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清华大学
原售价: 52.00
折扣价: 39.30
折扣购买: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第4版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ISBN: 9787302526773
刘钧 主编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副教授,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障、员工福利与退休计划。主要著作:《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风险预警和防范》(专著)(2010) ;风险管理概论 (主编)(2008);劳动关系理论与实务(主编)(2011) ;《谁都离不开社会保障》(合编)(2010); 员工福利与退休计划 (主编)。发表社会保障论文70多篇。
1**章社会保障理论概述 社会保障制度是**运用强制手段进行社会风险管理的制度安排,是**风险管理的重要方面,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安**和社会矛盾的缓冲器。社会保障制度是**保障公民基本生活的安全保障机制,是用人单位管理职工的政策依据之一,也是职工依法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制度保证。 **节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特点和功能〖1〗一、 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社会保障制度是以**为主体,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分配,在公民暂时丧失劳动能力或**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发生生活困难时,提供福利或者给予物质帮助的社会制度安排。这一概念的含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社会保障制度的责任主体是** **承担建立和管理公民保障的责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具体执行权力的行政机构,由**承担社会保障责任富有规模经济,可以降低管理成本,可以及时预防和抵御各种社会风险,保障公民的生活,社会保障制度的责任主体是**。例如,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发展为公民享*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二) 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对象是全体公民 一个**的全体公民均为社会保障的保障对象。特别是社会保障中的社会福利,为每一位社会成员提供必需的基础设施、文化设施、公共卫生设施、娱乐设施、道路交通设施等,并保障每位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 (三) 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是实现社会公平 社会保障制度是对经*生老病死、失业、贫困等风险的社会成员给予保障的制度,以保障公民基本生活为目标。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发展的这一目标是基于人的生存权而建立的,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说,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发展的目标是实现社会公平,**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和使用实现社会保障的目标,如通过征收社会保险税、公共财政转移支付等,实现社会公平目标。 (四) 法律法规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实施的保证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以健全、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为保证,**必须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规范社会保障各职能机构,依法确定各职能机构的设置、编制、责任和工作程序,依法确定用人单位、职工与社会保障管理机构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依法确定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投资运营的原则和范围,依法确定社会保险金的给付标准和办法等,法律法规使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营具有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特征。 二、 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2〗(一) 强制性社会保障制度**依据法律、法规强制实施,要求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参加,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经费由**依据法律法规的力量强制征收,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就社会保险缴费率和缴费额度讨价还价。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是依据**政策、法规管理的,社会保障资金的给付也是依法实施的。 (二) 互济性 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是运用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实施的,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具有使国民收入由高收入阶层向低收入阶层转移分配的特征,具有使国民收入由效益好的行业向效益差的行业转移支付的特性和代际之间收入分配的特性。同时,社会保障制度将用人单位和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聚集起来,建立社会保险基金。当公民遭遇风险而遭*到经济损失时,能够按规定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领到一定金额的保险金,实现风险分摊、互济互助的作用。 (三) 储备性 社会保障制度的参加者,按照**的规定缴纳一定金额的保险费,这些缴费的积累形成社会保险基金,储存待用,这使社会保障制度具有了储备性。对于劳动者个人而言,在年轻时期缴费,等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以后,领取自己年轻时储蓄的一部分资金,这实际上是职工工资的延期支付。 (四) 补偿性 社会保障制度给予参加者的物质帮助,**于收入损失的补偿,即在劳动者或公民没有工作、收入中断时,给予必要的经济补偿。但是,劳动者仅得到一定比例的经济补偿,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为限度,尽量避免经济补偿带来的负效应。 本书是社会保障学科领域的一本经典教材,本次修订,吸收目前研究领域*新的研究成果,对中国近年来民生领域的改革成果给予全面介绍,根据**的*新的政策,增删了部分内容,紧密结合中国社会保障的制度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