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凤凰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5.52
折扣购买: 淑世心声(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风采录)
ISBN: 9787807292920
熔古为铸今,著作享誉海内外 优秀作品对人的启发不只限于作品本身,还包括世界观上对人的启发 。 ——金启华 金启华浸心于古典文学研究数十载,迄今已经出版《国风今译》、《 诗经全译》、《诗词论丛》、《杜甫诗论丛》、《杜甫评传》(与胡问涛合 著)、《杜甫诗选析》(与陈美林合著)、《古代山水诗一百首》(与臧维熙 合著)等专著及散篇论文多篇。《杜甫诗论丛》收录了其杜诗研究论文24篇 ,每篇皆可独立成篇,合之又浑然一体。其《杜诗渊源论》、《杜诗影响 论》、《杜诗风格论》时发前人之所未发。其《杜诗证经》、《杜诗证史 》、《杜诗证子》在杜诗研究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杜甫评传》知人论 世,对杜甫的家世、生平、思想、艺术成就等都有较详尽的考证、阐明和 评价。 他所著的《诗经全译》是一部巨作。金启华早年钻研新诗创作,有相 当深厚的新诗功底,因此他将《诗经》全部译成白话新诗,文采飞扬,饶 有趣味。该书以直译为主,偶尔意译,字词诠释上博采汉唐宋清以来众家 之长,译诗通畅雅丽而不失原诗之韵之言之旨。如《关雎》中“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这四句,金先生译为“追求她呀追不 上,睡梦里都把她想;长长的夜,夜长长,翻来覆去不能忘”。香港著名 学者罗伉烈先生称《诗经全译》“译文直是极佳之新诗,声调流美,非今 之以新诗名家者所敢望,窃谓书名宜作《诗经诗译》方是名副其实”。在 本世纪初,金启华得知《诗经全译》这部书又要重印的时候,他曾满怀深 情地说:“《诗经》是世界最古的诗集之一,又是惟一最古的抒情诗集, 这部书是公元前一千多年就成书了,它该经过三个千禧年了,历久不衰, 代有读者,让我们共同欢呼,这古老的诗歌永远焕发青春吧!” 金启华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就以杜甫研究为课题。毕业四十多年来, 除十年浩劫期外,他从未停止过对杜甫做深入研究。关于这个课题,他发 表了数十篇论文。1979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杜甫诗论集》, 后又增订为《杜甫诗论丛》,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此书汇集金启华四 十年中重要的杜诗论文。在这部24万字的著作中,金启华把杜诗放在我国 古典诗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从文学史的角度来论述,同时,又考察了杜 甫与同时代作家的互相联系、影响,从中勾勒出杜诗的独特风貌。在纵横 论述、广征博引中,金启华始终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特别是《杜诗证经 》、《杜诗证史》、《杜诗证子》、《广(杜诗证选)》四文,尤见金先生 功力之深厚、治学之严谨。此书博得海内外的好评,并作为全国高等教育 自学考试中文专业选修课必读书之一。此外,金启华教授与陈美林合作, 编选了《杜甫诗选析》。又与胡问涛合著《杜甫评传》。《杜甫评传》紧 紧扣合杜诗,以杜释杜,举用大量作品与诗人生活、思想、创作、时代相 印证,以传为经,以评为纬,充分突出杜甫生活道路的艰难困厄,展示诗 人艺术实践中俯视民生疾苦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金启华还与长女金小平 合撰《杜甫诗史》。 根据新时期青年学者自修、深造的需要,金启华教授积多年教学、科 研之成果,撰著了《新编中国文学简史》。这本书雅俗共赏,具有普及和 提高的双重作用。金先生打破了以往文学史通常的章节式格式,以活泼、 新颖的专题形式,突出“论”的特色,以及较正确、有概括性的简要结论 。70多个专题,从题材、体裁的流变和作家、作品的传承等诸方面,多侧 面、多角度地介绍和探讨了中国文学的发展规律。加之对作品扼要评述, 勾画出其在文学史上的清晰脉络,使自修深造者得以提纲挈领地把握浩瀚 纷纭的古代文学现象。 金启华所著《中国古典文学论丛》,对学术研究颇有贡献。这本著作 宏观与微观结合,考证与思辨结合,继承与创新结合,对中国古典文学史 上的一些文学现象、思潮、流派,作了十分详尽的论述。他认为,中国文 学发展,“变”中有“常”,“常”中又有“异”,“变”中有传统的一 面,但不失其创新,“常”中有其差异的一面,却也不失其多样化。 《诗词论丛》是金启华教授的诗词论文及赏析文字。其中词学论文多 与唐圭璋合作。他的《古代山水诗一百首》与臧维熙合作,精选山水名篇 。他所著《中国词史论纲》附《匡庐词》,提纲挈领,要言不烦,已为美 国华盛顿大学亚洲学系指定为必读参考书。《匡庐词》为金启华教授的记 事抒怀之作,被誉为学人之词。此外,他所主编印行之书籍,有《中国古 代文学作品选》两部,一为十三院校协作教材,一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 试教材。有十四院校协编之《中国文学史》,有《全宋词典故考释辞典》 ,《诗经鉴赏辞典》。另有《唐宋词集序跋汇编》及《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选自学考试指南》。他所撰写及主编的书籍,总计约一千多万字,诚可谓 著作等身、洋洋大观。美国《国际日报》的记者在对他的专访中写道:“ 这种惊人数字的著作,在中国文学家中找不出第二人。” 对于学习古典文学,金启华教授主张:学习古典文学应不拘一隅,应 融前贯后,渗入其中。他要求自己的研究生学习唐宋文学时能够“推得上 去”、“沉得下来”,既寻求唐宋文学的“根”,又考究其对后世的影响 。他认为优秀作品对人的启发不只限于作品本身,还包括世界观上对人的 启发。P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