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浙江文艺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4.80
折扣购买: 两汉两罗马/易中天中华史
ISBN: 9787533943950
易中天,1947年生于长沙,曾任教于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现居江南某镇,潜心写作“中华史”。在易中天看来,《二十四史》基本上是“帝王家谱”,《资治通鉴》则是可供统治者借鉴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正因为如此,他认为汗牛充栋的各类中华史,大多没有全球视野和现代史观,因此他将在直觉、逻辑和证据的基础上,书写人们“不知道和想知道”的历史。 已出版作品:《易中天文集》(1-16卷),《易中天中华史》(总序、1-12卷)。
罗马人来了 东汉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也就是曹操 十一岁那年,有一个外国使团来到洛阳。他们带来 了象牙、犀牛角和龟甲,以表示对一个陌生帝国的 崇高敬意。 没人知道他们一行走了多久,但一定很不容易 。因为这个国家远在天边,被当时的中国人称为海 西国,也叫犁,载入东汉官方史册的名称是“大秦 ”。 大秦就是罗马。 派遣使团的“大秦王安敦”,则很有可能就是 罗马皇帝马可·奥里略·安敦尼。 这是两个伟大文明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之前则 是失之交臂。东汉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年),外 交官甘英受定远侯班超派遣出使罗马,走到今天的 伊朗境内却被劝阻在波斯湾海岸。当地人告诉他们 ,通过地中海需要准备三年的粮食,而且在海上是 会想家,也会死人的。 甘英等人只好作罢。 好在六十九年后,罗马人自己来了。 现在已经无法确知,那些罗马人为什么要来中 国。就连他们是否当真为罗马皇帝所派,也只能存 而不论。也许他们并非使团,而是商队。目的,则 自然是丝绸。 中国的丝绸很早就传到了罗马,成为罗马元老 院议员和贵妇人钟爱的服装面料。罗马人甚至因此 而把中国称为Seres,这个拉丁语词汇的意思就是丝 绸。 运到罗马的丝绸经过了长途跋涉,先是经河西 走廊到达现在的新疆,然后走南道沿昆仑山北麓前 进,走北道则沿天山南麓西行。两条路最后都要过 葱岭(帕米尔高原),起点都是长安,也都通往大 秦。 而且,它们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开通缘于汉武帝的战略构想,他要 联合匈奴的宿敌对付匈奴。联盟的对象,首先是被 匈奴打败的月氏(读法有争议,可读如越支或肉支 )。这些人被驱逐出境,早已不知去向,因此第一 步便是要找到他们。 于是,一位了不起的探险家出发了。 他的名字叫张骞。 张骞通西域从来就是佳话,他的旅行却十分艰 险。戈壁滩飞沙走石热浪滚滚,帕米尔冰雪皑皑寒 风刺骨,匈奴的骑兵则在那片辽阔的土地上纵横驰 骋,张骞一行随时随地都会一头撞上。 实际上,他们在匆匆穿过河西走廊时,便毫无 悬念地被俘虏,并被带到位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附 近的匈奴王庭。军臣单于理直气壮地对张骞说:月 氏在我北边,汉人怎么能去?如果我要去越国,大 汉会同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