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文史
原售价: 66.00
折扣价: 40.30
折扣购买: 何处是归宿/中国专业作家小说典藏文库
ISBN: 9787520505222
忧思、血性与担当 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什么叫“知天命”,我 的理解是,人到了这个年纪,应该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到 底能干点儿什么,命中注定该干点儿什么。 一晃,自己已经越过五十岁了。而先前,曾经觉得离 五十岁那么遥远。时光最易催人老,这个世界上,最无法 征服的、最无情的,就是时光,就是岁月。 五十年,主要干了三件事:上学、当兵、写作。故乡 在鲁西平原上,离黄河很近,离贫穷更近,父母都是农民 ,没文化,处于社会最底层,靠出力流汗拉扯几个孩子, 日子艰难得很,上学可是一件顶顶奢侈的事。祖父认为读 书无用,白糟蹋钱,上学的孩子“坑爹”,反对上学,希 望我早点儿退学,下地挣工分。母亲坚决不干,说不让儿 子上学,不但“坑儿”,到头来更是“坑爹”。正是在母 亲顽强坚持下,我读完初中读高中,然后于1980年参加高 考,竟然考上了军校,成为改革开放之后,也许是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村里头一个考上大学的人——命运就 这样被改变。 从我十六岁上军校算起,至今已当兵j十五载,算是个 不折不扣的老兵了。当兵,没做出军人该做的成绩,没吃 过多少苦,没有建功立业,只在基层部队晃荡几年,就到 机关写公文材料,不久又开始写小说,1993年,二十几岁 成为军队专业作家。当兵的岁月,其实有一大半与写作为 伴。 现在回头总结,自己爱上文学创作,与二十世纪八卜 年代初迈入青春门槛之后,无聊之际,读了王蒙、刘心武 、张贤亮、李国文、从维熙、蒋子龙、鲁彦周、张一弓以 及军队作家徐怀中、李存葆等人的小说,有极大关系。这 些作家当时最大的一个特点是(那时候几乎所有的中国好作 家都是如此),他们站在时代的潮头上写作,勇于揭示民族 的苦难,反映人民和社会的疾苦,点燃被压抑的人性的光 辉,直面人生,直面社会现实,他们让文学走在了时代前 列,引领了风骚,开创了新时期文学的空前繁荣。换言之 ,那个时候我读到的中国小说,强烈的政治色彩与充沛的 文学激情相融会,作家敢说真话,尖锐大胆,禁区一个个 被突破,读来令人痛快淋漓,看了解气,大呼过瘾。 于是,你就很难舍弃它。 就这样爱上了文学。 好景不常在。十几年之后,大约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 期前后,文学之树已呈现出凋敝之态,以至后来,愈发不 堪。文学的衰落,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多元文化的爆发 和大众娱乐的狂飙突起,挤占了文学空间,读书人越来越 少,文学后备力量流失严重。 作家本身有没有责任? 我认为,责任不小。正是从那个时候起,不少作家写 作越来越小众化,不关心现实,远离时代,缺乏担当,热 衷于描写杯水车薪、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笔下不痛不痒 ,自说自话,顾影自怜。本来社会上有两种人最需要为民 族担当,一种是有良心的政治家,一种是有良知的知识分 子,文学家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结果,文学家部分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