实相心理学创始人;中国心理学会会员;IAAA国际整全疗法资质认证;中科院研究生班心理学课程讲师;负责及参与多项心理学专业科研项目;普缘贞贞女性身心成长平台创始人。
第一章 概 论 改革开放是中国巨变的开端,在这40 多年中,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必然会导致人价值观念的变化,折射到婚姻家庭中,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本教材将深入分析这一时代背景下婚姻家庭中的种种变化和现状,去探究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规律,帮助婚姻家庭咨询师构建更完整和科学的认知体系,认清社会转型与婚姻家庭行为以及个人选择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打下良好基础。 第一节 婚姻家庭的概念及内涵 一、婚姻家庭的概念和特点 婚姻家庭是人类社会中最广泛、最普遍的社会关系。自婚姻家庭形成以来, 以婚姻为基础的家庭便是社会肌体中的细胞组织,在社会生产、社会生活中承担着它们特有的、其他社会组织所无法替代的功能。 1.婚姻的定义 婚姻的一般概念可以表述如下:婚姻是为当时社会制度所确认的,男女两性互为配偶的结合 。 正确理解婚姻的概念,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婚姻是男女两性的结合, 婚姻制度的形成,是出于维护两性关系社会秩序的客观需要。所谓“ 同性婚”是不符合我国婚姻的本意和宗旨的。第二,婚姻是男女双方具有配偶身份的结合, 这种结合是为当时社会制度所认可的。其他非配偶身份的结合,即使男女双方长期共同生活也不称其为婚姻。第三,婚姻是家庭产生的前提。婚姻双方构成了最初的家庭关系,通过生育又产生出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其他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2.家庭的定义 家庭是以婚姻、血缘关系和共同经济为纽带而组成的亲属团体 。 就家庭关系而言,第一,家庭是一个亲属团体和生活单位。同一个家庭的成员是被婚姻和血缘纽带联结在一起的。此外,收养也可以成为家庭关系的发生根据。第二,家庭须有共同经济,如以家庭为单位组织生产、组织消费等,具体情况因不同的社会经济 结构而异。第三,由于家庭既是亲属团体又是经济单位,所以家庭成员一般均为近亲属,而亲属( 包括某些近亲属)并非都是同一家庭的成员,他们是分属于不同家庭的。 二、婚姻家庭的伦理价值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只有当人类的两性关系被纳入婚姻家庭的轨道以后,人类的性爱和生命活动才真正摆脱了纯属自然行为的本能时期,进入一个受到自身及社会约束的伦理阶段。人类婚姻家庭观念的进步标志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 1.和谐幸福的价值 在现代社会,家庭不一定是生产单位,或者说不单纯是生产单位,它更是家庭成员休养生息的场所。虽然在农村或城市手工业、商业等领域中,家庭仍然是生产或经营单位,但这种角色正渐趋减弱。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将逐渐使家庭退出生产领域,而且,由于紧张多变的生活节奏,复杂尖锐的人际关系,家庭作为一个避风港、安乐窝的价值更为突出,以使疲惫的身体有个喘息的地方,精神有个栖息的场所。和谐幸福的家庭为家庭成员从事社会活动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家庭和谐幸福使人的精力体力得到休息和恢复乃至提高,从而使人以更大的创造热情和力量投入到工作中去。现代社会中,离婚率增高、婚外恋情增多,造成了婚姻危机和家庭矛盾以及一些社会问题,从反面说明了家庭和谐幸福的价值所在。家庭和谐幸福的基础是爱情、亲情和义务的统一,只讲义务,没有爱情和亲情就可能只和谐而不幸福或根本不会和谐幸福;反之,如若只有所谓的爱情和亲情, 而不讲义务就会使情分流于空谈。 2.教育人格的价值 家庭承担着婚姻双方的人格再造和培养下一代合格公民的重任。婚姻双方最初的家庭关系,双方的人格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既是自身人格自我教育的新阶段,又是对子女人格教育的起点。传统社会中,婚姻家庭关系中片面强调女性对男性的绝对服从,晚辈对长辈的绝对服从,女性和晚辈是没有独立人格和个性的。而在当今的婚姻家庭关系中,男女平等、长幼平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 丈夫也可以服从妻子,长辈也可以服从晚辈。这种服从是对知识、能力和品德的信服,不是对夫权和父权、年龄和资历的服从。男女双方长幼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形成了新的、开放的、民主的“ 家风”和“ 家法”,彼此承担教育人的责任。家庭要为社会输送一代新的、合格的公民,它是引导人走上社会的桥梁,儿童社会化首先是在家庭中进行的。由于家庭成员间的特殊关系,通过耳濡目染、言传身教,能更直接、更有效地起到学校教育所难以起到的作用。 3.安宁归宿的价值 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出现,大家庭逐渐分化为各自独立的小家庭,四世同堂、五世同堂已不多见,至多也不过三世同堂,家庭的核心也已由长者转变为家中挑大梁的中年人。随着小家庭、核心家庭的增多,老人在家庭中的地位、权威减弱,出现了不关心老人、不尊敬老人,甚至虐待老人的现象。加之经济价值的生活化, 使家庭关系笼罩上了浓重的物质关系或金钱关系的阴影,个别老人由于失去了工作能力,甚至生活能力,晚景凄惨。在社会还不能完全承担起养老的责任时,家庭仍然是老人安享晚年的场所,是老人享受天伦之乐的归宿所在。 4.弘扬家庭美德,促进社会和谐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社会主要把婚姻家庭作为一种制度和义务看待,把它作为宗法社会关系的重要环节予以重视,而且这种重视远远超过了对婚姻情感的重视与关切。儒家把夫妇关系看作是“ 人伦之始,造化之基”而放到特别显要的位置,并以这种夫妇婚姻缔结为基本点,以血缘为中心,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宗法体系,因而有“ 天下之本在家”之说。家庭的稳固是一切的开端。“ 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人们理想的人生目标,从中也反映出实现这种理想的前后次序。以孝道为核心并由此推衍出来的伦理纲常,即是以家庭为基本出发的。正因为如此,中国传统婚姻家庭有着非常明显的伦理特征:父慈子爱与父为子纲、夫义妇顺与夫为妻纲、兄友弟恭与长尊幼卑。 历史发展到今天,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冲击,社会分化与社会流动的深刻影响以及中外文化的激烈碰撞,中国当代社会的婚姻家庭生活正在经历着渐进而痛苦的蜕变。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中国婚姻家庭出现了一些新的走向和趋势,比如婚姻家庭结构多元化、家庭伦理关系重心的下降和轴心的变动、婚姻家庭生活的情感化、婚姻家庭稳定性的下降、夫妻平等关系的进步,等等。这些趋势在现实生活中同时又表现为高离婚率、性自由行为、同居、独身、非婚生育、同性恋、单亲家庭等复杂现象,这些显现在婚姻家庭生活领域的新趋势与新问题不可避免地冲击了家庭和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家风和家庭文明建设,“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家庭之中。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2020 年9 月,民政部、全国妇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婚姻家庭辅导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引导广大家庭培养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建设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培育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体现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以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 弘扬家庭美德,促进社会和谐”是婚姻家庭咨询师开展工作的最终目的。婚姻家庭咨询师必须深刻认识建设和谐家庭的重大意义,因此必须在学习之初就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认识婚姻和家庭。和谐家庭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社会范畴,它涉及经济、政治、法律、伦理、心理等诸多领域;婚姻家庭更是时代的写照,透过婚姻家庭观念的变迁历程可以清晰看到时代发展的脉络。通过本教材初级阶段的学习,我们将更清楚地洞察婚姻家庭中个体的所思所想、关注点与价值观,更容易理解各种错综复杂关系和现象之间的内在关联,这样才有可能在未来的运用和实践中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专业技能和方法帮助处于婚姻家庭困境中的人摆脱困境,过上幸福生活。 参透婚姻的本质,经营完美的婚姻关系。 用婚姻反观自我,圆满自我完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