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青史尽成灰(明清篇最后的荣耀)

不容青史尽成灰(明清篇最后的荣耀)
作者: 张嵚
出版社: 红旗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6.60
折扣购买: 不容青史尽成灰(明清篇最后的荣耀)
ISBN: 9787505141360

作者简介

张嵚,男,济南人,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自由撰稿人。1999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曾做过话剧编剧、DV导演、影视编剧等多项工作,并有小说、戏剧、电视剧、历史著作等多部作品问世。累计在各类报刊杂志发表文学作品100余万字。原创小说《革命姑娘》曾获2001年榕树下网络文学擂台赛中篇特别奖,短篇小说《绿衣红伞》曾获2002年黄金书屋文学奖。现为签约作家、专栏作家,凤凰网历史专栏作家,从事历史类书籍创作。主要作品有《被遗忘的盛世》《就这样收复台湾》等。

内容简介

第一章 朱元璋成功的另类奥秘 大明王朝近300年的沉浮沧桑,自然从开国皇帝 朱元璋得天下开始。 朱元璋得天下,在朝代更迭里,是一段草鱼化苍 龙的传奇:放牛娃出身的苦孩子,削平群雄北逐暴元 ,开创享国近300年的大明王朝,赫然成为中华五千 年出身最贫寒的开国皇帝。成功之神奇,为历代所称 颂。而数个世纪以来,一个问题却始终争论不休:他 是怎样做到的? 历朝看法各不相同,主修《明太祖实录》的明初 大儒董伦感叹:“盖因天命所属,时运眷顾也。”一 句“天命”,颇有“君权神授”的味道。改革家张居 正言:“太祖得天下,因不拘成法也。”说“不拘成 法”,赞朱元璋,顺便也给自己的改革“贴金”。清 朝史学家赵翼评:“明祖一人,圣贤,豪杰,盗贼之 性,实兼而有之也。”草根出身的“淮右布衣”,成 了清朝史家眼中的“复合型人才”。近现代台湾史学 家李光涛则归结出了朱元璋成功的六字要诀:用贤、 善学、敢战。时代更迭,后世旁观者清的见解,各有 千秋。 各有千秋的见解,串联起朱元璋的成功史。无数 的历史画卷中,被遗忘的却是发生在大元朝至正二十 年(公元1360年)的一个“盲点”,恰是这个盲点, 藏着朱元璋问鼎江山的答案。 一 这个盲点,是一次普通的问答,主人公是朱元璋 与刘基。背景简单:一个是已占有南京,基业初立, 却身处元朝廷、张士诚、陈友谅三强夹缝中,争天下 局面正走到“十字路口”的“红巾义军将领”朱元璋 ;一个是声名在外的江东大儒,乱世中久历沉浮,经 多次邀请方投奔而至,初来乍到的大谋士刘基。 对话的内容很复杂,后世多注意了刘伯温进献的 堪比《隆中对》的《时务十八策》,却忽略了其中朱 元璋的一个问题以及刘基的回答——义军“九恶”论 。 朱元璋的问题是:天下“义军”(红巾军等反元 农民军)之所以屡起屡灭,难以成事,其根由在何处 ?刘基答:所谓“义军”,虽一时兵势浩大,却多难 长久,其原因正在于“九恶”。九恶者,一恶“不敬 孔孟,亵渎圣人之道,败坏天理人伦”;二恶“攻伐 无度,形同流寇”;三恶“时降时反,相互猜疑”; 四恶“粮饷不能自足,临阵不知兵法”;五恶“掠人 妻女财产,只知取之于民,而不知养于民”;六恶“ 为将者心胸狭隘”;七恶“为士者缺乏训练,作战形 同群殴”;八恶“胜时聚集,败时作鸟兽散”;九恶 “此义军与彼义军之间,相互猜疑,互相攻伐”。史 载朱元璋边听边“闻之勃然色变”。而刘基却毫无惧 色,继而总结发言:“九恶不除,虽称义军,实则草 寇流贼。” 这番宏论实在是大胆,彼时的朱元璋虽已是割据 榕树下网络文学奖获得者 黄金书屋文学奖得主 凤凰网历史专栏作家张钦成名作系列 明主VS昏君 忠臣VS奸党 英雄VS枭雄 乱世称雄,一段草鱼化苍龙的传奇 明清易代,两朝风起云涌的历史变局 谁是盛世的缔造者;谁又是繁华的终结者 有趣不恶搞\严谨不呆板\ 看传奇人物、活跃思想铸就波澜壮阔的伟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