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黑龙江教育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6.30
折扣购买: 破解孩子的心理密码/优教书系
ISBN: 9787531684619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奥地利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他与弗洛伊德和荣格一起被人们并称为深蕴心理学的三大奠基人。他认为科学知识的价值在于其对于人类本身的贡献。他提出“自卑与**”“社会情感”是性格发展的动力源泉,这一观点为我们*好地理解人性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阿德勒一生精力充沛,勤于著述,发表论文、出版著作300余种。主要著作有《自卑与**》《理解人性》《生活的科学》《神经症问题:病例史手册》《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等。阿德勒的著作被翻译成法语、西班牙语、荷兰语、意大利语、俄语、汉语、*语、韩语等多种文字出版。
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指导 破解孩子的心理密码 孩子的无意识习惯是在孩子的儿童时期,在他们 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形成的。但不管孩子的习惯是好是 坏,都不能怪孩子,家长应该思考自己对孩子的教育 和培养。孩子从小形成的一些**习惯,到了七八岁 已经基本上定型了,家长要尊重这个事实。而有些家 长对于孩子的一些坏习惯,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 是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孩子身上;不是引导孩子通过 努力去改正和克服,而是动辄打骂。这样做不仅是对 孩子坏习惯的不负责,也是对自己缺点的纵容。 我们的孩子并非很无知 “现在的孩子啊,怎么能那么无知?” “像我们那个年代,孩子多好管,现在的孩子怎 么变成了这个样子。” 这是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常常发的牢骚 。教育是什么?如果简单归结的话,教育就是一种自 我认知和自我引导的过程。对孩子是这样,对家长也 同样适用。不过具体说来,教育对于大人和孩子之间 存在具体的差异。教育在成年人身上具体表现为自我 引导,而对于孩子们来说,教育是家长如何引导孩子 ,让孩子体会到这个引导的过程。当然了,如果我们 愿意,**可以放任孩子按照他们的意愿成长。而且 ,如果他们的一生足够长的话,一百年、二百年,他 们当然也能成长为可以适应现在文明社会的人。显然 ,我们的一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可以用在自我无限制 地成长上,所以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的引导和教导。 现今的许多家长总是在责怪自己的孩子,说他们 淘气、不听话、学习不好……甚至说孩子无知。但是 ,孩子为什么无知呢?对于这一点,许多家长始终没 有弄明白,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一个人的才能 、智力、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来自于后天的教 育。不要说孩子,就是成年人也要认识自己及情感和 爱憎的原因。认识自己,本身就已相当困难,对于知 识面和生活经验都**欠缺的孩子来说,*是加倍的 难事了。 许多家长都喜欢这样的孩子:服从、礼貌、俯首 帖耳,觉得这样的孩子好管教。但是家长们却没有考 虑到,如果每个家庭都是这样的孩子,那么孩子自由 的天性就遭到了扼杀。他们变得毫无生气,终*生活 在不要吵闹、不要顽皮、不要说谎、要守规矩等的环 境中。对他们而言,生命成为一个漫长的否定过程。 在很多专业人士看来,这种教育是低俗教育,它只能 培养出人的低俗品质,即很听话、唯命是从、害怕批 评、举动不违礼俗、不犯过错、从不怀疑别人教给的 东西等。塞德尔兹博士认为:循规蹈矩的儿童,长大 成人以后必然会成为俗物。 小哈恩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经常和同龄的小朋 友在外面玩耍嬉戏,为此他的父亲哈赛多次训斥他: “孩子,你要老实待在家里!不要总在外面风风火火 地瞎闹。到了考试的时候,如果你的成绩不好,看我 怎么收拾你!”哈恩虽然嘴上答应着,可是背后照样 我行我素。每当小哈恩犯错误时,哈赛总是一顿训斥 ,邻居们都说就是因为哈赛太严厉了,哈恩才会比较 叛逆。如果哈赛能好好和孩子讲道理,哈恩就不是现 在这样不听话了。 孩子无知,是因为 缺乏教育或者家长的教育不 合理。虽然家长都一直在说素质教育尤为重要,但是 他们自己却不知道素质是什么,只是一味地按自己的 心愿,培养听话懂礼貌的孩子,并且一再要求学习成 绩。这种单方面的教育,只能造成孩子知识的匮乏, 由此被人们认为无知。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