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萧条(八年珍藏版)/金融瞭望译丛

大萧条(八年珍藏版)/金融瞭望译丛
作者: (美)本·S.伯南克|责编:李季//吉扬|译者:宋芳秀//寇文红
出版社: 东北财大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41.20
折扣购买: 大萧条(八年珍藏版)/金融瞭望译丛
ISBN: 9787565410420

作者简介

宋芳秀,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金融、金融发展理论、金融经济学。

内容简介

第1章 大萧条的宏观 经济学:一个比较分析 解释大萧条是宏观经 济学的“圣杯”。大萧条不 仅使宏观经济学成为一个 独立的研究领域,而且还 持续影响着宏观经学家们 的信条、政策建议和研究 进程(这一点常常没有被 充分认识到)。抛开实用 性不说,仅仅是对20世纪 30年代全球范围的经济崩 溃做出解释,就一直是个 令人着迷的智力挑战。 虽然我们还根本没有 碰到“圣杯”的边儿,但在 过去大约15年里,人们对 大萧条的理解已经有了实 质性的进展。促成这一进 展的原因很多,包括我们 理论框架的改进和极为细 致的历史分析。然而在我 看来,近来最重要的进展 还是大萧条的研究重点的 转变:从以前强调美国发 生的事件,转向比较和分 析同一时期多个国家的经 历。研究重点的这种拓展 至关重要,原因有二:第 一,虽然我们最终可能同 意Romer(1993)的观点, 即美国国内经济所遭受的 冲击是美国和全球经济萧 条的最初原因,但是如果 不能解释大萧条席卷全球 的机制和通货紧缩的跨国 传导渠道,那么对大萧条 的解释就不算完整。第二 ,这种向比较视角的转变 把数据集从一个观测有效 地扩展到了20个、30个 甚至更多,从严格的计量 经济学意义上来说,这根 本上提高了我们甄别全球 萧条的根源的能力。这种 甄别有可能使大家就大萧 条的成因达成一致,也许 还会使大家进而就当代宏 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达成 更大的共识,所以我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