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20.70
折扣购买: 隐藏的人格(一个心理咨询师的人格面具分析)
ISBN: 9787550288379
黄国胜,师从中国医学心理学之父李心天,擅长精神分析,致力于心理治疗的本土化,创建“**疗法”(佛教心理治疗)和人格面具技术,已出版专著《佛教与心理治疗》《**心理障碍》《心灵之约》,2005年开始涉足团体治疗,把人格面具技术融入团体治疗,形成**特色的“人格面具团体治疗”,2015年6月创建“**人格面具学院”。
爱恨交织的情感纠葛——矛盾型依恋 通过对婴儿的观察,约翰·鲍比(John Bowlby )发现了三种依恋模式:安全型、冷漠型、矛盾型。 安全型依恋的特点是,妈妈离开的时候哭闹,妈妈回 来就安静;冷漠型的特点是,妈妈离开无所谓,回来 也没什么反应;矛盾型的特点是,妈妈离开的时候哭 闹,妈妈回来闹得*凶,妈妈不理他了,就缠着妈妈 。 后来的研究发现,婴儿期的依恋模式会延续到成 年,对将来的人际关系产生影响。有些人在一起的时 候吵吵闹闹,分又分不开,就是“矛盾型依恋”的表 现。矛盾型依恋就是既爱又恨,爱恨交加。这说明当 事人有两个相反的面具,一个爱对方,一个恨对方。 爱对方是因为对方有可爱之处,恨对方是因为对方有 可恨之处。自我统一的人倾向于综合评估:如果对方 优点多于缺点,就把他评定为“好人”,而对他的缺 点持包容和接纳的态度;如果对方缺点多于优点,就 把他评定为“坏人”,敬而远之。其实,可爱和可恨 、优点和缺点、好和坏,都是主观判断,与评判者的 价值观有关,“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自我统一的 人看问题不会那么**,因为是综合评估,分数不可 能太高,不可能太低,所以不会大爱大恨,不容易发 生矛盾型依恋。 矛盾型依恋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爱和恨互相混淆 。例如,心里是爱对方的,但表现出来的是伤害;或 者心里是恨对方的,但嘴上说很爱对方。对方接收到 的是矛盾的信息,或者错误信息,所以无所适从。也 许,当事人自己也不知道,他的某种表现到底是出于 爱,还是出于恨。 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 诺曼·贝茨是一家汽车旅馆的老板,很小的时候 ,父亲就去世了,他和母亲相依为命。但是,母亲对 他**严厉,经常羞辱他。他对她既爱又恨,十年前 ,他把她杀了。 诺曼应该是一个**封闭的人,母子关系就是他 的一切。在这种关系中,他形成了两个人格面具,一 个是“诺曼”,一个是“母亲”,两个面具的关系是 矛盾型依恋。母亲死了,“母亲”面具通过丧失认同 而得到加强,并转化为主体面具。诺曼经常把自己打 扮成母亲的样子,学母亲说话,或者把自己分裂成两 个人,一问一答。为了强化“母亲”面具,他还把母 亲的遗体做成标本,悉心照顾“她”。当然,偶尔也 会跟“她”吵架。 玛莉安小姐来投宿,诺曼对她产生了好感,想请 她吃饭。结果,“母亲”吃醋了,对他大喊大叫,玛 莉安小姐全听到了。可是,诺曼不顾“母亲”的反对 ,给玛莉安小组送来食物,并跟她聊了一会儿天。聊 天中,他透露出对母亲的不满和担忧。当玛莉安小姐 暗示他的母亲可能心理不正常,应该去精神病院,诺 曼勃然大怒。玛莉安小姐赶紧道歉,然后回房休息。 就在她洗澡的时候,“母亲”来了,用刀往她身上乱 砍。 诺曼发现“母亲”身上有血,意识到她杀人了, 跑到玛莉安小姐的房间,玛莉安小姐已经死在浴缸里 。诺曼是个孝顺的孩子,他为“母亲”清理现场,销 毁证据。 *后一个镜头,“母亲”为了保护诺曼,承担了 全部罪责,也就是从“母亲”的视角向警方供认了整 个犯罪经过。 “母亲”为什么要杀玛莉安小姐?因为她**诺 曼。 “母亲”怎么知道玛莉安小姐**诺曼?因为诺 曼对她动心了。 “母亲”怎么知道诺曼动心了?因为他们是一个 人,共用一个身体。 就算诺曼动心了,“母亲”为什么要杀玛莉安小 姐?因为诺曼是她的,母子相依为命。当玛莉安小姐 问诺曼有没有朋友时,诺曼说:“妈妈就是男孩子很 好的朋友。”说明母子关系取代了男女**。这已经 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恋母情结了,而是一种“**”。 P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