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科技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35.80
折扣购买: 周易养生万年历
ISBN: 9787530442791
石有林
1.阴阳学说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阴阳的*初含义是很朴素的,表示 阳光的向背,向*为阳,背*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 、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进而体会 到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作用的关系,就用阴阳 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并认为阴阳的对 立和消长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进而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宇宙的基本 规律。 任何事物均可以阴阳来划分,凡是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 的、明亮的、无形的、兴奋的、外延的、主动的、刚性的、方的、山南水 北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有形的、 抑制的、内收的、被动的、柔性的、圆的、山北水南都属于阴。我们把对 于人体具有推进、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归于阳,对于人体具 有凝聚、滋润、抑制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归于阴,阴阳是相互关联的一种 事物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任何事物或现象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互根 互用的阴阳两个方面。阴阳是对相关事物或现象相对属性或同一事物内部 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阳学说认为: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 并不是处于静止和不变的状态,而是始终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阴 阳者,有名而无形”——《灵枢·阴阳系*月》。“一阴一阳之谓道”— —《易传·系辞》道:指“道理”“规律”“阴阳者,天地之道,万物之 纳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问·阴阳应象大 论》。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具有相关性,也就是说任何事物均可以阴阳的属 性来划分,但用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必须是针对相互关联的一对事 物,应该是在同一范畴、同一层次或同一交点的,即相关的基础上的。不 相关的事物或现象不宜分阴阳。如:以天而言,则昼为阳,夜为阴。如果 被分析的两个事物互不关联,或不是统一体的两个对立方面,就不能用阴 阳来区分其相对属性及其相互关系。阴阳还具有普遍性,凡属于相关的事 物或现象,都可以用阴阳对其各自的属性加以概括分析。如:水与火、动 与静。 阴阳学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就 处处体现着阴阳学说的思想。阴阳学说被用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 功能及病理变化,并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人体组织结构的阴阳划分 人体所有结构既是有机联系的,可以划分为阴阳两部分。人体脏腑组 织,就部位来说,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就其背腹 四肢内外侧来说,则背属阳,腹属阴,四肢外侧为阳,四肢内侧为阴。以 脏腑来分,五脏属里,藏精气而不泻,故为阴,六腑属表,传化物而不藏 ,故为阳。五脏之中又各有阴阳所病,即心肺居于上部(胸腔)属阳,肝脾 肾位于下部(腹腔)属阴。若具体到每一脏腑则又有阴阳之分,即有心阴心 阳,肾有肾阴、肾阳等。总之,人体组织的上下,内外表里,前后各部分 之间以及内脏之间,无不包含着对立统一。 (2)人体生理功能的阴阳统一 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是阴阳两个方面保持对立统一协调关系的结果 。如以功能物质而言,功能属阳、物质属阴,人体的生理活动是以物质为 基础的,没有物质运动就无以产生生理功能。人体功能与物质的关系,也 就是阴阳相互依存、相互消长的关系。如果阴阳不能相互为用而分离,人 的生命也就终止了。 (3)人体病理变化的阴阳失调 疾病发生是因“阴阳失调”。如“阴胜则寒”“阳胜则热”“阳虚则 寒”“阴虚则热”“阳损及阴”“阴损及阳”“阴阳两虚”等病症,并且 病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 (4)疾病诊断的阴阳属性 中医在诊治时用阴阳的属性来分析病情,如以色泽、声音、呼吸、气 息来分辨阴阳,还可以脉象部位分阴阳。寸为阳,尺为阴,浮大洪泽为阳 ,沉小细涩为阴等。在辩证方面,阴阳是八纲辩证的总纲。在临*中首先 要分阴阳,才能抓住疾病的本质,大到整个病证,小到一个脉证;同样外 科分类、诊断也可用阴阳来分:如疖、痛、丹毒、脓肿等多为阳证,感染 性结核、肿瘤等慢性疾病,表现为苍白、平塌、不热、不痛、隐痛等阴证 。总之,疾病的诊断要以分辨阴阳为首务,只有掌握阴阳的属性,才能在 临*中正确运用。 (5)疾病治疗的阴阳调整 中医认为,治疗疾病时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恢复阴阳的 相对平衡是治疗的基本原则。 阴阳偏胜的邪气有余之实证采用“损其有余”的方法。阳胜则热,宜 用寒药制其阳,即“热者寒之”,阴胜则寒,宜用温热药以制其阴,即“ 寒者热之”,因二者均为实证,所以称这种治疗原则为“损其有余”即“ 实则泻之”。 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是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阳盛则泻热,阴盛者湿 寒,阳虚者扶阳,阴虚者补阴,使阴阳偏胜偏衰的异常现象回归于平衡的 正常状态。 治疗使用药物时,要归纳药物的主要性能。药物的性能主要依据其气( 性)味和升降沉浮来决定。而药物的气味和升降学沉,又皆可用阴阳来归纳 说明,作为指导临*用药的依据。药性:主要指寒、热、温、凉四种,又 称“四气”。其中寒凉属阴(凉次于寒),温热属阳(温次于热)。能减轻或 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栀子等。反之,能减轻 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温性或热性,如附子、干姜之类。 2.阴阳对立与互生 阴阳对立是指世间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 ,如上与下、天与地、动与静、升与降等等,其中上属阳,下属阴;天为 阳,地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升属阳,降属阴。而对立的阴阳双方又是 互相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上为阳,下为阴 ,而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热为阳,冷为阴,而没有冷同样就无所谓热。 所以可以说,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每一方都以其相对的另一方的存 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对立的阴阳双方相互抑制,相互约束,表现出阴强 则阳弱、阳胜则阴退的错综复杂的动态联系。这就是阴阳互根。 P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