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真诚:公益思想与实践的跨文化建构/跨文化中国学丛书

见证真诚:公益思想与实践的跨文化建构/跨文化中国学丛书
作者: 陈越光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75.00
折扣价: 62.16
折扣购买: 见证真诚:公益思想与实践的跨文化建构/跨文化中国学丛书
ISBN: 9787100243193

作者简介

陈越光,1981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中国文化书院院长、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理事长、西湖大学校董。被聘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师大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研究员、杭州师范大学客座教授、苏州大学红十字国际学院客座教授等。曾任“走向未来”丛书与杂志副主编,《中国残疾人》《中国农民》《科技中国》等杂志和《中国市场经济报》总编辑(主编)。著有《一个有思想的行动者》《八十年代的中国文化书院》《谦卑》《以公益为志业》等。在参与公益事业中,被评为“中国十大社会推动者”“社会责任先锋”“十大公益人物”“中国公益人物”“希望工程30周年突出贡献者”“《中国慈善家》2022年度人物”“2023年度十大华夏公益人物”等。

内容简介

“现在对我来说一切荣誉都是负债。债总是要还的,还债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蒙难,还有一种方式是劳作,持续地艰辛工作,我祈求上天允许我以后一种方式来还债,也恳请大家批评。”2月28日,在“坚韧的力量·2022年度慈善盛典”上,陈越光用这样的比喻,来表达获得慈善盛典年度人物的感受。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在为陈越光颁奖时,评价他是“我们慈善界充满智慧的思想者,也是身体力行的行动者,我们成功的实践者,是我们的代表性人物”。 作为思想者,陈越光对慈善文化的论述,在中国公益慈善领域产生巨大影响,他在多个场合发表的演讲和观点,被收录到《一个有思想的行动者:陈越光NGO讲演集》和《以公益为志业》两部著作中,受到业界广泛关注。 作为行动者、实践者,四十多年来,陈越光参与希望工程等公益事业,先后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以下简称“敦和基金会”)任职,对他而言,公益不仅是职业,更是志业。 2022年1月17日,即将迈入古稀之年的陈越光,辞去敦和基金会理事长一职,在短短几天后,先后接任西湖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和中国文化书院院长,开启了新的航道。 大事难事看担当,群行群止看识见。陈越光做出这样的抉择,一方面是基于自己的工作节奏和人生安排,另一方面也是受到两家机构的期望和重托。正如六年前,他受敦和基金会创始人、主要资助者叶庆均之邀,掌舵敦和基金会,带领这家民间基金会一步步成为业内的标杆。 而这一次重新远航,他带着新的使命。 四十多年来,陈越光一直在传道,传中国文化之道,传天下为公之道。2019年,在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年会上,陈越光做了题为“以公益为志业”的演讲,他表示,公益对一个社会,某种意义上就像水对于生命一样,“当公益人投身公益之时,除了情怀、伦理和责任的感召之外,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召唤。”陈越光认为,投身公益探索的人们,实际上是处在这个世界矛盾和撕裂的最前沿,除了在二元分立的世界中生活,内心有善良、有认定的价值,用工具理性的方式完成社会中要做的事之外,还可以通过几代人,或十几代人的创造力,共同创造出一种新的精神境界、新的观念思想,就像轴心时代的思想家们那样,完成人类文明新的建构,“这不是最大的公益吗?” 也正是有这样的思考,在“坚韧的力量·2022年度慈善盛典”的颁奖现场,陈越光认为我们需要一种源自内心深处的坚韧的力量,“因为现代慈善本质上是慈悲利他的道德愿景的社会展开,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不因朝东暮西的潮流而迷茫,不受昙花一现的人物所蛊惑,不被喧嚣一时的事件所吓倒,而始终不渝地以对自己、对他人、对祖国、对人类深沉的爱去创造。” 从陈越光先生对作为志业的公益的深切敬意中,能够感受到他对中国公益人的激励和期望,其中也彰显了他作为行业前辈的责任感。 “以公益为志业”——中国公益界的通用语——是陈越光先生2019年在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上提出的。在今天的中国,为什么要投身于公益呢?陈越光先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追问,在追问中深入,他认为,公益对一个社会,某种意义上就像水对于生命一样,当公益人投身公益之时,除了情怀、伦理和责任的感召之外,还有更深层的召唤。公益可以超越单纯的工具性和功利性,而成为与生命热情、生命追求合而为一的“志业”。作为公益界的领军人物,作者通过自身实践和对理论的探索,在本书中对公益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