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皇帝全传/明史纪实小说系列

宣德皇帝全传/明史纪实小说系列
作者: 廖心一
出版社: 金城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1.90
折扣购买: 宣德皇帝全传/明史纪实小说系列
ISBN: 9787515517742

作者简介

廖心一,1946年生。1977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79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师从王毓铨先生学习明史。曾担任《中国历史大辞典·明史分册》和《中国通史·明史分卷》(白寿彝主编)编委;有《明朝文职的升迁》《明朝的宦官制度》《明朝的宗藩制度》等文章发表;曾为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通史小丛书》撰写《明朝》册;专著《正德皇帝全传》1998年由现代出版社出版。1988年移居香港,此后近三十年的时间,一直致力于以皇帝为中心的明史纪实小说系列的创作,在写作过程中,秉承一贯的理念:言必有据和全景描写。

内容简介

第一章 面对皇帝已停止呼吸的身体,更准确地说,面对大行 皇帝的遗体,扈驾北征的内阁大学士杨荣,比别人有更多 的感慨,有更多的话要说,有更多的泪水要挥洒。在当今 阁、部大臣中,他大概是最早与大行皇帝有过接触的。他 清晰地记得,大行皇帝当日是骑着怎样的一匹战马,从哪 一座城门,进入南京城的。是他,提醒大行皇帝,一定要 先谒孝陵,再即皇帝位。那时,他还是建文朝的臣子,正 是这第一次接触,大行皇帝记住了他,从此一直器重他。 如果让杨荣用一句话来概括大行皇帝的一生,他会说 :大行皇帝戎马生涯贯穿始终。这包括洪武朝镇守北平, 将兵出塞;包括建文朝兴兵靖难,夺得天下;也包括永乐 朝多次亲征漠北。戎马一生,大行皇帝甚至胜过太祖高皇 帝。 所谓别人,不是泛指,而是特指侍驾的太监马云和另 一个扈从的内阁大学士金幼孜。御幄中除平静地躺在御榻 上的大行皇帝,只有他们三人。马云一直守候在御榻前, 他有什么感受且不必说;杨荣不仅比金幼孜早一刻看出大 行皇帝已崩逝,不仅比金幼孜更快地转过许多念头,而且 ,在金幼孜要扑将上去时,刚好把他拉住。 “幼孜兄,眼下不宜恸哭。”杨荣说。金幼孜和他同 是洪武三十三年(注:即建文二年,或纪以革除二年。朱 棣登极,去建文年号,而以洪武年号延续)的进士。 时值永乐二十二年七月十八日,地点:大宁左卫境内 的榆木川。 三人逐渐平静下来,在一起商议善后之事。 “此事还有谁知?”杨荣问马云。 “两名御医,三四位近侍。”马云答道。 “须防他等泄露于外。”杨荣说。 “勉仁先生放心,我已将他等置于另一帐中,严密看 管。”马云道。 “自今时起,除那三四近侍,其他人不得进入御幄。 ”杨荣嘱咐。 “这我也想到,不会出纰漏。”马云说。 “勉仁兄的意思,是秘不发丧?”金幼孜问。从杨荣 与马云的对话中,他不难听出这一层意思。 “幼孜兄意下如何?”杨荣反问他。 “也只好如此。”金幼孜道。 “幼孜先生为何称只好如此?”马云间。 “马公公将知情之人严密看管,又将御幄严密封锁, 分明是秘不发丧之意,怎么还来问我!”金幼孜道。 “我心慌意乱,方有此等举措,只想请两位先生来筹 划,并未想到秘不发丧。”马云实话实说。 金幼孜是个实在人,马云既然说不懂为何要秘不发丧 ,他就要解释:“一则,消息传出,军心恐乱,阿鲁台闻 讯,或奔袭我军。为梓宫安危计,不可发丧。二则,京营 随驾北征,仅少部留守,且有赵府三护卫在京。为京师及 太子殿下安危计,不可发丧。” 阿鲁台是鞑靼首领,虽受封为和宁王,但屡次扰边。 永乐二十年至二十二年,大行皇帝几次亲征,都是针对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