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指南--铜器

古玩指南--铜器
作者: 赵汝珍
出版社: 辽宁画报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18.70
折扣购买: 古玩指南--铜器
ISBN: 9787806017456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吾人所使用之祭祀、享燕、饮食、烹调及日用诸器皿,为数至多,为质 极繁。但在古代各种质料尚未发明之时,其一般平民之惟一用具即系陶器, 而帝王及上层社会为表示优异则均用铜器。盖古代铜器均系原铜,原铜之产 生永远与金银混合。古时分金之术未精,所有铜质仍均包含原产之金银在内 。故虽名日铜,其实乃铜与金银之化合物。在当日未有纯金之时,一般人之 视铜亦犹吾人今日之视金,固人人认为惟一无二之贵重品也。非国家最重要 之典器不能用铜,非上层社会之人亦无力用铜。铜器之重要亦犹今日之金器 ,于用途之制作自必加意经营,此所以古代铜器能若斯之精妙也。 考铜器之肇始并无正确之记载,故确实启用年代亦不可考,惟一般之断 定均谓起自黄帝。据《子华子》载,黄帝之治天下,百神受职于明堂之庭, 帝乃采铜于首山,作大炉铸神鼎于山上。是虽未说明铜器由此作始,但在此 前并无铸铜之记录,是铜器之始于黄帝固极合理者。惟仍有主张铜器之发端 远在黄帝以前者,盖由今日出土之铜器,其质地、花纹、颜色均与黄帝以前 之遗迹相合。为此说者固亦有相当之理由,惟中国任何器物均系渐近改良之 成于最后之式态,并非如西洋之重大发明于期前期后均截然划一显明区分也 。即或黄帝以前确有铜器,其用途亦不重要,其质地及做工亦必不甚精良, 与中国之铜器史无多大关系,即舍而不论亦无不可,故断自黄帝自属当然也 。查自黄帝铸鼎之后,始引起国人重视铜器之心理。嗣后二三千年,国家之 重要典器,社会之最上用具,无一而不用铜。惟自黄帝以迄唐虞,礼制未备 ,用器不繁益,以当时文字未兴,史书不详,国家均铸何器,社会常用何器 ,书无记载,只凭后人根据出土之器作成臆说,究之多不正确。且人各异词 ,殊鲜一致之论断,复以出土之器亦系全貌之一斑,终不能据之以作有系统 之说明,只可以器论,不可以时代言也。但据今所见者,此时期之器,其花 纹皆浅而糙,器铭皆系刀刻阳文,字体与今日出土之牛骨、龟甲文字完全相 同。各器之用途及制意多不能推寻,且流传至今为数极少,并亦破碎不完, 于考古及鉴赏上均不能作为有意义之样本。故研究铜器者,均以三代之物为 起点。盖中国之文明虽始于黄帝,但一切典章文物降及三代始底于大成。三 代之时,一切重要使用器物几完全为铜器,铜器之重要较前尤盛,铜器之制 作较前尤工。禹铸九鼎象九州,每鼎各刻以州名,日兖、日冀、日青、日徐 、日豫、日荆、日扬、曰雍、日梁,此九鼎也,一般公认为社稷之代表,国 家定为传国之宝器,器物之重要以此为极。至其他以祭、以享、以钦、以宴 ,无一而非铜器。用具之高尚未有逾于铜器者,国家经营之努力未有逾于治 作铜器者。故其做工之精良、式样之美观、尺寸之合度、花纹之秀丽,直同 鬼斧神工,佳妙至极。 惟三代之器,其名称、式样、心度、花纹、字体及款识,亦属有变易, 各代不同。夏初只有阳文古字,尚无大段花纹。各器有款有识,盖款居内而 凹,识居外而凸,其款系凹入者,字体为鸟迹篆,亦有以花纹为款者,亦有 无款无识者。盖古人制器慎重,一切用心重要之器则有款,事实必要则有款 ,钟鼎祭器称功颂德则有识,盘盂寓戒则均朴直精审,中规中矩。商器则花 纹较夏精细,惟仍不深入字体,纯系象形即虫鱼篆也,字画虽浅,但较前稍 宽。及商代中年之器,其花纹虽仍如前,但其字画则变为深而宽矣,然仍无 粗花压细花之做法,各器多无款而只有识。且商尚质,故其器多质素无文, 花纹繁密、款识满器者盖甚少也。及周初始有粗花压细花之做法,为窄而深 矣。及东周之初,字体则纯系大篆,不复见有象形之字界乎其问,花纹多粗 草,反不如以前之精细。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