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精神/大国精神系列丛书

日本精神/大国精神系列丛书
作者: 李建权
出版社: 新华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20.00
折扣购买: 日本精神/大国精神系列丛书
ISBN: 9787501177615

作者简介

李建权:山西兴县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太原科技大学教授,在种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50篇,参与10多部省统编教材和其他学术著作的编写,撰稿工作,主持和参与了10多项种类科研项目的研究,现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中日关系中等的研究。

内容简介

一盒录像带8000元滞纳金 日本有一个访谈节目设置了丰厚的奖金,以吸引观众的参与。有一天, 节目来了一个年轻的家庭主妇参加。 主持人问她:“你是否对于在荧屏前露面感兴趣?” 她回答说:“我来参赛只是为了想获得优胜奖金。” “准备用奖金干吗?”主持人继续问。 “偿付租录像带的滞纳金。” 主持人感到不太理解。于是这位家庭主妇给主持人和观众做了解释。原 来,一年前她向一家录像带出租店租了一盘录像带,不久由于搬家,她忘了 这件事。 一年后,录像带出租店老板写信到她新家中,要她归还录像带,并缴纳 大约合8000元人民币的滞纳金。按照录像带出租店的规定,每超过一天,需 要缴纳约23元的滞纳金,乘以365天,就是8000多元了。当时,购买一盒录 像带大约需要230元左右。 这个家庭主妇没有辩解,更没想逃避责任,只是一个劲地表示:“真是 很对不起那家录像带出租店!”不过她希望碰碰运气,赢个奖金偿付滞纳金 。 纵然只有一杆竹枪,也会毫不犹豫地投入战斗 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写道:“只要有天皇下令,纵然只有一杆竹 枪,(日本人)也会毫不犹豫地投入战斗。同样,只要是日本天皇下令,他也 会立即停止战斗……如果天皇下诏,日本在第二天就会放下武器……连最强 最好战的满洲关东军也会放下武器……只有天皇的圣旨,才能使日本国民承 认战败,并情愿为重建家园而生存下去。” 没有一例拖欠的现象 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总部设在大阪的一家信用合作社向地震受灾者 提供了50万日元的无期限无息紧急贷款。贷款不需要担保,只需要将贷款者 的姓名和联络方式写下即可。 一年后,80%的贷款人主动将贷款还清。其余的也在3年内全部还清, 没有一例拖欠现象。 看到这里,笔者想起中国唐朝的一件事。唐贞观时期,社会秩序可谓名 符其实的“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公元630年,全国判处死刑的囚犯只有2 9人。632年,死刑犯增至290人。这一年岁末,唐太宗李世民准许这些死刑 犯回家办理后事,要求第二年秋天再回来就死(古时秋天行刑)。次年9月,2 90个囚犯全部返回,慷慨就死。 火车上的空座位 有一次,一位中国学者和大阪大学的一位教授一起乘地铁,此时已过了 上班的高峰时刻,车上很空。到了一站,上来一群有老师带队的小孩。他们 都欢蹦乱跳地一个个上车,但没有一个学生跑去争抢座位。 中国学者注意到,上车后孩子们就自动一个个挨在一起站着,列车启动 或停靠站台时彼此间有些推搡,有个孩子还差点倒下,但他们没有一个人去 坐空空的座位。中国学者大为不解,于是问同行的日本教授,日本教授告诉 他,按照规定,他们这个年龄,上车是不准坐座位的,即使有空位也不准。 这些孩子自觉遵守这个规定,尽管在这个中国学者看来这规定很荒唐… … 岩磐不动之心 号称“日本第一剑客”的宫本武藏曾经寄居熊本,领主光尚作为他剑法 上的弟子,向他请教何谓岩磐不动之身。 武藏肃容端坐,说:“所谓岩磐之身乃不动而强的伟大心魄。人的身体 本来很容易动,因而心魂也不断动摇,要采取不动的姿态实在困难。超越生 死,怀着不动之心,与敌相持,是所有兵法的奥秘。” 光尚身边的近臣林外记插嘴说:“我们凡人对此机微着实无法领会。武 藏先生,能否烦你以完全的形象展示此岩磐之奥秘?”光尚点头同意。 武藏回答:“就在这里!”然后吩咐近侍道,“寺尾信行今天也上朝奉 职,传他到御前来!” 不久,信行(武藏的剑法传人)静静地来了,俯伏在殿外。 武藏转向信行,赫然凝视,严肃地说道:“信行,主上要你在这里切腹 。你没异议吧!” 信行脸色丝毫未变,回答道:“是,领命!”行礼后,他即褪下裤子, 坦开腹部,而后默默拔出短刀。 光尚慌忙扬声:“啊,信行等一等。” “是。” “不至于死,只是试试你的心而已。可以退下啦!” 若是一般人一定会浮现出松口气的表情,但信行的脸色依然丝毫未变。 整理好衣裳,恢复原状后,施个礼,跟来时一样,静静退下。 武藏不动地目送信行背影之后,才转身对光尚说:“主上,刚才信行所 表现的就是岩磐之身。家臣个个都忠贞不二,没有一个会违抗主命。若有一 丝怀疑之色,身体就会动摇。但信行的身体丝毫没有动摇。信行心中想必有 不解之疑,但它没有显现在身体上。信行忠义之心未必强过其他家臣。只因 经过兵法锻炼,才获得这种岩磐之身。若能有这种体态,即可以不畏大敌, 不欺小敌,不会遭敌突袭,不生气,不骚闹,而能尽力为之。” 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