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中国70年(上海卷)

影像中国70年(上海卷)
作者: 编者:蒋茂凝//辛广伟
出版社: 上海人民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7.20
折扣购买: 影像中国70年(上海卷)
ISBN: 9787208160750

作者简介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研究部门,又是市委主管党史业务的工作部门,长期从事党史国史的研究,一直是上海研究党史国史的重要阵地,在改革开放等重大事件节点上,编撰出版了多部作品,如《中国改革开放全景录?上海卷》《上海相册:70年70个瞬间》等。

内容简介

五、**个工人新村的兴建 上海解放之初,工人群众居住条件上依然很差,许多人居住在污水浜、垃圾堆旁的棚户区内,环境恶劣,拥挤不堪,吃水、用电、上厕所等都是很大的问题。为此,市政府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筹集资金准备在工业集中区附近建设工人新村。经过细致的调查,*终确定在中山北路以北、曹杨路以西一带征地建房。住宅结构以五开间为一单元,二层楼,后部一层披屋,瓦屋面,楼上地面铺设木板,楼下是水泥地面,厨房、厕所、洗衣处集中底层,五家合用。1951年9月工程动工,1952年5月完成,可容纳1002户,因地近曹杨路,命名为曹杨新村。 首批入住曹杨新村的,都是普陀、闸北、长宁三个区各工厂的劳动模范和**生产者,以及部分住房困难的老职工。6月25日,杨富珍、裔式娟等100多户劳模、**工人家庭敲锣打鼓,燃放鞭*,兴高采烈地搬进新居。国棉二厂戴可都搬运行李到曹杨新村新居,一下车子,张开的嘴巴就乐得合不拢。他共分得一大间一小间,上楼看到粉刷一新的房间,连忙说:“够了!好极了!一家住房问题解决了!感谢我们的党!感谢我们的政府。”他的爱人仔细打量着厨房,试一下抽水马桶,又走到洗衣水槽旁扭水龙头,仰起头再向外看看天井里的晒衣设备,十分兴奋。 曹杨新村采用了邻里单元的规划结构,融合了欧式花园洋房和上海传统里弄的特点。新村所有街道都是圆弧形走向,房屋呈扇形分布,以留出充足的日照距离。新村配套建设了学校、图书馆、公共浴室、菜场、商店等,还专门划出一定土地面积建设草坪,种植绿树,形成了一个十分方便的生活服务圈。新村红旗食堂为了解决三班制工人的用餐问题,实行24小时营业。为解决新村居民的出行问题,市公交公司还专门新辟线路。在那个上海居民还在用煤球和老式马桶的年代,曹杨新村的**批居民已经用上了煤气和抽水马桶。 曹杨新村是上海新建的**个工人新村,它曾在中国成为令人羡慕的新式住宅的代表,是无房户梦想中的天堂。别看每户面积基本都不超过30平方米,在当时的上海工人心目中,这样的房子却是“幸福生活”的代名词。曹杨新村也是上海**个对外开放的工人新村,从1952年底便开始接待外宾参观,成为世界了解上海,尤其是了解上海普通百姓生活的一扇窗口。 本书图文并茂,印刷精良,收录了很多上海衣食住行等方面敢为天下先的创举,内容包括上海的解放,全国**个居民委员会的建立,**个工人新村的兴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世界**人工合成结晶胰岛素,外资企业进入上海,中国**例土地批租,中国**家股票交易所拉开证券市场的大幕,国产大型客机翱翔蓝天,进博会唱响“**大合唱”等,以及APEC会议、世博会等重大事件。本书所体现的,可以说是一种人民的历史观。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本书所选择的大事,大部分都是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