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三辰影库音像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4.30
折扣购买: 贞观大闲人
ISBN: 9787830002855
关云,网名贼眉鼠眼,又名湘江饮马。阅文集团大神作家,中国作协会员,湖南省作协会员,湖南省网络作家协会理事。擅长历史类小说创作,作品以架空、明朝、唐朝背景为主,对历史的了解比较深刻和独特。 已出版作品:《明朝伪君子》。已创作长篇小说《大明王侯》《明朝伪君子》《贞观大闲人》等作品,作者以其幽默诙谐的语言,以及不同视角的深度挖掘历史的独特方式,获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有着不俗的反响。
楔子 冬*凛冽的北风从窗外呼啸而过,某大学的一间小教室外的一株老歪脖树上,光秃秃的几根枝桠被寒风吹得摇摇欲坠,平添几分寒冬的萧瑟。 李素坐在教室的*后一排,看着讲台上滔滔不*的老专家,抬眼一瞥之后,懒洋洋地打了一个长长的呵欠,然后……继续伏首睡觉。 李素并不是大学生,他今年已三十岁出头,当然不可能还是学生。并不算漫长的人生里,他该挨的耳光都挨过,而且,还将继续挨下去。 事实上李素是一名推销员,他推销的是保健品。三十岁的年纪,还只是一个寂寂无名的小推销员,为生活、房租、一*三餐奔波着,说明他这半辈子挨的耳光可能比一般人*多。 保健品这东西算是中国现代社会一道很有意思的独特风景。首先,这东西不是药,不可能治病;其次,只要有正规的工商药监批文,这东西通常也吃不死人,它对身体并没有什么害处。可以说,这种东西是真正汲取了中国儒家文化里“中庸”的精髓,不垢不净,四平八稳。 商人灵敏地嗅到了其中的商机,于是,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各种所谓的保健品大行其道,有的护肝、有的强肾、有的增加免疫等。 这东西的遮羞布很单薄、很脆弱,随便一戳便破,尤其是年轻人,他们眼界开阔,接*信息迅速灵敏,有很强的分辨是非能力。所以保健品这东西想打开年轻人的市场很艰难,于是只好对老年人下手。 老年人信息闭塞,不擅接*新事物、新知识,年老体弱多病又怕死,再加上奋斗了一辈子,手里或多或少攒了一笔棺材本儿,简直是老天赐给商人们的**消费者。 李素做的便是老年人的生意。 **这所大学的某间小教室里,座位上听课的并不是那些年轻的天之骄子大学生,而是五十多位六七十岁的老爷爷老奶奶。 教室是临时租用的,原本也只是一所三流民办大学,花点小钱租用一间教室临时上一堂洗脑课并不难。公司需要大学这个氛围环境,能够让自己的商品*有科学理论上的说服力,对客户*有信服力。 推销保健品首先要给客户“洗脑”。商人们会请一些所谓的专家来给客户们上课,“专家”们会用各种似是而非的科学理论一本正经地告诉老爷爷老奶奶们,你们的身体很差,你们病了,病得很严重,马上就要飞升极乐了,除非掏钱买我们公司的××保健品,它是***的灵丹妙药,长期坚持吃咱们的保健品,再活八十年应该问题不大,运气好的话,说不定你孙子都活不过你,你**有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实力…… 李素耐着性子听着讲台上那位“专家”滔滔不*地“授课”,小小睡了一觉醒来,发现那位所谓的专家才只忽悠了三分之一的内容,下面的老爷爷老奶奶们则聚精会神,眼里闪烁着欣悦的光芒,仿佛找到了通往***的天梯…… 李素暗叹了口气,掐指一算,老爷爷老奶奶们的钱包**可能有劫数…… 讲台的侧面,李素的上司,所谓的“区域经理”脸上挂着温暖和煦的微笑,眼神却恶狠狠地瞥向李素,刚才李素懒洋洋打盹的模样显然令他很不满。 李素撇了撇嘴。 干这份工作三个月了,收益不大,每月组里的销售业绩排名他总是垫底,基本开不到单,而现在的推销员大抵是没有保底工资的,收入全靠提成。李素干了三个月,全在吃老本,一毛钱工资没拿。 不出意外的话,下个月经理应该会找他单独聊聊人生、谈谈理想,然后客客气气地请他另谋高就。 他发现自己越来越讨厌这份工作了,他不反对善意的欺骗,但他由衷地厌恶毫无底线的坑蒙拐骗。骗老人的棺材本来买所谓的保健品便是其中之一,这也是导致他业绩几乎为零的直接原因所在。 明天就辞职,再找家稍微有点底线的公司,混保底工资去。李素暗暗下了决定。 李素是个很利落的人,想到就做。 既然决定了辞职,索性不在乎区域经理那恶狠狠的目光,起身整了整衣襟,当着所有人的面,旁若无人地朝教室外走去。 所有人的目光全盯着他,区域经理的脸都绿了。 李素却面带微笑,即将跨出教室大门的一刹那,忽然扭过头,环视教室里愕然的老爷爷老奶奶们,笑道:“各位爷爷奶奶,钱包可攥紧了,别被人骗了去。” 教室内一片哗然。 “李素!你疯了!说什么胡话!”区域经理气得浑身直哆嗦,“你……你明天不用来上班了!” 李素无所谓地耸耸肩,转身,出门,留给众人一道潇洒的背影。 不理会身后教室的吵闹叫骂,李素双手插进裤兜,一步一踱地往外走。 经过一间阶梯大教室,里面有真正的老教授在讲课,下面的学生却大部分没精打采,有的埋头睡觉,有的则专注地垂头盯着自己的裤裆……玩手机。 李素脚步一顿,既然来都来了,索性听听吧,也算是重温大学梦了,阔别多年,实在怀念象牙塔里的幸福*子呀…… 李素闪身从后门悄无声息地猫着腰进了教室,在*后一排找了个座位坐下,安静地听课。 讲台上的教授年已老迈,头发花白,一边讲课一边扫一眼下面昏昏欲睡的学生,目光有些无奈痛惜。 “……历史辩证法,说的是人类历史是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历史的进程是有着严格的逻辑的,世人都说对历史必须心怀敬畏,历史不容抹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它是已经发生的事情,发生的过程规律有必然因素,也有偶然因素,法国哲学家孟德斯鸠认为,社会发展规律是社会本身所固有的……” “既然弄清楚了何谓‘历史辩证法’,我们再回到主题,这节课说的是唐朝贞观,贞观是一个什么年代呢?可以说,它是中国历***辉煌的年代,是咱们中国人*扬眉吐气的年代。太宗威服四海,兵锋横扫天下,在古代封建社会,一个**是强盛或是衰亡,很大一部分是由当朝皇帝的性格和意志决定的。唐太宗李世民,便是一位极具人格魅力的帝王,正因为他的存在,唐朝才会渐渐强大。各位同学试想,如果武德九年,息太子李建成,也就是李世民的哥哥在玄武门设下埋伏,真的杀死了李世民,李建成即位为帝,以李建成的性格,唐朝在他的带领下将会是什么命运呢?” 老教授笑了笑,接着道:“我知道同学们都喜欢看一些历史穿越类的小说,作为历史老师,我也看,现在的年轻作者很有意思,他们把主角设计成穿越到古代的现代人,然后用一己之力改变王朝的命运,改变历史发展的轨迹。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所谓‘穿越’的想法其实是不严谨的,不过,却很有创意,给我们学术工作者提出了许多新奇的研究方向……” 老教授的笑容渐渐敛起,表情有些严肃。 “历史,有很多种可能,但历史,却只能有一种结果,这就是历史辩证。下面,我们继续来说说唐朝贞观……” 李素聚精会神地听着课,渐渐地,脑子里有些浑噩,不时闪过一些荒谬的念头。 历史,果真不可改变吗?如果改变了会怎样?如果改变延续到千年以后,我还是我吗?还是那个三十岁仍一事无成的推销员吗?或者说,我也和改变的历史一样,走向另一段**不可测的、不一样的人生? 下课了,这些荒谬的念头仍在李素的脑海里回荡。 回到家里,李素没有打开电脑在网上求职,而是钻进了*底,费力地拖出一个大纸箱,纸箱多年未曾开启,上面却一尘不染。 李素是个很爱干净的人,简直干净得有些**,眼里容不下半粒尘埃。 打开纸箱,翻翻找找半天,李素找到了想找的东西,一册大学时附庸风雅而买的《新唐书》。 书几乎是新的,当年那么多闲暇的时光里,李素却从没认真读过它,只是用它来泡学妹。捧一本深奥难懂的史书显得自己有文化、有学问,增加一点泡妞成功率。 讽刺的是,已过而立之年的他没钱没权没工作,混到如此凄惨的地步,却重新捧起了当年的书本,鬼使神差地打算读一读这本深奥难明的史书。 或许,**那位老教授也给他洗脑了吧,不然为什么一整天脑子里想的都是唐朝啊,贞观啊,辩证唯物主义啊什么的…… 沉下心来,李素翻开了书,一股浓郁的厚重沧桑之气扑面而来,字字句句述说着这个王朝的兴亡盛衰。 时间渐渐过去,李素沉浸在史书里,专注地看着每一行字。 读到书中“太宗本纪”一节,“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 李素掩卷阖目,轻轻叹息。 “历史,有很多种可能,但历史,却只能有一种结果……” 老教授的话仿佛仍在耳边回荡。 李素喃喃叹道:“果然是个壮丽辉煌的年代啊!如果我活在那个年代该多好……” 说完,李素渐渐有了困意,于是和衣朝*上一倒,很快便睡得深沉。 他做了一个梦。 一梦千年。 **章 贞观你好 李素在挨揍。 一根黑紫色的藤条抓在李素他爹的手里,被抡得虎虎生风,劲气四射,颇具万马*中斩上将首级的气势。一记藤条挥下,狠狠地落在李素的屁股上,发出啪的一声脆响。 李素痛呼,奋起自救,三两步躲开骤雨般落下的藤影,围着家里**一张破旧桌子和老爹左右周旋。 “瓜,给我站住,抽不死你!”老爹喘着粗气,恶狠狠地瞪着李素。 李素当然没站住,隔着桌子叹气:“爹,能讲道理不?” 老爹冷笑,他是典型的关中汉子,能动手尽量别吵吵。 “讲道理我嘴笨,今儿就想抽死你!”老爹说完狠狠又舞了几下藤条,破空之声令人色变。 父子俩围着桌子不依不饶又转了几个圈,战况陷入僵持。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李素决定打破这个僵局。 “爹,你若觉得我哪里做得不对,就不能直说吗?”李素无奈地试图跟这个不讲道理的老爹讲道理,语气很真诚。 老爹怒哼两声后,脸色稍有缓和,儿子像泥鳅滑不溜手,半晌下来他也追累了,现在有点借坡下驴的意思。 “直说了你会改吗?”老爹的目光里露出几许期待。 “当然不会,我是怕你憋出病来……” 父子二人顿时陷入短暂的寂静…… 片刻之后,破旧简陋的小屋内爆发出山崩地裂般的咆哮声,字正腔圆的关中腔。 “*死吧,瓜*!” 李素终于从家中夺门逃出,高一脚低一脚地走在乡间田陌上。 不时有同村的庄户汉子擦肩而过,朝李素露出笑容,笑容里的意味令他恨不得用鞋底子扇他们的脸。 田陌的尽头是一个小山包,山包上种着几株合抱粗的银杏,山包旁边正是闻名关中的泾河。冬*的泾河上漂浮着一块块薄冰,静静地随波逐流。 李素站在河边,默默看着流淌的河水,心情有些郁卒。 **挨揍的原因一点也不复杂。 大早上起*去井里挑水,准备将家里的水缸注满,挑了几桶后,李素忽然看见水缸中自己的倒影——这年头穷苦人家三餐难继,铜镜这种东西不可能买得起。看见自己俊秀的脸庞随着水波悠悠**,李素不由得看呆了,他发现自己很帅,不仅帅而且白,要命的是,居然还有一股子忧郁的气质…… 无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看见如此惊为天人、赏心悦目的帅哥,谁会忍下心只看一眼? 于是李素看了第二眼,第三眼…… 这一看便是小半个时辰,李素深深陶醉在自己英俊的容颜中不可自拔,浑然不知坐在门槛上的老爹那张老脸不停地抽搐…… 寒门庄户人家,出了这么一号不要脸,不,太要脸的货,老爹怎能不勃然大怒?于是抄起离他*近的藤条,待将这孽子大义灭亲击杀于杖下。 老子揍儿子,无论从哪个时代来说都是天经地义。这种毫无道理的天经地义的事还很多,比如“阴天里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又比如“棍棒底下出孝子”,还比如“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看看这些流传了不知多少年的混账话,孩子招谁惹谁了? 就算老子揍儿子真的天经地义,但……李素来到这个陌生的时代才三天,十五岁的躯壳里藏着三十多岁的灵魂,*重要的是……他和现在的爹根本不熟好不好!两个陌生人相处,哪怕做不到相敬如宾,也不能悍然下此毒手啊。 没素质! 大唐贞观十年,这是个壮丽磅礴的年代,六年前,李世民用刀剑和血光洗尽了当年渭水之盟的耻辱,活擒了**厥的颉利可汗,大唐兵锋终于渐渐露出了令人不敢直视的锋芒。 也是这一年,意气风发的李世民失去了挚爱一生的长孙皇后,这个古往今来正面评价*高的女人,以一生的贤良温婉形象,**地在世人眼中谢幕。 这一年的冬天,李素来了。 村子并不大,只有一百多户人家。它地处泾河下游,属于泾阳县所辖,离都城长安很近,只有六十里左右。村子以前没有名字,*初是一百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从遥远的北方躲避突厥人的屠掠而迁移过来的人家,运气好找到了泾河河畔这块富饶的平原,两三户变成十几户,*后一百多户人聚住在一起,几位德高望重的宿老碰头商议了一下,给村子取名叫“太平”。后来隋朝一统,结束了乱世,太平村的名字也被官府正式载入册籍,这个名字一直延续到如今的大唐贞观。 躲避战乱的百姓心里,有什么比“太平”二字*重要? 河边搬了一块光滑的石头,李素将石头表面细细的灰尘拂了又拂,直到石头**干净了,又蹲在河边使劲洗手,做完这一切后,李素才坐在石头上发呆。 脑子里很乱,他依然不适应现在这副年轻的躯壳,总觉得浑身别扭。 无可否认,这是一具健康的身体,年轻,有朝气,可以肯定没有抽烟酗酒贪色之类的坏毛病,除了稍微有点瘦弱,比他前世那被烟酒美色掏空的身体不知好了多少倍。 然而,终究还是太陌生啊。 从自己的身体,到触目所及的一*一木,再到整个看来比原始社会好不到哪里去的纯农业社会,在李素眼里陌生得仿佛在梦境中一般,自己似乎只是一个过客,冷眼旁观世间的一切悲喜。 沉浸在复杂的思绪中,李素不知在河边坐了多久,直到渐渐暗沉的天色笼罩在苍穹之下,李素终于醒过神来,抬头看着天色叹了口气,然后站起身。 虽然摊上这么一个没礼貌、没素质的老爹,但终究是父子相依为命,总不能把他饿死。 不情不愿地回到家里,李素小心侦察了一下敌情,发现老爹和衣卧在*榻上,不知睡没睡着。 李素的爹当然也姓李,名叫李道正。很奇怪,寻常庄农汉子竟有一个如此有内涵、有文化的名字。这是个很大的疑点,李素一度怀疑自己的出身一定是富贵至极,只不过老爹和那个显赫的家族为了考验他的品性,故意带着他住在这个贫苦潦倒的庄户人家里,只等他完成“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等诸多考验后再把他接回去享*荣华富贵,从此过上带着狗腿子**庄户人家女儿的美好*子。 三天后,李素发现自己真的想多了,美好憧憬的破碎令李素泪流满面…… 这是一个破败的家,很穷、很苦,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 简陋的*榻,破旧的矮桌,一具用来耕田的破犁头,还有一个磕破了边的铁锅,两只陶碗和两双筷子……这些便组成了一个家庭的全部。 说实话,李素真觉得老爹应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为什么一个快四十岁的男人会混得如此失败,就这点家当,似乎连路边的叫花子都能挺直了腰杆在父子二人面前充大款了。 家中没有女人,据说母亲生李素时难产去世,从此父子二人相依为命,老爹也没有再娶的想法。想法可能有过,不过家里这凄惨的光景,再加上李素这个十五岁高龄的拖油瓶,怕是没有女人愿意嫁过来吧。 真的应该感谢老爹,没趁李素襁褓之时把他这个拖油瓶扔井里去然后再娶,足可见庄户汉子是多么的仁义厚道。想到这里,白天挨过一顿揍后的怨气莫名消去了不少。不消也不行,毕竟是他的亲爹,把他扔井里报复未免太没礼貌了…… 端着一只陶罐,李素叹着气走到米缸前,开始准备做饭。揭开米缸的盖子,李素的脸色变了。里面空空如也,一粒黍米也找不到。 贞观十年,关中大旱,粮食欠收,虽然官府和主家将粮租一降再降,庄户人家还是食不裹腹。李世民领着满朝文武在太极宫前焚表祭天,哭着喊着求老天给个面子施几滴雨露,求到动情处君臣一千多人号啕痛哭不已。 ★落魄少年,盛世美颜,一梦千年,爆笑大唐。 ★美少年独闯贞观,不为美人不为江山,不要官职只要钱! ★从*根到李世民的贴身百宝囊,他抒写了一部李氏大唐升职记。 ★唐朝版“韦小宝”,嬉笑怒骂间化险为夷,平步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