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小别看画(2哭泣的女人)
作者简介
中野京子(Nakano Kyoko),出生于北海道。早稻田大学讲师。专攻德国文学、西方文化史。 中野老师凭借自己在历史和艺术方面的广泛知识,以及对人类心理的超群洞察力,撰写出全新解读艺术的专著,获得广大读者的支持与喜爱。 现今除了在报刊杂志上撰写专栏外,中野老师还参与出演NHK艺术相关的电视节目,活跃在艺术普及多方舞台上。
内容简介
人们说起英国的历代女王,通常指玛丽一世、伊 丽莎白一世、玛丽二世、安娜一世、维多利亚一世、 伊丽莎白二世(现任英国女王)6位。其实严格地说还 有一位,就是在玛丽一世之前即位,号称“英国第一 位女王”的简·格雷。不过,她登上女王宝座仅仅9天 就遭废,半年后被处死。 简·格雷死时年仅16周岁零4个月,正是鲜花绽 放般的年龄。 这是发生在1554年的事,恰好在莎士比亚出生前 10年。自那以后,简受刑的情景为众多画家所描绘, 不过最受欢迎的作品直到300年后的浪漫主义狂飙中才 出现,就是法国画家保罗·德拉罗什取材于异国历史 而创作的这幅画。这幅画也深深吸引了在伦敦留学的 夏目漱石,画面细节因为反映在漱石的小说《伦敦塔 》中而广为人知。 整个画面经过精心谋划,极具舞台风格。 画面左边有一根巨大的圆柱,看上去像是某座宫 殿,以此作为行刑地点。紧靠着圆柱的是两个侍女, 一个转过身去哭泣,另一个则六神无主。放在后者膝 上的披风和钻石首饰等刚刚还戴在简的身上。斩首的 时候,必须把这些碍事的东西除去。 年轻的前女王只戴着一枚崭新的婚戒,洁白无瑕 的丝质长裙应该是她的嫁衣,同时也像是在表达她的 清白。因为被蒙上了双眼,她不知道是否有断头台, 只好用手摸索,而一个中年祭司像是要将她围拢起来 一样引导着她。断头台上镶嵌着铁环,用锁链固定在 地面不能移动。简的脚下还有考虑到她身份的带流苏 的豪华坐垫。她可以俯卧在上面,把头伸出去。地面 上铺着黑布,上面撒着吸血用的稻草,令人联想到即 将发生的事情,动人心魄。 右侧站立的刽子手头戴红帽,身着红裤,干净利 落。巨大的斧刃格外厚重。和日本刀那种“斩”的锋 利不同,这种斧头给人一种“砸”的恐怖。他的腰间 还有绳索和匕首。绳索用来绑缚人的手臂,那么匕首 究 竟做什么用呢?实际上,割下头颅时会用到它。 在“人道的”断头台出现以前,斩首过程中的失 误非常多。比如头发使刀刃打滑(所以简把头发扎起 来露出脖颈),或者刽子手的技术不够娴熟(一刀毙 命需要高超的技巧),有时刽子手的精神也不集中( 众目睽睽之下,刽子手所承受的压力也相当大)。 17世纪下半叶的刽子手杰克·凯奇就是很有名的 例子。他在将企图谋反的蒙茅斯公爵斩首时,由于心 神不定,第一下只是伤了对方的脖颈。据说公爵居然 能站起身怒目而视,可见当时刽子手的力道实在是差 太多了。当公爵重新俯卧,凯奇,又砍了第二下和第 三下,只能使对方徒增痛苦,却不能气绝。最后凯奇 扔下利斧号啕大哭(尽管真正该哭的是公爵)。在围 观者的责骂声中,刽子手拾起斧头又砍了两次,结果 还是不行。最后,他只好用随身携带的匕首把公爵的 头活生生地割了下来…… 这个过程听起来令人毛骨悚然,但特别无能的刽 子手并非只有凯奇一个。因得罪伊丽莎白一世而被处 死的埃塞克斯伯爵的遭遇就与蒙茅斯 公爵不相上下。而如果说女性因为脖颈较细而容 易下手的话,那么了解历史的人都会为玛丽·斯图亚 特鸣冤叫屈。 总之,和钝斧相比,匕首同样可怕,受刑者只能 祈祷刽子手不要用到匕首。现代人往往以为女性可能 有其他方法受死,可是在冷兵器时代,斩首乃是一种 高贵的死法,被处以绞刑的多为平民。 不过,这幅画上的刽子手仍然存在违和感。他简 直心不在焉,对前女王流露出同情的眼神,很难想象 他能拿出一刀毙命的气魄来行刑。在执行如此重大的 任务前,怎么能如此无精打采呢?难道他的本领不令 人怀疑吗?(很幸运,简的行刑很快结束了,并没有 拖延很长时间。) P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