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事业单位招聘考试 公共基础知识学霸必刷6000题

2023事业单位招聘考试 公共基础知识学霸必刷6000题
作者: 中公教育事业单位考试研究院
出版社: 山东人民
原售价: 189.00
折扣价: 103.40
折扣购买: 2023事业单位招聘考试 公共基础知识学霸必刷6000题
ISBN: 9787209142113

作者简介

中公教育事业单位考试研究院 中公教育旗下专门研究事业单位考试的部门,聚集数十位师资及研发成员,多年来始终坚持“学员第一”的理念,汇聚了数十位兢兢业业的辅导与研究者,坚持紧扣考试自主研发。

内容简介

185*260〓版心:142*217〓上18〓下25〓左25〓右18 公共基础知识学霸必刷6000题上篇?第一章政治知识上篇 客观题第一章政治知识 真题特训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真题特训(一)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时间和空间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2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出发点是()。 A人的能动性B人的实践力 C人的社会关系D人的合群性 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对立统一性B客观实在性 C普遍联系性D相对静止性 4运动是物质的(),是物质的存在方式,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A一般属性B特殊属性 C根本属性D个别属性 5侧重于揭示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方向和道路的规律是()。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D宇宙守恒定律 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唯物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B运动和静止相统一的观点 C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观点D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位置的移动 C事物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在认识和实践的相互关系中,实践对认识起着()的作用。 A制约B决定 C约束D直接 9一个认识是否正确,最终的检验标准只能是()。 A多数人的意见B权威的论断 C社会实践D圣人之言 10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A生产力B生产关系 C阶级斗争D社会改革 11 “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这种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12 “思路决定出路”“脑子决定步子”是许多成功的经验之谈。这一经验的合理性在于()。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可以决定物质D意识具有能动性 13近年来,一些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开始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这警示我们()。 A规律具有客观性,违背规律必然受到惩罚 B只要顺应客观规律,人类就可以避免疾病发生 C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杜绝疾病发生 D尊重自然界运行规律是人们改造规律的基础 14公路、铁路建成,飞机上天、巨轮下海,“人化自然”到处可见。这说明()。 A意识可以反映客观存在 B意识可以改变客观规律和客观实际 C意识可以能动地改造世界 D人们无须遵守客观规律 15鲁迅说:“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底,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表明()。 A一切要从实际出发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C任何观念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D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16 《庄子?骈拇》中有云:“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这主要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办事情要把握客观规律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 C意识离不开物质D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17下列关于《孟子》中的“虽有智慧,不如乘势”所包含的哲学道理,阐释正确的是()。 A客观规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B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C要善于抓住事物发展中的主要矛盾D尊重规律是发挥能动性的前提 18张某的新车出了车祸,他认为原因是选了个尾号为4的不吉利的车牌号。这种想法()。 A违背了联系的普遍性B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C违背了事物的普遍性D违背了事物的同一性 19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0 “我国耕地、淡水和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比较低,今后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对资源总量的需求会更多,环境保护的难度会更大,切实保护资源和环境,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决不能走吃祖宗饭、断子孙路、浪费资源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这段话主要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A否定方面是事物中使其灭亡的方面 B运动是绝对的 C联系具有普遍性 D联系具有客观性 21毛泽东同志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爱国主义在社会发展中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这段话体现的哲理是()。 A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B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C事物的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2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不能用过去制造问题的那个思维模式来解决这些问题。”从哲学角度 看,这是因为()。 A世界是物质的 B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3 1978年以前,我们没有认清我国的基本国情,没有认清我国社会主义处在什么阶段,所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吃了不少苦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这体现了()。 A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统一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24在前进的道路上,既有“一马平川”,也有“激流险滩”。“激流险滩”体现的便是()。 A事物联系的多样性B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C运动的客观性D意识的主导性 25只要各国人民齐心协力、同舟共济,我们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风险,在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征程上不断迈出新的步伐。这体现的是唯物辩证法中的()。 A联系的观点B发展的观点 C运动的观点D矛盾的观点 26抗战伊始,中国共产党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提出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与这一原则相对应的哲学原理是()。 A矛盾推动事物向前发展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C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D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创造性 27在显微镜发明之前,人们不可能观察到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在射电望远镜发明之前,天文观察不可能突破可见光的观察;在宇航事业开创前,人们只能看到月球向着地球的一面,看不到月球的背面。这表明()。 ①人类认识的反复性决定了对宇宙探索的过程 ②人们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是永无止境的 ③人们对宇宙的好奇和兴趣直接推动着有关太阳系认识的发展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超越原有认识的过程 A ①③B ①④ C ②③D ②④ 28 “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出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江河之所以能冲开绝壁夺隘而出,是因其集聚了千里奔涌、万壑归流的洪荒伟力。”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实践是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 B社会的进步是由生产力决定的 C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D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29世界上运转着数以千计的各种地震仪器,它们日夜监测着地震的动向。尽管科学家一直在寻找预测地震的方法,但目前为止,预测地震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这说明()。 A意识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 B人类认识运动是无止境的 C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D人类不能认识无限发展的世界 30德国诗人海涅曾写道:“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经提出,就成为熊熊燃烧的火炬,指引着党和人民创造性的探索实践。这是因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是人的实践发展的精神动力 ②决定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和进程 ③可以预见和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 ④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A ①②B ①③ C ②④D ③④ 31下列文句中,与“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包含相同哲理的是()。 A欲将夺之,必固与之B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C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D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 32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把蓝图变为现实,将改革进行到底,无不呼唤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奋斗精神,无不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这主要表明实践具有()。 A直接现实性B社会历史性 C客观物质性D主观能动性 33有人认为,古文是祖先智慧的结晶,能背诵这些古文,就接受了祖先智慧的熏陶,在观察事物的时候,祖先的智慧就会指导你。这一观点蕴含的哲理是()。 A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B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中渗透着理性认识D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34 “出淤泥而不染”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A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不完全一致 C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到能动的反作用 35马克思认为:“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的历史过程。”这句话表明,社会形态的发展()。 A与自然界的发展完全相同 B是纯粹的自然过程 C是不受人自觉活动影响的自发过程 D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正确的。36 “任何事物都是过程的集合体”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A运动是绝对的,不存在静止B凡是现存的事物都是应当灭亡的 C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暂时的D任何事物都不是永恒存在的 37关于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主要矛盾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B不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认识中渗透着理性认识D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34 “出淤泥而不染”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A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不完全一致 C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到能动的反作用 35马克思认为:“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的历史过程。”这句话表明,社会形态的发展()。 A与自然界的发展完全相同 B是纯粹的自然过程 C是不受人自觉活动影响的自发过程 D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正确的。36 “任何事物都是过程的集合体”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A运动是绝对的,不存在静止B凡是现存的事物都是应当灭亡的 C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暂时的D任何事物都不是永恒存在的 37关于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主要矛盾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B不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学霸必刷6000题》适用于备考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科目的考生。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1.题目优质 全书共包含6000余道试题,其中全国各地事业单位考试真题的占比高达85%,考生可据此进行摸底自测,积累知识。本书余下15%的试题为结合当下时代发展所编写的模拟题,可以帮助考生及时了解新考点,把握考试新动向。 2.科学体例 本书整体划分为上、中、下三篇,分别是客观题、主观题和套卷模考。 考生在使用图书复习时,可以按照“上篇—中篇—下篇”的顺序,先练习客观题,主攻薄弱专项,再训练主观题,最后进行限时模拟自测。稳扎稳打,实现作答能力的稳步提升。 3.注重体验 本书共分为6册——3册题本和3册解析。科学的分册装订更加方便考生集中精力刷题,查看解析也无须再翻来翻去。 同时,本书中所有客观题均配有答案速查表,刷完题即可快速核对答案,省时又高效。不仅如此,所有试题均配备电子版解析,只需扫描试题后的二维码即可查看相应的解析内容,对于有外出需求的考生,只携带题本即可满足基本需求。 本书还采用双色印刷,解析册答案项更加醒目,核对不累眼,使用体验更佳。

......

书籍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