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檐下旧器物/中国乡存丛书

瓦檐下旧器物/中国乡存丛书
作者: 黄孝纪|绘画:崔思群
出版社: 广西人民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63.70
折扣购买: 瓦檐下旧器物/中国乡存丛书
ISBN: 978721910843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长凳 支撑乡人的生与死 旧时的故乡,每个村人的诞生,都离不开瓦檐下那方 逼仄的卧房,离不开一铺凳*,我也是如此。因此,当我 回首来路,我愿意从那间光线幽暗的卧房开始,从那些支 撑*板的粗糙长凳开始。 在我的故乡八公分村,木凳的形制大体有四:矮凳、 独凳、宽板长凳、长凳。 这些木凳,材质以杉木为主,都是四条腿。区别在于 面板的长短、宽窄与厚薄,以及腿脚的高矮粗细。*矮小 的自然是矮凳,多给小孩子坐,成人长时间做一些离地面 很近的活也坐矮凳,我父母每天剁猪*,就是坐矮凳。独 凳,可看成是矮凳的升级版,比矮凳*高大,顾名思义, 也是一人独坐,*适合于成人,小孩坐着往往腿不及地。 *宽*长的,是宽板长凳,这是灶屋里的专门坐具,通常 一户人家两条这样的凳子,呈曲尺状靠墙摆放,围着正灶 ,一*三餐都是坐在这里。长凳,则是宽板长凳的缩小版 ,面板*窄,也*短,通常情况下,能坐两个成人。 长凳是八仙桌的标配。一张八仙桌,四方各配一条大 小**一样的长凳。在往*,村人围着八仙桌吃饭喝酒, 多是在红白喜事办宴席的场合。平素过小*子,很少有这 么正规的。当然,也有房舍宽敞的人家,在厅屋里常年摆 上八仙桌和长凳,作_*三餐之用。 八仙桌未必每家都有,但长凳却肯定无家不有。新的 、半新的、旧的,端正的、瘸腿的,面板光滑的、粗糙开 裂的,上了油漆的、没上油漆的,家家户户的长凳也各有 不同。要不然,夏*里一条石板巷子常常摆了好几家歇凉 的长凳,也不见谁搞混拿错了呢? 长凳多是在夏秋问用来闲坐的。严寒冬天,春寒料峭 ,我们家里来了客人,或有邻里来访,父母肯定是热情邀 请来人到灶屋里的宽板长凳上坐,且还要客气地让出正对 着灶门口的位置,以便客人烤火取暖。夏秋间则不同了, 除了母亲在那里汗水涔涔烧火做饭做菜,谁也不愿坐灶屋 里。我们通常在厅屋里,或檐门口,摆放几条长凳,随时 坐歇。吃饭时端一个碗,或站或坐,尽量找一处凉爽通风 的地方。 夏秋之夜,**的酷热总算过去。青石板巷子里,也 早已泼了水,消去余热。各家邻居的长凳矮凳,纷纷摆了 出来,靠着一侧的屋墙。众人摇着蒲扇,坐凳上吃饭、闲 聊,巷子里碗筷之声叮叮**。这里也成了欢乐的夜场, 孩子们奔跑,玩耍,仰看星子,缠着大人说古道今。主妇 们则家长里短,嘁嘁喳喳,往往要等夜色已深,孩子们和 男人**酣睡了,她们才打着哈欠,收捡长凳矮凳进屋, 各自关门上闩。 那时村人青砖黑瓦的卧房里,木板*多是用长凳铺搭 。两条长凳,靠墙摆放,一端一条,搁上木板,铺上稻* 和席子,就是*了。我童年时期,居住在一共有五户人家 的大厅屋,我家只有两间窄小的房子,前间为灶屋,里间 为卧房,由斜靠卧房一角的宽板楼梯上楼。我家的卧房里 ,就是这样的两张凳*,紧靠两面墙壁,呈曲尺状摆放, 连在一起,一*是我和父母睡,另一*是我二姐、三姐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