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89.90
折扣价: 52.20
折扣购买: 白痴
ISBN: 9787559466037
陀思妥耶夫斯基 (1821—1881) 19世纪俄国文学大师,世界文学巨匠,与屠格涅夫、托尔斯泰并称“俄国文学三巨头” 1867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妻子一同来到了欧洲。当时的欧洲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这种氛围非但没有引起陀氏的向往,反而让他看到了西方文明的腐败和颓废,也引发了他对当时正处于社会结构急剧变化阶段的俄国社会环境的深思。 《白痴》正是陀氏这一阶的段思想产物,也是他文学创作史上的一次伟大实验。它既揭露了当时社会的残暴不仁,又塑造了一个至纯至善的完美人物,以观察两者碰撞之后产生的反应与结果。 在《白痴》中,陀氏不再聚焦于底层人物,而是深刻剖析了那个时代中上层阶级的社会真相,是陀氏文学创作风格的重要转折,具有深刻的时代内涵。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有《死屋手记》《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 译者简介: 耿济之,中国早期翻译、研究俄国文学的学者之一。代表译作有托尔斯泰的《复活》、屠格涅夫的《父与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罪与罚》。
第一章 十一月底,融冰的日子,早晨九点钟左右,彼得堡 — 华沙铁路有 一趟列车开足马力,驶近了彼得堡城。天气阴湿,且有重雾。从车窗向 外望去,铁路两旁十步以外,几乎什么也看不清楚。旅客中也有些是从 国外回来的;三等车比较拥挤,里面坐的全是短途乘车的小生意人。大 家自然都很疲乏,经过一夜的旅程,眼皮都抬不起来了,人人都冻得发 僵,脸是灰黄色的,好像雾的颜色一样。 在三等车一个车厢内,有两个旅客,从黎明时起就对坐在窗边。 这两个人都很年轻,都没带多少行李,他们的衣服都不讲究,面貌都很 特殊,再有,两个人又都愿意攀谈。假如他们俩彼此知道他们在这时候 有什么特别出色的地方,那么,他们对在彼得堡 — 华沙铁路三等车车 厢里相互对坐的巧遇,一定会表示惊讶了。他们中间一个身材不高, 二十七岁模样,头发卷曲发黑,眼睛是灰色的,很小,但是炯炯有神。 他的鼻子扁平,脸上颧骨隆起;两片薄嘴唇不时露出一种傲慢、嘲讽, 甚至恶毒的微笑;但是他的额头很高,形状也很好看,弥补了面孔下部 的缺陷。在这个青年人的脸上,特别显眼的是像死人一样苍白的面色, 青年的体格虽然十分强壮,可是由于面色的关系,使他的全部面貌都带有倦态。同时,他还露出一种极端热烈的表情,这和他那傲慢的、粗暴 的微笑,和他严厉的、自负的眼神都不相称。他身上很暖和,穿着一件 宽大的、小羔皮的黑色紧领大氅,夜里没有受冻。但是,他的邻人对俄 国十一月潮湿的寒夜显然缺乏准备,所以只好浑身发抖,饱尝寒冷的滋 味。他穿着一件十分肥大和厚重的斗篷,上面有一顶风帽。这件斗篷和 在遥远的异邦(如瑞士或意大利北部)的旅客们冬季常穿的斗篷一模一 样,当然啦,那些旅客并不打算走从埃特库宁到彼得堡这样长的路程。 但是,在意大利有用,而且感到十分满意的东西,到了俄国便不完全有 用了。这件带风帽的斗篷的主人是一位青年,也有二十六岁或二十七 岁,身材比普通人高些,一头浓密的金发,脸颊内陷,疏疏落落地生着 一点几乎全白的小胡子。他的一双碧眼很大,经常凝聚不动;它们流露 着一种平静的但是沉痛的神色,它们充满一种奇怪的表情,有些人冷眼 一看,就会猜出他患有癫痫症。但是,这个青年人的脸是愉快的、柔嫩 的、干净的,只不过缺乏血色,现在甚至冻得有些发青。他手里摇晃着 一个用褪色旧绸裹着的小包袱,这大概就是他的全部的行李了。他的脚 上穿着带有鞋罩的厚底皮鞋 —— 全不是俄国式的。那个穿着紧领外套、 生着一头黑发的邻座旅客看清了这一切,一方是由于无事可做,终于就 问起话来了;他带着一种冷嘲的样子,当人们对邻家的失败幸灾乐祸 时,有时会表现出这样无礼的、粗鲁的神情。他问: “冻僵了吗?” 说罢,耸了耸肩膀。 “冷得厉害。”邻座的人异常爽快地回答说,“您瞧,这还是融冰 的日子呢。假如到了大寒,那又该怎样呢?我真没想到,咱们国家会这 样冷。我已经不习惯了。” “您是从国外回来的吧?” “是的,从瑞士回来。” “啊!原来如此!……” 黑发的人打了个口哨,哈哈大笑起来。 两人攀谈起来。披着瑞士斗篷的金发青年在回答那个黑脸邻人的 一切问题时,表现出惊人的直爽;他对于一些十分鲁莽、无关痛痒、毫 无意味的问题,并没有任何的怀疑。他回答说,他离开俄国的确已经很 久,有四年多了,他到国外去是为了养病,他患有一种奇怪的神经病, 这病类似癫痫或者维多司跳舞病,有些震颤和痉挛。黑脸的人听他说话 时,冷笑了好几次。他问: “怎么样,外国医生给您治好了吗?”金发 青年回答说:“不,没有治好。”黑脸的人当时笑得特别厉害。 “ 吓!钱大概花费了不少吧?咱们国里的人偏偏相信外国医生 呢。”黑脸的人带着讽刺的口吻说。 “这是实在的! ”一个坐在旁边的人插嘴说。这位先生穿得很坏, 好像是个很冷酷的小官僚,四十来岁,体格强健,红鼻子,满脸疙瘩。 “这是实在的,他们只是白白地骗取俄国的一切资源!” “在我这件事情上,您是不对的。”从瑞士回来的病人用平静而和 蔼的声调说,“由于我不了解整个的情况,当然我不能够同您争辩;不 过,我的医生却拿出他最后的钱给我做回国的路费,而且当我在国外的 时候,他差不多养活我两年。” “怎么?没有人供给您钱吗?”黑脸的人问。 “是的, 在国外的时候,本来由伯夫里柴夫先生供给我钱,可是他 在两年前去世了;后来,我写信给国内的叶潘钦将军夫人,她是我的远 房亲戚,但是没有接到回信。所以我只好这样回来了。” “那么,您投奔什么地方呢?” “您是说,我要住在哪里吗?…… 老实说,我还不知道呢…… 是这 样……” “还没有决定吗?” 两个听话的人又哈哈大笑起来了。 “您的全部财产大概都在这个包袱里吧?”黑脸的人问。 “我敢打赌,一定是这样, ”红鼻子的官员带着扬扬得意的样子, 附和着说,“他在行李车里一定没有寄放什么东西。不过我们还要提一 下,贫非罪也。” 结果确实是这样。金发青年特别爽快地马上承认了这一点。 “您的包袱总是具有一些意义的。”官员继续说,那时候他们已 经笑了个饱了(应该注意的是最后,包袱的主人也望着他们笑了起来, 这更增加了他们的乐趣),“我们虽然可以打赌,说里面没有法国、德 国以及荷兰的金币,只要看您那双外国皮鞋上的鞋罩,就可以确定这一 点,但是…… 假如在您的包袱上再添上一个像叶潘钦将军夫人那样的亲 戚,那么,这个包袱就具有另外一种意义了;当然,假如叶潘钦将军夫 人果真是您的亲戚,您没有由于疏忽大意而弄错的话…… 人们由于粗心 或者想象力太丰富,常常会发生错误的……” “您又猜对了,”金发青年接着说,“我真是几乎弄错了。这就是 说,她跟我差不多没有亲戚关系。我没有得到她的回信,老实讲,我当 时一点儿也不惊奇。我早就料到了。” “您白花了寄信的邮资。唔 …… 至少说,您是坦白而诚恳的,这 倒可以夸奖!唔 …… 我认识叶潘钦将军,因为他是社会名流。在瑞士 供给您生活的那位已故的伯夫里柴夫先生,假如他就是尼古拉 · 安德烈 维奇 · 伯夫里柴夫的话,我也认识。姓伯夫里柴夫的有两个人,是堂兄 弟。另一个至今还住在克里米亚。至于已故的尼古拉 · 安德烈维奇,倒 是一个很可尊敬的人,平日交往很多,在世时有四千名农奴。” “对,他的名字就叫作尼古拉 · 安德烈维奇 · 伯夫里柴夫。”青年 人回答以后,就以好奇的眼光不住地打量这位万事通先生。 在某种社会阶层内,有时会遇见,甚至常常遇见这类万事通先生。 他们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他们把全部的智慧和才能,把经常活跃的好 奇心,不可遏止地集中到一个方面。当然啦,现代的思想家一定会解释 说,这是因为他们缺少比较重要的人生趣味和见解的缘故。不过,所谓“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这几个字只是指一个非常狭小的范围而言,就 是说,某人在什么机关服务,他认识谁,他有多少财产,在哪一省当过 省长,娶什么人为妻,妻子陪送多少嫁妆,他的堂兄弟是谁,表兄弟是 谁等,诸如此类。这类万事通大半都穿着捉襟见肘的衣服,每月领十七 卢布的薪俸。他们熟知底细的那些人物当然想不出他们这样做的动机, 不过,他们有许多人都从这种简直和整门科学相符的知识得到充分的慰 藉,达到自尊自大,甚至精神极度满足的地步。这倒真是一门富有魅力 的科学。我看到一些文人学者、诗翁和政治家,在这门科学里寻求而且 居然找到高度的舒适生活和目的,甚至根本就靠这个起家。在这番谈话 的整个期间,黑脸的青年都在打哈欠,毫无目的地向窗外张望,急不可 耐地期待旅程的终了。他心神不定,而且心神不定得很厉害,几乎露出 惊慌的样子。他的举止有些奇怪:有时似听非听,似看非看;有时笑起 来了,连自己也不知道笑的是什么。 ◆善良的人总被当做白痴,其实他们比谁都强大! ◆耿济之经典译本! ◆《白痴》是一颗钻石!对于知道它的价值的人来说,它与几千颗钻石不相上下。——托尔斯泰 ◆这是一场关于人性的试验!一个纯真无垢的人,若卷入充满欲望、爱恨的世界中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和结果? ◆ 三个圈版《白痴》四大必入理由: 1.原创人物关系图,一图理清全书人物关系! 2.特别收录毛姆长文解读,揭露陀氏不为人知的个性和经历。 3.特别收录陀翁书信,了解本书创作背景。 4.特别选用耿济之经典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