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社科文献
原售价: 15.00
折扣价: 10.20
折扣购买: 中外不平等条约史话/近代中外关系系列/中国史话
ISBN: 9787509721865
李育民,男,1953年生于湖南耒阳。1982年师从林增平先生,1985年获历史学硕士学位。现为湖南师大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政治史、中外关系史研究。治学以来,主持承担“近代中国的条约制度”、“近代中国反对废除不平等条约斗争史研究”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出版专著有《近代中国的条约制度》、《中外不平等条约史话》等,发表论文60余篇。
资本主义列强与强权政治有着难以割舍的密切关系。当这个比中世纪更 高一级的文明在西方孕育之时,就有着向外掠夺扩张的冲动。从一开始,对 外殖民战争的血腥暴力,就构成它那原始积累的重要源泉之一。当它发育成 形之后,它那不断膨胀的生产能力,更需要一个容纳它的广阔空间。原料产 地、商品市场、可供奴役的人群,都是它的生存所必不可少的,它需要将整 个世界纳入资本的统治范围。于是,在国际关系上尤其是对待弱小民族时, 强权政治成为资本主义列强的圭臬。较早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英国,自17世 纪“光荣革命”以后,抢占殖民地、征服他国民族,便是它的政治、军事机 器运转的轴心。 到19世纪,在与生俱来的本能的驱动下,资本主义世界开始向东方扩张 。作为领头羊的英帝国,在40年代已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一个拥有世界工 业领先地位和海上霸权的强国,征服欲愈益炽烈。实力稍逊一筹的其他资本 主义列强,如美、法、德等,同样有着抑制不住的欲望,也亦步亦趋,在东 方寻找猎物。中国,广大的疆域、丰富的物产、众多的人口,早已撩得资本 主义列强垂涎欲滴,成为它们觊觎的重要目标。 于是,强权的拳头不断落到中国头上。随之而来的,便是一条条不平等 条约的绳索。第一个挥起拳头的,是以绅士风度著称的英帝国,1840年,它 向中国发动了罪恶的鸦片战争。这场蓄谋已久的战争,并不仅仅是为了保护 鸦片贸易,从根本上说,是要用条约的形式,将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的殖 民统治体系。战争酝酿期间,英国资产阶级声称,动用武力,是向中国“要 求某种特权的道路”。担任驻华商务监督的义律也直言不讳地说,通过迅速 而沉重的打击教训中国政府,“要它懂得对外义务的时机已经来到了”。当 英国调派的远征军整装待发之际,策划这场战争的外交大臣巴麦尊,明确训 示这支侵略军的统领:必须使中国政府俯首就范,签订一项“堪称满意”的 条约,才能停止军事行动。 这是十足的强盗逻辑!然而在那个弱肉强食的时代,这是列强视为天经 地义的法则。英国远征军在中国领土打了几个胜仗,最后兵临南京城下,便 如愿以偿,出现了我们在本章首页看到的那一幕。 紧随而来的美利坚特使顾盛,带着一支舰队,对风声鹤唳的清朝官吏, 以战争相恐吓,也如愿以偿。 强权的拳头一次又一次砸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 争、八国联军之役,清政府被迫签订一个又一个城下之盟。还有数不尽的恐 吓、要挟、威胁和敲诈,都使中国承诺了数不尽的条约义务。英国全权专使 额尔金在订立《天津条约》之后形象地说,这些条约是“用手枪抵在咽喉上 逼勒而成的”。这种强权政治的霸道行径,不胜枚举。毫无道义可言的暴力 ,是列强向中国勒索的有效手段,也是不平等条约订立的基础。 列强的能耐不仅仅如此,除了强权,它们还有所谓“公理”一手。被称 为“公理”的国际法,17世纪产生于欧洲,最初即提出了国家平等、领土主 权等具有进步意义的原则。列强的霸道行径,以及通过这一手段向中国索取 的种种特权,均与这些进步原则大相径庭。可是“盗亦有道”,随着资本主 义的发展,西方列强将这些进步原则抛于九霄云外,在“公理”中塞进了以 它们的利益为准绳的种种谬论和邪说。 列强最流行的一种论调,就是认为中国没有资格享受“文明国家”的权 利。19、20世纪之交的德籍国际法学家奥本海,在他那部颇有影响的《国际 法》中认定:只有“文明国家”才属于国际社会的成员,而国际法是“文明 国家”之间交往的法律;在国际社会之外的国家,不能享受“文明国家”所 享受的待遇。简而言之,在它们看来,“非文明国家”是不能享有国家平等 和领土主权的。在列强的逻辑中,中国就是这样一个被排除在国际社会之外 的“。非文明国家”。那个胁迫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的顾盛,就公然宣 称:中国没有资格主张属地主权原则。他的同胞,担任过驻华公使的劳文劳 斯,也以同样的口吻说,中国与其他“文明国家”根本不是相等的国家,必 须使用武力来使这个国家开放。 诸如此类的论调,在列强那里俯拾皆是。它们的对华政策,就是在这样 的观念支配之下,如果谁打算对中国稍稍客气点,就会遭到嘲笑。编出了这 一套荒谬的理论,列强便可以毫无愧怍地侵夺中国的主权。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