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言实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0.20
折扣购买: 月光和古玉
ISBN: 9787517138075
赵丽宏,1952年生于上海,当代作家、诗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学》杂志社社长,第七、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先后出版《诗魂》《生命草》《珊瑚》《沉默的冬青》《岛人笔记》《玉屑集》等四十多部散文集、诗集、报告文学集,各类作品在国内外获奖二十余次,其中散文集《诗魂》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散文《日晷之影》获首届冰心文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组诗《中国,我可爱的母亲》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作品被翻译成十余种文字在国外发表出版,2013年获斯梅德雷沃金钥匙国际诗歌奖,2019年获爱明内斯库国际诗歌大奖。
流水和白驹 两千多年前,孔子站在黄河边上,面对滔滔东去的流水,发出这样的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如流水,不分白天黑夜,永远奔流不息,没有任何力量能使之停顿。孔子关于时间的议论,只有九个字,却生动形象,简洁而有力量,给人深远辽阔的联想。后人很多感叹时光流逝不可逆转的诗句,都源自孔子的这段议论。这九个字,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其实也是绝妙的诗句,它们的含义和魅力,远胜过那些空泛的长篇大论。 孔子是哲学家,一生都在思索人生之道,他总是用简洁有力的语言阐述他的思想,很少抒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孔子的言论中,属于抒情意味很浓的文字了。庄子是诗人哲学家,他也对时光阐发过类似的感慨,那就是另外一种风格了:“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人生旅途看似漫长,在天地间,其实只是一个瞬间,犹如骏马越过一条小小缝隙。“白驹过隙”,是典型的庄子语言。司马迁在《史记·留侯世家》中这样引用《庄子》:“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比喻时光之疾速、人生之匆促,“白驹过隙”非常形象。其实,白马越过一条缝隙,是怎样的形态,谁也没见过,也无法见到,但那只是一个瞬间,确是人人都可以想象到的。 还有另外一种说法,“白驹过隙”中的白驹,并非指马,而是指日光,“白驹过隙”,意为日光迅速移动,掠过有阴影的缝隙,那是眨眼的工夫。所以古人有时称光阴为“驹光”,称日影为“驹影”。如元人袁桷的诗句:“殿庐龙光动,琐窗驹影催”;清人倪濂的诗句:“驹影难留住,惊看岁又更”;清代女诗人劳蓉君《忆舅家小园幼时所游》一诗中,有“惆怅驹光一瞬中,芜园卅载记游踪”之句。诗中的“驹影”和“驹光”,都是时间飞逝的代称。这类想象,都源自庄子的“白驹过隙”。 曾看到有人引范成大的诗,证明宋人用过“驹光”:“日出尘生万劫忙,可怜虚费隙驹光。”这诗句中,和“驹”字搭配成词的,应是“隙驹”一词,组成“驹光”,是明显的错误。而“隙驹”,却是“白驹过隙”的又一种说法。文天祥《崔镇驿》一诗中,有“野阔人声小,日斜驹影长”两句,也有人误解诗中的“驹影”为庄子的“白驹过隙”。文天祥的“日斜驹影长”,是写景,诗中“驹影”,就是马的影子,在落日斜晖中,马的影子在地上越拖越长。这里的“驹影”,和庄子对时间的感叹毫不相干。 将日光比作飞奔的白马,也是诗人的奇思妙想。我以为,“驹光”“驹影”,都是有想象力的创造。 体味诗词艺术情境 品评诗人审美意趣 梳理历史发展脉络 解密文化基因密码 《月光和古玉》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充满想象和诗情画意,并提炼出深刻的主题和深邃的境界。作者赵丽宏具有诗人的敏感、敏锐,能够在大千世界各种对象身上迅速发现诗意、捕捉诗意,经过内心的沉淀和构思,找到恰当的角度,将内心的诗意外化为相应的语言形式。在表达上,他善于想象和联想,也善于提炼思想,使作品具有高远的情怀和饱满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