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当代中国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53.88
折扣购买: 全球治理的东方方案:从长安到中华 从罗马到西方
ISBN: 9787515413457
王奕勋,互联网IP——独夫之心,历史学硕士,时事评论员。自2021年起在各大新媒体平台创作人文社科与时事内容,以独到的视角观察世界各国,深受广大网友关注和喜爱,目前全网粉丝量超300万。
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发展 史,围绕单一文明族群为主 轴的发展历史是我们衡量当 今文化族群价值观、发展趋 向最重要的判断依据。人类 的发展始终以文化、政治的 集合进行汇聚、独立、分裂 、整合。 就中国而言,从三千年 前就隐隐形成了以“汉地”地 理板块为主体的“政治共同 体”。在西方,则出现了希 腊、罗马等地中海沿岸的“ 政治共同体”。中西方文化 族群发展的中心脉络以及基 于此“惯性”的未来发展趋向 ,对今日现实世界的影响仍 然不可忽视。 “政治共同体”这一概念 作为西方政治学的基础,往 往指的是具备共同政治利益 、公认的政治机构和特定地 理区域内的人们所构成的社 会集合体。“政治共同体”需 要拥有国民、国土、政权作 为三维,并以文化对其结构 进行有机支撑(见图1)。 要弄清中西方政治历史脉络 的根本不同,就要厘清“政 治共同体”与“文化共同体” 之间的本质区别,以及两者 概念是否能够进行重叠交融 。现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 “政治共同体”以国家身份保 证自身单一的“文化共同体” 的身份。各个国家或多或少 ,都存在多元文化的群体。 “政治共同体”与“文化共同 体”的互相贯彻、内耗贯穿 着人类历史。自上古时代开 始,一切可以考据的文明国 家、文化族群的统治者,无 不企图建立一个围绕单一“ 文化共同体”边界而锚定的“ 政治共同体”国家。这种努 力甚至一以贯之地延续到今 天,南斯拉夫地区内部的各 个斯拉夫人细分族群无一不 因文化认同问题而相互冲突 ,力图各自建立属于自己的 单一文化族群国家,而这也 最终招致了南斯拉夫联邦的 解体。 近代以来的西方历史, 伴随着资产阶级运动的蓬勃 发展,西方中古时代以血亲 贵族封建势力为主构建的“ 政治共同体”不断崩溃,从 奥匈帝国的瓦解,再到俄罗 斯帝国的崩溃,欧洲大陆上 的民族国家不断增多。第一 次世界大战以前,整个欧洲 大陆只有18个国家,而今天 的欧洲却有44个国家,多出 的26个国家无一不是以所谓 的文化族群的身份建立的民 族国家。即便苏联以社会主 义意识形态所构建的社会主 义阵营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民 族国家构建更多“政治共同 体”的趋势,但社会主义阵 营最终在冷战中的崩溃瓦解 也标志着由各种意识形态为 手段所构建的跨文化“政治 共同体”的尝试失败了。 在本书的前半部分,最 重要的是论述一个基于东西 方文明发展对比后产生的结 论,即西方的社会历史①与 中国的自然历史②在发展的 过程中发生了各自不同的偏 转侧重,因为当今中西方之 间互相缠绕的诸多社会问题 、政治概念、文化冲突也都 基于此基础之上。 当下的西方,既无法通 过中古时代的宗教权力、血 亲贵族重新统合各个不同文 化背景的文化族群,构建所 谓的“邦联”“神权共和国”, 遑论能够有一个政治实体通 过类似于中国历史上的方法 建立自上而下、结构稳定的 “大一统中央集权官制”。西 方目前存在的幅员辽阔的所 谓“大国”,也不过是在“后 殖民时代”的独立浪潮中由 原殖民国家的单一文化族群 构建的“合众国”。而其内部 各个政治实体的独立性并未 消减,如美国即有得克萨斯 州与加利福尼亚州的分离问 题,再如加拿大的魁北克问 题。 P3-5
图书资料整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