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53.10
折扣购买: 现代电力系统
ISBN: 9787568089050
武志刚,男,博士,副教授,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电力系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电力系统分析与计算、电力系统仿真、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领域的应用和复杂系统理论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历年教学评价均为所在院系前10%,多次获得校级教学质量奖,华南理工大学精品微课。主要著作有:武志刚,戴栋,钟庆,李海锋,朱林:智能电网:基础设施、相关技术及解决方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5,译著。深度参与南方电网新一代仿真程序开发,获南方电网专利奖和科技进步奖。作为主要研究者参与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我国未来电网格局》,在已发布的2020年我国电网格局咨询意见撰稿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书最主要的特点是强调从“系统”角度介绍课程内容。“电力系统分析”课的研究对象是电力系统,必然具有系统属性。一般认为所谓系统属性的三个主要方面是:①多元性:由不同部分(子系统往往也是下一层面的系统)组成,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统一;②相关性:孤立部分不具备系统特征,只有相互影响才是系统;③整体性:整体特征无法由不同部分简单加和而得。这些特点在现有教材中也不同程度的涉及,但均未从系统论角度明确地阐述或强调,不利于学生建立清晰的系统观点。本书力图把系统论的论述贯穿到全书始终,使读者真正从系统的角度来学习对电力系统的分析和计算。 申报人在2018年作为课题7的主要研究者参与了中国工程院为国家能源局开展的重大咨询项目“我国未来电网格局研究”,该项目在2018年9月发布的关于我国2020年电网格局的咨询意见在社会上引起轰动,表明我国电网格局问题是一个国家层面的重大课题,其关注范围远超本专业的学术界和工业界,其中的一个焦点问题是同步电网的最优规模问题。由于问题的复杂性,该问题尚需大量研究,这也是申报人后续的主要研究方向。尽管如此,如果把电力系统看成是诸如用户业扩——中低压供电台区——中压配电网——高压输电网——超高压输电网——特高压联网这种由微观到宏观的生长演化过程,则其基本概念和问题仍可被本科和硕士阶段的学生所理解和掌握,并且能够充分地贯彻系统思维的理念,这也是本书的一个最主要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