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79.00
折扣价: 53.80
折扣购买: 烽火与流星:萧梁王朝的文学与文化
ISBN: 9787108072979
田晓菲,1971年生于哈尔滨,在天津长大,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现任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中国文学教授、哈佛东亚地域研究院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古文学和文化、书籍史及比较文学。著有《秋水堂论金瓶梅》(2003)、《“萨福”:一个欧美文学传统的生成》(2004)、《赭城》(2006)、《烽火与流星:萧梁王朝的文学与文化》(2007)、《神游:早期中古时代与十九世纪中国的行旅写作》(2011)、《赤壁之戟:建安与三国》(2021)等。参与撰写《剑桥中国文学史》《牛津中国现代文学手册》,合编《牛津中国古典文学手册(公元前1000 年—公元900 年)》并执笔其中部分章节。2012 年度获哈佛大学卡波特奖。
北方的雄健形象,在一 组所谓“北朝民歌”中得到加 强。这些歌诗其实属于“梁 鼓角横吹曲”,收入僧人智 匠(约六世纪中后期)的《 古今乐录》,保存在《乐府 诗集》中。鼓角横吹曲乃“ 军中之乐”,在朝廷仪式中 ,或者作为皇家仪仗队的一 部分,由宫廷乐师在马上演 奏。鼓吹有时也作为高级荣 誉赏赐给诸侯王或大臣。 现代学者往往继承传统 说法,极力强调这些乐歌的 “北方性”,把它们视为北方 特质以及北方少数民族精神 的反映,与南方温柔细腻的 汉文化形成对比。这种二元 对立观却没有考虑到这些乐 府诗的音乐分类在歌辞的选 择中起到的作用。换句话说 ,“鼓角横吹曲”既是军乐, 自然一定要歌咏战争、武勇 和对兵器的热爱,因此,被 包括在“鼓角横吹曲”中的乐 府也就不宜被视为“典型北 方音乐”的代表。 在我们详细分析这组乐 府诗之前,需要强调两点。 第一,对很多歌诗的来源我 们不能确知(有些很有可能 的确来自北方),也不打算 勉强论证这些乐歌“实际上” 都是由南方乐师创作的。本 节的重点,在于探讨南人在 选择、演奏、保存和传播这 些乐府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也就是说,我们不能简单 地把这些乐府当成“北歌”处 理,而必须认真考虑南人的 中介作用,这在传统文学史 叙事中是一个被忽视了的问 题。归根结底,我们不应该 追问这些歌到底是北歌还是 南歌,而应该问为什么南方 人要选择在南方的宫廷演奏 这些歌。第二,音乐和歌词 的问题应该区别对待:即使 这些歌诗的音乐可能来自北 方,歌辞本身却不一定来自
图书资料整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