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兰史1:帝国基业

英格兰史1:帝国基业
作者: [英国]彼得·阿克罗伊德
出版社: 译林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54.60
折扣购买: 英格兰史1:帝国基业
ISBN: 9787544789738

作者简介

彼得?阿克罗伊德(Peter Ackroyd,1949— ),英国历史作家和小说家,著有“英格兰史六部曲”、《伦敦传》和《莎士比亚传》等六十多部作品。1984年当选英国皇家文学学会成员,曾获毛姆文学奖、惠特布雷德传记奖和英国皇家文学学会的威廉?海涅曼奖,2003年因其在写作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授予大英帝国司令勋章。 赵国新,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语文学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主要从事西方文论和19世纪英国小说研究,主持过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已出版《20世纪西方文论选读》《西方古典文论选读》《自由及其背叛》《现代西方思想史:1789年至今》等专著或译著二十余部。

内容简介

9 妖魔与恶徒 胜利之后便是掠夺。威廉于是着手组建他的新王国。他没收了英格兰敌手的地产,尤其是在黑斯廷斯战役中与他为敌的那些英格兰人的地产。英格兰的大乡绅有的逃走了,有的流亡国外了。正如以前的克努特,他突然下令征税,筹集了大笔款项。此人确有征服者的胃口,非常贪婪。在这片新领土上,还有一样东西体现出其势力的崛起。他所到之处,都要建造城堡。其中有一座就建在伦敦,位于现在的伦敦塔的对面。 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他得到了许多前朝遗老的帮助。正如此前的许多异族统治者一样,威廉意识到自己需要英格兰旧臣的理政经验和知识。在执政之初,他还保留了英格兰人的郡长职位。修道院依旧归英格兰院长管理,尽管其中有两位修道院院长是他在黑斯廷斯战役中的死敌。曾在“忏悔者”爱德华朝中担任书记机构首脑的雷根巴尔德,也成为威廉手下的书记官。 然而,还是有些英格兰人想反抗。威廉的势力仅限于英格兰的东南部,哈罗德本人的近亲在西南部的埃克塞特建立了基地。1068年,他们趁着威廉回诺曼底的机会,兴兵造反。这次起事的资深主角是哈罗德的母亲吉萨,她得到了爱尔兰人,甚至还有丹麦人的协助。吉萨是丹麦国王的姨妈。威廉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立刻返回英格兰,兵临埃克塞特城下。这场围城战持续了18天,最后吉萨从埃克塞河上逃走,城里的人旋即投降了。 然而,这只是北方诸郡声势更为浩大的反叛行动的开端。1069年,北方诸郡的英格兰人获得了丹麦人的帮助,攻占了约克。丹麦法地区的历史记忆依旧强大。威廉领军北上平叛,在停留之处兴建城堡。他并没有马上攻打约克,而是用上了三年前对付伦敦人的策略;他在周围地区四处搞破坏。这就是著名的“北方之劫”,威廉行军所到之处,杀光、抢光、烧光。他就像电闪雷鸣的风暴一样扑了过去。生灵涂炭,庄稼遭殃,村镇损毁。所有粮仓被付之一炬,四处都在闹饥荒。据说因此死去的人有10万之多。约克和达勒姆之间没有留下一块可耕之地。在100年后,这场大破坏的遗迹依然清晰可见。按照《末日审判书》上的说法,这一地区的乡村成了“一片废墟”。然而,北方人不再反抗了。他制造了一片荒漠,却称之为和平。据说,威廉在临终之际忏悔说:“我像一头饥饿的狮子扑向了北方各郡的英格兰人。” 在这次北方劫难中,威廉毫无英格兰国王的风范。他表现得就像是个暴君。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其他地区不断有人起义,很多英格兰人建立了我们现在所说的游击队,袭扰侵略者。面对着这个拥有300万或400万人口的国家,人数仅约1万的诺曼人唯一的武器便是残酷的暴力和恐惧。谍报和英奸、殴打惩罚和秘密谋杀,这些东西都是少不了的。11至12世纪的英格兰编年史作者奥尔德里克·维塔利斯写道,英格兰人“在诺曼人的铁蹄下呻吟,那些不从王命的骄横领主也没少祸害他们”。换句话说,诺曼领主将自己的权力发挥到极致。所以说,在诺曼人统治的前四五年间,到处都有扯旗造反的消息。从1067到1070年,英格兰人每年都起来反抗诺曼人。 有一股义军因为出了一号名为赫尔沃德的人物,其事迹一直流传到今天。他藏身于伊利周围的沼泽地里,以此为基地,时不时地袭击追捕他的诺曼官兵。他手下的这拨人马被称为“绿林好汉”。有一支丹麦人的武装在岛上登陆,加入他的队伍,两家合伙攻打了彼得博罗修道院。显然,这样做是为了防止这里的财宝落入诺曼人之手。诺曼人用了一年时间也没有把他从山寨中赶走。有人说,由于伊利的僧侣叛变,给诺曼官军带路,他才功亏一篑。的确,诺曼人只有经过长时间的进攻,水陆并进才攻克他的山寨,迫使他逃亡。从这时候起,威廉只任命诺曼人当领主和修道院院长。 没收英格兰人土地的进程加快了。国王是英格兰全部土地的最终拥有者,这成了公认的原则。英格兰就是他的领地。威廉把这项原则付诸实践。到了1086年,全国的贵族领主当中,只剩下两个英格兰人:林肯的克尔斯韦恩和阿登的瑟基尔;他们只有和新政权积极合作,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产。其余的大地产落入为数不多的诺曼显贵手里,作为回报,他们要率领骑士为国王服兵役。英格兰变成了一个军事化国家,供养着一支占领军。 相比之下,英格兰的小地主更有机会保住自己的土地,但还是要付出很高的代价。他们中的许多人沦为佃农,耕种自己曾经拥有的土地。有些人遭到了残酷的虐待。埃里克曾经是白金汉郡马什吉本的自由佃农,但到了1086年,他不得不向一位“刻薄寡恩、令人痛恨的”诺曼新领主交租。12世纪初的编年史家达勒姆的西蒙曾经说过:“很多人从此卖身为奴,只为了维持可悲的生活。”还有些诺曼家庭移居到这块新发现的宝地,这种殖民化模式一直延续到12世纪。 其他一些变化也有案可查。新式建筑被引入英格兰的景观,其中最显眼的是新式的城堡和教堂。到了1100年,所有的英格兰大教堂要么是重修的,要么是新建的。与以前的大教堂相比,它们规模更大,也更结实;正厅更长,礼拜堂的数量剧增。诺曼人善于建造;他们非常喜欢发挥石头的威力。巨大的圆形拱门借鉴了罗马式建筑巍峨壮观的风格,表达了他们必胜的信念。厚重的城墙、联排的石柱和拱廊,传达的也是同样的气魄。达勒姆大教堂气势恢宏,游人一旦置身其中,就会被淹没在直刺天穹的石头建筑中。 诺曼人的城堡都是正方形的巨大砖石建筑,墙壁极厚,窗户很小。它们碾平了脚下的土地,体现出一种大无畏的精神。它们散发出一种幽暗的,甚至可以说是绝望的气息;按照1137年英国编年史家的说法,这里面“装的都是些妖魔与恶徒”。它们既是监狱,也是堡垒;既是法庭,也是兵营。由于它们乃是压迫者的据点,英格兰人对它们痛恨有加。然而,它们又是独具一格的辉煌建筑,是大权独握的诺曼人的意志和控制欲的产物。按照《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的说法,在威廉的统治下,社会治安状况非常好:“任何怀揣黄金的良民,游遍全国都不会受任何伤害;没有人敢互相动刀子……” 在其他方面,英国的自然面貌也发生了变化。全国各地兴建了数以百计的修道院。皇家鹿苑和兔苑也划出来了。大片的土地受到《森林法》的管辖;《森林法》是诺曼人的发明,按照它的规定,田地里的所有野果和动物都是国王的财产。如果有人胆敢打鹿,就会被戳瞎双眼;没有人敢猎杀野猪,就连野兔也不敢打;树不敢伐,柴火也不敢捡。这部法律管辖的范围可不止森林,全国三分之一的土地都成了王室的保留地;整个埃塞克斯都被圈了起来。新森林、埃平森林、温莎大猎苑,以及达特穆尔和埃克斯穆尔的“森林”都是这部法律留下来的遗产。 1、一套真正有故事的英格兰史,发扬史家的文学之魂,让历史更加鲜活具体 这是一套真正用心讲好故事的历史,在史学写作变得越来越专业化的今天,阿克罗伊德再次提醒我们注意,讲好故事是一门多么重要的史家技艺,文学技法仍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进入过去的世界。英格兰历史上令人惊叹不已的人物在书中轮番登场:为“离经叛道”的婚姻而得罪天主教会的亨利八世,盛极一时的维多利亚女王,运筹帷幄的温斯顿?丘吉尔……优秀的历史作品不仅仅包含准确的事实,精彩的叙事也会让历史暗流和时代精神变得更加鲜活具体。 2、传奇作家阿克罗伊德用一生筹备,凭一己之力写出真正英国味的历史 彼得·阿克罗伊德是英国文坛的代表性人物,深耕英国文化数十年,著有《伦敦传》《泰晤士河传》《阿尔比恩:英国想象的起源》《牛顿传》《莎士比亚传》《狄更斯传》等数十部关于英国及其伟人的历史著作。2003年,因卓越的文化贡献被授予大英帝国司令勋章,他也是《Time Out城市指南》眼中的新一代英国“国民史官”。他准备了整整一生,从2011年动笔书写“英格兰史六部曲”,历经十年,凭一己之力为他挚爱的国度写下了一整套辉煌的民族史诗。 3、激荡人心的古代史和中世纪史,在权谋斗争中看到英格兰缔造者的传奇 卷一《帝国基业》涉及历史时段漫长,从史前人类定居一直讲到了金雀花王朝的陨落,涵盖了英格兰灿烂的古代史和中世纪史。从埃塞尔斯坦建立英格兰王国到诺曼征服,从爱德华征伐苏格兰到英法百年战争,从农民起义到王族厮杀的玫瑰战争。这些激荡人心的权谋斗争令我们得以领会英格兰缔造者的传奇,而其议会制的创立和《大宪章》的签订孕育出了现代的种子,也为大英帝国的兴盛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4、海外众多媒体一致推荐!200余幅珍贵图片,再现历史精彩瞬间 《泰晤士报》《观察家》《旁观者》《图书馆周刊》《书单杂志》《科克斯书评》《每日快报》齐声赞誉。六卷中文版精选221幅历史画作和照片,直观呈现富于视觉想象的英格兰历史。阿克罗伊德既是精于叙事的作家,也是史学功底深厚的历史学家,他以作家独有的细腻笔触,在把英国历史娓娓道来的同时,保证史实的严谨性和专业性。 5、设有单卷本和盒装版,满足读者阅读和收藏的需求 为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和收藏需求,中文版既推出可以分卷购买的单册,也提供可整套购买的全集。全集附赠《英格兰史大事年表》手册,帮助读者更好地贯通大英帝国近两千年的兴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