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九州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28.32
折扣购买: 海晏的故事1788
ISBN: 9787510879807
乾隆五十三年夏,公元1788年8月的一个黄昏,北京 西北方向,圆明园西洋楼,一位七十七岁的老人背南朝北 ,坐在阴凉处。环绕他的是雕刻着西洋武器——军旗、甲 胄、刀剑、枪、炮的五扇石屏风。老人家看着对面的喷泉 龙飞凤舞的翻腾,反复思量着。 他是大清皇帝爱新觉罗·弘历。末伏的炎热让人烦躁 ,幸好傍晚起了风,凉爽从天而降也给人带来了好心情。 弘历一时兴起,下令开启大水法,他已经很久没有来这里 观水了。于是,这位老人便稳稳地坐在这把被西洋兵器包 围的龙椅上,欣赏夕阳下的水流如虹,想着他的家国天下 。 “六年半,这把龙椅还能坐六年半。”水流震耳欲聋 ,但不妨碍他深思熟虑,“既不可越祖父康熙执政六十一 年之限期,余下六年半,还有何可让朕之传记再添一笔浓 墨重彩呢?” 想着想着,眼前渐渐浮现起早年与洋人郎世宁、蒋友 仁一道设计西洋楼图稿的场景,几位洋人都已故去,这让 回忆变得更加珍贵和温暖。自康熙年间的“礼仪之争”后 ,能留在京城的西洋人就不多了,只有那些具备科学、文 学、艺术等卓越才华的饱学之士,才会被皇室聘用,以专 家、顾问身份效力朝廷。这些西欧的使者们,不比与大清 接壤的俄罗斯使者,在京驻扎个十年八年就轮换回乡了, 他们大多与明朝万历年间的利玛窦一般,终老于京城,而 原因或是最初就立了誓——终身不行婚娶,母国的牵挂少 些;或是往来一次的海路实在辛苦难耐,少则两年,多则 三年,总之,没有什么退路的西洋人,视东方事业为毕生 所求,倾其所有向大清贡献所学。洋人们带来了与东方文 明不同的西方技艺,加上他们心直口快、活泼有趣的言行 风格,虽然弘历谨记先帝雍正爷对洋人的严苛之律,但也 不免赏识这些人。 “大水法机械维护,满朝文武竟无人胜任,蒋友仁那 张世界地图,也没再更新。”他心里念叨着,转身对贴身 太监说,“明天让钱德明来一趟。”水声太大,太监急忙 站到皇帝身旁,“明天让钱德明来一趟。”弘历提了口气 使劲喊着,“去谐奇趣,让他带个西洋厨子来,朕和他一 起用西餐。” 法国人钱德明,本名让·约瑟夫·阿米奥,法国遣使 团团长,年逾古稀,乾隆晚年北京城仅剩不多的西洋人之 一,他是弘历的御用西方语言翻译官,在内阁蒙古堂行走 ;也是法国科学院驻中国通讯记者,而他最重要的身份, 则是法国驻华使团精神领袖。这几日钱德明正在西直门新 街口巡视这里的西洋建筑。 钱德明和蒋友仁都是法国人,钱德明正是在同乡蒋友 仁的引荐下,凭借出色的文学、史学和音律才华,被乾隆 爷赏识。 大航海时代开启以来,西欧迫不及待地向世界各地宣 言他们的“现代文明”,葡萄牙、意大利、法国都从17世 纪开始向东方输送自己的专职使者。钱德明和前辈们,正 是这一时期的历史产物。钱德明所在的使团已有百年历史 ,到他这一代,即使达官贵族子弟,也得经过层层选拔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