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蓝书简(被遮蔽的江南)(精)

漆蓝书简(被遮蔽的江南)(精)
作者: 黑陶
出版社: 广西师大
原售价: 56.00
折扣价: 33.10
折扣购买: 漆蓝书简(被遮蔽的江南)(精)
ISBN: 9787559807519

作者简介

黑陶,1968年出生于中国南方陶都——江苏宜兴丁蜀镇。母亲是农民,父亲是烧陶工人。16岁初中毕业后离开家乡外出求学,23岁毕业于苏州大学中文系。现居太湖北岸的无锡。 出版过散文集《夜晚灼烫》(2003)、《泥与焰》(2004)、《绿昼·黑陶散文》(2006)、《漆蓝书简:被遮蔽的江南》(2008初版,2013重版)、《中国册页》(2013),口述历史《二泉映月:十六位亲见者回忆阿炳》(2010)等。

内容简介

石门湾:丰子恺家居生活中的旅行 到达石门湾,是在冷清的初冬下午。市面奇异地冷清 ,宛如20世纪七八十年代风格的街上空荡荡的,少有行人 和车辆。在“丁”字形街口,一个老人枯坐在他临时搭架 起的炒货摊后。货摊上,并排而放的灰白大塑料口袋里, 盛满着葵瓜子、西瓜子、南瓜子、散装饼干和油氽花生米 等。看来已经长久没人光顾他的生意,老人似乎正打着瞌 睡。 在灰旧褐红的街道上行进不久,莫名就感觉到丰子恺 (1**8—1975)的气息在进入我的感官。路面挖开、烂泥堆 垒的镇街一侧,经过“桐乡县石门中学”时问路人:“丰 子恺的缘缘堂怎么走?”“不远,很好找的!”指点清楚后 ,他热心地补充道。 从地图上可以*为清晰地看出,京杭运河从东北方向 流至石门时,拐了一个大弯,折而向南,故此,地处江南 腹地的石门,称石门湾,也是古之所谓“吴越分疆”之地 。 故乡在石门湾的丰子恺,是中国现代文学**我心仪 的一位作家。江南名士,享*于世俗又超拔于世俗,“潇 洒风神”与浓重的理想主义色彩,法名为婴行的居士…… 得魏晋之真气——我认为——丰子恺是明清士人“公安三 袁”(明代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湖北公安人, 分别著有《白苏斋集》《袁中郎全集》《珂雪斋集》)、叶 绍袁(江苏吴江人,明亡后隐遁为僧,著有《叶天寥四种》 《秦斋怨》)、袁枚(清代浙江杭州人,著有《小仓山房文 集》《随园诗话》《子不语》)等在20世纪的一个余绪,他 整个的创作生涯,展示了文学朴素的初始意义:叙述自己 的生活——物质的和精神的个人生活。 在寻往缘缘堂的路上,还经过街边的一个敬老院。门 厅里两张靠两侧墙壁安放的长条凳上,闲坐着五六位老人 。数十年的时光风霜,使此刻的这些子恺故乡人显得格外 沉敛,他们都很和蔼,几位老太太看起来特别洁净。老汉 都戴了冬帽,一个双手笼了袖的,看见生人仍很安静;另 一位穿褐黄棉袄、戴*棉帽的则笑眯眯地问我“从哪里来 ”。我给他们拍照,他们并不躲避,微微笑着,看我的镜 头。 “陈生记酱油店”,在拐向缘缘堂的一条僻街口。这 是一间幽暗旧店。店堂里堆满了蒙尘的酒坛酱坛。门口光 亮处的曲尺柜台旁,一个顾客正拎了空瓶来零拷酱油;店 主帮他拷好后,他们并没有就此分手,而是相互不紧不慢 地点了一支烟,闲闲地说起话来。我从店堂里穿过,店内 空气中弥散的酱油和黄酒的陈旧味道,让我想到童年故乡 的乡镇老街。酱油店的僻街上,还有:闭门的米店;一位 推着自行车的孩子进了家门;一所黑瓦小屋的窗口,在飘 出淡青炊烟;一只黑猫,在一张空空的竹椅旁踟蹰…… 很快,就走上了一座很大的桥,这,就是丰子恺笔下 常提到的“木场桥”。“……我家染坊店旁的木场桥。这 原来是石桥。我生长在桥边,每块石头的形状和色彩我都 熟悉的。但如今已变成平平的木桥,上有木栏,好像公路 上的小桥。”(《胜利还乡记》,写于1947年)只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