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人民邮电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2.80
折扣购买: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畅销版)
ISBN: 9787115349149
秦凤鸣,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 1996-1997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国际研究院做访问学者18个月。 2006-2007年作为富布莱特研究学者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发展研究中心访学一年。 多年来一直从事国际金融、国际财务管理、比较金融制度以及美国经济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曾在《经济学动态》、《金融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贸易》、《中国日报》等各类报刊发表中英文文章60余篇。 曾出版专著《金融大震——全球金融角逐与金融制度变迁》、《金融全球化与银行业重构》;出版译著《商务外交经典案例》、《后危机时代的增长与发展——20国集团发展议程》。
初中刚毕业我就外出打工了。我在一家股票经纪 行的营业部找到了一份工作,在股票行情板上抄写数 据。算术是我的强项。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我只用了 一年时间就学完了三年的数学课程。我最擅长的是心 算。作为一个抄写行情的小男孩,我在客户们的营业 间穿梭往来,在他们的大黑板上登记着有关行情的数 据。通常会有一位客户坐在自动报价机旁边,不停地 喊叫着价格。无论他读的有多快,我总能将这些数字 烂熟于心,从不会出错。 这家营业部还有许多雇员,我很快就和他们混熟 了,交上了朋友。不过,我的活儿太多,只要市场交 易活跃,我就得从上午10点一直忙到下午3点,难得 有空闲和我的同事们聊天。好在,我并不介意股市营 业期间忙一些。 无论忙得多么不可开交,我总是不由自主地盯着 我抄写的这些行情数据,脑海里不停地在翻腾着这些 数字。对我而言,那些报价并不代表股票的价格,或 每股值多少钱,我在意的是这些数字本身。当然,这 些数字别有意味。它们总在变来变去,这正是我的兴 趣所在——数字的变动。至于这种变化的原因,我不 懂,也不在乎。我并不想深究,只是看着它们在变。 平时每天的5个小时加上周六的2个小时,需要我来操 心的仅仅是这件事:行情在永无休止地变化。 这就是最初激起我对价格行为感兴趣的缘由。我 对数字的记忆非同寻常,如果股票的行情出现了上涨 或下跌,我可以清楚地记得此前各只股票价格变动的 每一个细节。心算的特长让我得心应手。 我注意到,无论行情上涨还是下跌:股价都会显 现出一定的特征,也可以说是某种习性。相似的情形 无休无止地出现,这对我的未来有所启迪。年仅14岁 的我,在观察了成百上千的行情之余,脑子里已经在 不知不觉地比较着每只股票在两个交易日内的价格行 为,计算和检验着这些数字的准确度。随即便开始预 期价格的变动。我说过,唯一能引导我预期的是我对 这些股票以往行情变化的记忆。我心里揣着一纸“赛 马简报”。我期待着股价朝某种趋势变动,就像我在 卡着秒表,你懂我的意思。 例如,你可以看出在什么时候买进要比卖出更有 利,哪怕只是一点儿。股市如战场,纸带便是你的望 远镜,十有八九都不会出错。 早年的经历让我觉得,华尔街那一套不过是老生 常谈。投机本是人类天性。无论今天的股市何等瞬息 万变,其实都是在上演着昨天的故事——我始终记得 这一点。我自认可凭记忆掌握股市行情的行踪。事实 上,我的这种记忆天分也的确造就了我此后投资生涯 中的辉煌。 渐渐地,我越来越喜欢上了我的这些游戏。我有 一个小本子,用来将我观察到的股市行情记录在册, 然后急切地期待着所有这些活跃的股票价格上涨或者 下跌。很多人喜欢在小本子上记下价格权作虚构交易 ,赔赚都无关痛痒,既不会因数百万美元的虚构进项 而趾高气扬,也不会因巨额亏损而荡尽家财。我所做 的则完全不同,我只是记下我判断得正确或失误的数 字,以此推断随后可能出现的价格变化。我最感兴趣 的事情是验证我观测的准确性,换句话说,我要看我 的判断是否准确无误。 假如我研究了某只活跃的股票在当天的每一次波 动,我可以推论,其价格行为将一如既往,而后突破 8个点或10个点,那么,我就会在周一迅即记下这只 股票和它的价位,根据对这只股票以往表现的记忆写 下它在周二和周三应该出现的价位,在实际交易发生 后查看纸带上的真实记录,从而确认我的判断。 这就是最初我何以会对纸带上的记录感兴趣的起 因。价格的波动首先是和我脑海中所记忆的这只股票 价格升降的数字相联系。当然,股价的波动总有这样 或那样的原因,但是纸带记录本身并不关心这种变化 的因果,也不会给出任何的解释。我在14岁的时候从 没有试图在纸带上探究原因,到了40岁的年纪,我依 然不会这样做。因为,造成今天的某只股票价格波动 的原因,人们在几天、几周甚至数月前都一无所知。 那么,追踪这些魔鬼又有什么意义呢? 对原因可以置之不理。但是,你必须立即行动, 否则就会被市场淘汰。我一次又一次地看着这一幕在 股市上不断地上演。 你可能会记得,有一天,就在大市急剧上扬之时 ,霍洛管道公司的股票却下降了3个点。这就是事实 。 在接下去的星期一,你读到一则消息,董事会通 过了分红方案。这就是原因。 他们对自己下一步的计划心知肚明,即使他们不 打算卖出自己的股票,至少他们不会买进。既然没有 内部人买进,股价下滑就顺理成章了。 回头再来说说我记录了大约6个月的行情手册。 每天在营业部忙完之后,我并不急于下班回家,而是 赶着记下我所需要的数字,观察着它们的变化,总在 不停地寻找着价格行为的重复或相似之处——学着去 读那些记录行隋的纸带,尽管我当时并没有清楚地意 识到我在做什么。 直到有一天,我正在吃午饭,营业部一位比我年 长的男孩儿来找我,悄悄地问我有没有带钱。 “干嘛问这事JL?”我说。 “是这样,有一条关于伯灵顿的好消息,想找个 人合伙儿玩一票”。他回答。 “玩一票,什么意思?’’我诧异道,在我看来 ,那些玩家或能玩得起的客户都是一些敢赌能赢的富 翁,因为要花上成百甚至上千美元才能进得去这个游 戏圈儿。这就像一个阔佬儿拥有自己的私人马车,再 配上一个带丝绒帽的马车夫。 “就这意思,怎么样?玩一把!”他说,“你有 多少钱?” “那你需要多少?” “嗯。我可以交易5股,5美元下单。” “你打算怎么玩?”P1-3
畅销90年的投资经典著作
文笔备受赞誉的简体中文译本
收录杰西·利弗莫尔的真实生平细节
一部充满哲理智慧和趣闻轶事的作品,一次迷人的阅读体验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最早于1923年出版,由新闻记者兼小说家埃德文.拉斐尔经过数周的专访,以拉瑞.利文斯顿的第一人称写作完成。
其实,拉瑞.利文斯顿的人物原型名叫杰西.利弗莫尔,是20世纪初华尔街上最具传奇色彩的操盘手,他曾几度破产,又几度东山再起,在1929年的大萧条
中因为做空而使个人资产达到1亿美元,成为当时美国最富有的人之一。不过仅仅4年之后,他再度破产。1940年,杰西.利弗莫尔在一家酒店的卫生间里饮弹
自杀。
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操盘手的人生哲学,看到一个大时代的缩影,看到股票交易的本质和交易者的内心世界。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