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交大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63.36
折扣购买: 扬帆沧海(杨槱传)
ISBN: 9787313181633
董煜宇,科学史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现任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天文学史、计量史、科学与社会、灾害史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会秘书长。
第一章 童年时代 北平出生(1909—1918) 江苏句容是杨槱的故乡,句容市地处苏南,紧邻 南京,是南京的东南门户,素有“金陵御花园”之美 誉。可是这一切在杨槱的记忆中比较模糊,1917年在 北京出生的他,关于故乡记忆是父亲给他讲的故事。 杨槱祖上并非名门,祖父之前世世代代在句容务 农,到了祖父杨声远这一代终于有所改变。祖父从小 家里非常穷,无法读书,年纪轻轻就要放牛,帮家里 维持生计。放牛时候要路过私塾,听到私塾里有人读 书,他就扒在窗户边上看,边听边记。后来老师发现 ,就问他是干什么的,他说是听课的。又问他懂不懂 他又点头。后来老师又问了他几道问题,杨声远居然 都答对了。老师大为吃惊,不但没责怪他“偷学”, 反倒觉得杨声远勤学聪颖,就让他继续来学习。结果 他学得很好,老师就把自己的学习心得倾囊相授。后 来,杨声远也就成了一名私塾先生,开始在句容县华 阳镇寨里村的私塾教书。因为他教授的学生成绩都不 错,因此在当地获得了比较好的名声,就跑到当时江 宁县土桥镇(今南京市江宁区土桥镇)做私塾教师。 到了杨槱的父亲杨宗炯出生时(1888),杨家的 情况就要比祖辈们好了一些,起码可以不像乃父杨声 远一样边放牛边“偷听”先生讲课。杨宗炯,别字仲 杰。从这个名与字中可以看到,为他起这个名的人( 或是其父杨声远)甚为喜爱“初唐四杰”之一的诗人 杨炯,希望这个孩子富有文采。在私塾读了几年书后 ,杨宗炯就到了句容县里的初级中学和省会南京高中 读书。虽然后来杨宗炯并没有从事文学,但料想他国 文也相当不错,因为他于宣统元年(1909)考取了京 师大学堂预备科第一类。按当时的大学堂章程,报考 预科第一类只考国文和英文,毕业后升入经学、法政 、文学、商学等分科大学(相当于本科),但分科大 学延至1910年3月方才开办。 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在武昌发动起义,这 就是闻名中外的辛亥革命。消息传至北方,震动极大 ,京师大学堂的教员、学生纷纷请假回籍,无心上课 ,后来更至停办,杨宗炯因而失学。年轻的他在停课 期间是淹留北京,还是返回江苏句容老家,现在并无 证据确定。但估计到当时南方的战况,杨宗炯以留在 北京的机会较大。在求学期间,杨宗炯与同为京师大 学堂预科第一类的学生、同盟会会员孙炳文(1885— 1927)成为好友,并于1911年加入同盟会,两人一同 创办《民国日报》,鼓吹革命。孙炳文比杨宗炯早一 年考入京师大学堂预科,却因在试卷中写有反抗封建 伦理道德的话语被开除。对于武昌首义,杨、孙二人 应当是感到十分高兴的。 1912年(民国元年)5月, 总长蔡元培下 令,将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校,以严复为第一 任校长(1854—1921)。孙炳文也因为严复复查试卷 ,认为开除无理,学籍得以恢复。然而,在恢复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