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墙倒塌以后--宋代城市生活长卷

坊墙倒塌以后--宋代城市生活长卷
作者: 李春棠
出版社: 湖南人民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22.30
折扣购买: 坊墙倒塌以后--宋代城市生活长卷
ISBN: 7543805170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饮酒大普及,基础广阔而雄厚,便涌现出大批高水平的饮酒大师。 我国自古以来,豪饮出名的人才代代皆有。西汉宣帝时的于定国,担任 廷尉(最高法院院长)时,每当饮酒1石,办起案来更加精明。南朝刘宋的青 州刺史沈文秀,后来投降北魏任怀州刺史,此人虽无节操,酒量却是上乘, 他饮酒的最高记录为5斗。连他老婆也跟着练出了一肚子本事。有时,夫妇 俩对饮一天,沈剌史仍然可以照样办公。唐代的一些超级诗人也兼长此道。 李白初誉为“醉圣”,或称“醉仙”。白居易自称“醉尹”。连皮日休也获 得“醉士”的雅号。 这里,有个问题需要澄清一下。我国古代的量器,与度器、衡器一样, 都在由小变大。汉代1石不过是宋代2斗多,南北朝1斗,大约相当于宋代3升 。有了这些参照系数,就可以看出宋代饮酒大师的表现,亳不逊色。 北宋初年的党进,官拜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骑兵总司令),喝起酒来 也有打仗那种豪勇,一顿可以喝下1斗多洒。著名宰相薛居正,饮酒至数斗 不乱。被宋太宗誉为“智勇无双”的曹翰,也能连饮数斗而神智清醒。真宗 时侍读学士李仲容,平常记性很差,越是酣醉,则越能对答如流。就连真宗 皇帝本人也有饮酒3斗的英雄海量。 这些人的酒量,确是一流水平。不过,山外有山,北宋饮酒的第一号名 家,应该是以诗酒豪放自诩的石曼卿(石延年)。他的诗,风格奇峭,他喝酒 的方式也十分怪僻:披头散发,赤脚戴枷而饮,谓之囚饮;坐于树枝桠上饮 酒,谓之巢饮;用稿草捆扎于身,伸颈而饮,饮后复缩进草束之中,谓之鳖 饮。简直狂放得有点病态了。他的酒兴与酒量,更是人人甘拜下风。 石曼卿在海州任通判时,另一位超级饮家刘潜专程来访。石通判到刘潜 乘坐的船上回访,两人对饮,从白天喝到半夜。酒坛子快要见底了,一时又 难于上岸买到酒,便在船上寻了1斗多醋,掺入酒里再喝,第二天一早,酒 与醋全都喝光。 有一次,石曼卿与刘潜到东京城王家酒店对饮,“终日不交一言,至夕 ,无酒色,相揖而去。明日,都下传王氏酒楼有二仙来饮”。(《宋史》卷4 42) 还有一位张安道,也是酒坛大将,他常与石曼卿、刘潜一起斗酒。他们 比赛从来不说比喝多少盏,而是比喝多少天。(《酒史》卷上) 为什么这些饮酒大师能喝这样多酒?据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说,元代 才有高浓度的蒸馏酒,由阿拉伯人传入。其实,宋代很可能出现了蒸馏酒, 但不普及。宋人喝的一般还是黄酒、果酒,酒度较低。否则灌下1斗烈性白 酒(相当6641毫升)早就烂醉如泥了。低度酒,成了老少皆宜的饮料,从而也 培养出了大批英雄海量的大家。 P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