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客

刀客
作者: 《故事会》编辑部
出版社: 上海文艺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16.00
折扣购买: 刀客
ISBN: 9787532187614

作者简介

《故事会》杂志是一本享誉海内外的通俗文学杂志。以发表反映我国当代社会生活的故事为主,同时兼收并蓄各类流传的民间故事和经典性的外国故事。在坚持故事文学特点的基础上塑造人物形象,提高艺术美感,力求口头性与文学性的完美结合,努力使每一篇作品都能读、能讲和能传。1999年、2003年、2005年,《故事会》杂志获得三届中国期刊奖;2010年获中国政府奖·期刊提名奖;2013年获第三届中国政府出版奖·期刊奖;2008年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11-2013年两次获上海名牌。

内容简介

刀客 翠屏山庄的庄主杨震天,人称“天下第一刀客”。他有个儿子,叫杨季生。按说“将门出虎子”,杨季生也该有一身好功夫,不料他小时候还玩玩刀,长到八九岁的时候,不要说玩刀了,就是看到他爹手里那把刀也吓得浑身发抖。 杨震天身为一庄之主,弟子都出自他手,却就是调教不好自己的儿子。他无法忍受儿子的这种懦弱样子,这天,不顾大弟子朱东的苦苦哀求,硬是把杨季生赶下了翠屏山。 杨季生到底还是个孩子,天大地大哪里能找到安身之地呢?他不禁伤心得直抹眼泪,哭啊哭,一直哭到天黑,最后昏昏沉沉地倒在路边一块大石头上,睡了过去。 一觉醒来,杨季生发现自己躺在草屋里,身边坐着一个年约七旬的老人。老人见杨季生醒来,三言两语问明了他的身世,得知竟是翠屏山上“天下第一刀客”的弃子,当即表示要收他做养子。于是,老人连夜带杨季生离开翠屏山,一路奔波三天三夜,最后在一个不知名的山坳里落了脚。 冬去春来,一晃八年过去,杨季生十七岁了,虽说长得身材魁伟,可是依旧不敢拿刀。不过,杨季生也不是一点功夫都没有,他在山坳里练就了一身登山攀援的本领。眼看养父一年比一年体弱多病,杨季生总是攀岩走壁去采摘草药,身子如灵猴一般。 日子每天就这么过着,不知道在杨季生的心里,还有没有自己亲生爹娘的影子,养父从来不问,他也从不提起。可是这天吃过晚饭,养父突然对杨季生开口道:“你回翠屏山吧,长这么大,该回去看看你爹娘了。”杨季生脸上的表情显得异常平静,他没说话,只是默默地点头。依养父之言,第二天,杨季生就晓行夜宿,三天之后到了翠屏山下。 谁知一打听才知道,杨震天和夫人早在七年前就已经亡故。杨季生大惊失色:七年前,不就是爹把自己赶下山的第二年吗?再问爹娘因何而死,有人忍不住叹息说:“杨震天病故,他夫人自尽。可恨现在翠屏山由杨震天的大弟子朱东坐镇,那家伙夺了‘天下第一刀客’的名号,可行径与盗匪无异,带着一帮家伙到处偷盗抢掠,为非作歹,哪样坏事少得了他们?” 杨季生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回来听到的竟然是如此消息。爹亲手建立的山庄,岂容这般家伙称主?他气得忍不住拔腿就向山上跑,要去找那朱东算账。可是半路上,就被一个暗哨拦住了,对方看他这副气势汹汹的样子,又说要去找朱东,立刻把他五花大绑押上山去。山上的几名弟子认定杨季生是奸细,上来对着他就是一阵拳打脚踢。 庄主朱东闻讯过来,他一眼就认出眼前这个小伙子是杨季生,不由吃了一惊,喝住那班弟子,随后“啪”抽出一把刀,扔到杨季生面前,说:“给,你自己把这几个有眼无珠的人剁了!” 杨季生气呼呼地把刀从地上拿起来,可刀一到手上,他的手立刻一阵阵地颤抖,跟着身子也抖起来。没办法,他又羞又恨,只得满面羞愧地扔了手里的刀,跪倒在朱东面前。朱东扶起他,似乎也不计较,令弟子们摆酒,为杨季生接风。 席间,朱东对杨季生解释道:“当年师父一怒之下弃了你,可回到山上,师母不依不饶,于是师父只好连夜遣人下山寻找,可你已经不知去向。从此,师父便终日酗酒,终于有一次在喝醉后归了西。师母见此痛不欲生,当夜便服毒自尽。翠屏山不可一日无主啊,我也是不得已,才掌了旗。” 吃完饭,朱东领着杨季生到杨震天夫妇坟上祭拜。杨季生在爹娘坟前枯坐半日,不吭一声,随后他坚决谢绝了朱东的挽留,执意下了山。 一晃两年过去了,朱东依旧在翠屏山上做他的庄主,而杨季生却没了半点踪影,朱东曾派他的心腹弟子去找过杨季生,却没有任何消息。 话说这一年,翠屏山脚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座宅院。朱东在山上闻听非常吃惊,一打听,宅主姓孙,是外地一个经营丝绸的富商,因为看中翠屏山这一方宝地,特来此修宅隐居。为了结识当地乡绅,这孙宅主还遍邀乡邻连唱三天三夜大戏,一时名声大噪。 这天晚上,月黑风高,孙家宅院里好不容易才安静下来,可就在这时,宅院附近悄悄出现了数十个蒙面大汉,一个个纵身上墙跃入了院内。不过,当他们中最后一个双脚刚落地,半空中突然罩下一张网来,这些蒙面大汉未及喊叫,就成了瓮中之鳖。那网绳也不知是什么做的,刀砍不断,斧剁不烂,任这班蒙面汉子在网中拼命挣扎,那网就是“固若金汤”。不一会儿,宅院里骤然灯火通明,几十个家丁打着火把从内府冲出来,麻利地将网里的汉子一个个绑了。 原来,这些蒙面汉子都是翠屏山上朱东手下的精干弟子。孙宅主名声在外,朱东便动了抢劫的念头,他白天遣人悄悄打听到孙家宅院内藏有金银无数,不禁大喜过望,当夜便迫不及待地喝令弟子动手,没想到孙家会有提防。 再说这个时候,朱东派精兵强将下山劫财,他自己则倚红偎翠,喝得酩酊大醉。正在酣睡之中,突然听得屋外一阵骚乱,不由惊醒,起身一看,庄子里火光冲天,一片鬼哭狼嚎。朱东赶紧冲出门,未及站稳,突然一道绊马索从天而降,他一时躲避不及,一头栽倒在地,抬头看时,发现站在自己面前的竟是杨季生。 杨季生冷笑道:“嘿嘿,今晚的酒很好喝吗?不过,你那两个粉头早就被我收买了,你现在还有什么话说?” 朱东这回是栽在杨季生手里了,那孙家宅院其实是杨季生所建,宅主正是他的养父。杨季生故意设下圈套引朱东派出手下“精锐”,然后他自己则带人攀岩上山,焚烧山庄,活捉朱东。 朱东不得不招认,十年前杨震天就是他谋害的。其实,朱东很早就有取代师父的野心,师父心性淡泊,守着易守难攻的翠屏山,只是教习武艺,别无所求,朱东心有不甘,便起了蛇蝎之心。他开始每天在师父的酒食中下毒,因为剂量微小,并不为人所察觉,但就在师父赶走杨季生的第二年,朱东在酒里下了猛药,致使师父一夜毙命,师母不想苟活于世,也服毒自尽了。 得知爹娘离世的实情,杨季生怒目圆睁。当初爹遗弃他,自己一直认定是爹不想要他,可随着渐渐长大,得知养父竟是爹的乡野好友,受爹之托特地护他躲进深山,还赠黄金千两以作抚养之用,他才知其中隐情。现在想来,一定是当年爹察觉了大弟子朱东的狼子野心,可已经无力回天,而众弟子慑于朱东淫威,不敢不从。爹知道,自己在世朱东还有所忌惮,一旦不幸身亡,妻儿必定性命不保,所以才用弃儿之计来麻痹朱东,保下儿子。 此时,朱东突然抬起头,问杨季生:“你不敢拿刀,到底是真是假?” 杨季生眼含热泪,只是摇头。他的确不敢拿刀,过去不敢,现在仍然不敢。记得小时候,有一次爹看到他在内室偷偷练刀,大喜过望,认定儿子是习武的料,就送他一柄短刀,悉心教导。可不想有一天,杨季生正在后院习练之时,猛听得身后有细碎脚步,他以为是有人要暗算自己,情急之下鲁莽出刀,想不到伤及的却是自己的娘,娘的一只手臂被生生砍断了。看到娘浑身鲜血淋漓,杨季生顿时呆若木鸡,从此再不敢拿刀。 朱东听罢,摇头长叹:“莫非??这也是师母的苦肉计?” 杨季生闻言,心里一阵绞痛:娘为什么要故意被自己砍断手臂呢?猛地,他心里一个激灵:娘也精通武功,她那一手“蝴蝶双刀”的绝活也曾经威震武林。按理说,她完全可以躲开自己那一刀的,莫非真是娘故意使的计谋?让爹有足够的理由赶自己下山,而不使朱东心中起疑?为了保住自己这条命根,爹娘付出了多么沉重的代价?? 想到这里,杨季生从怀里掏出一卷已经发黄的旧书来,这是爹在弃他之时放在他内衣里的一本《三十六计》。这些年来,只要有时间,杨季生就把书捧在手里反复研读。此刻,他心里不住地感慨:“计谋无刃,可一样能杀死人啊!” (毛汉珍) (题图:黄全昌) 本书依托于《故事会》创刊多年来的强大资源,选用的作品题材广泛,立意健康,现实感强,符合读者的价值需求和审美取向。书中收录的作品能较好地体现故事的特点,在较为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也能展示较为复杂的事件过程。故事情节新鲜、奇巧,有较好的看点,能受到大众读者的欢迎。对于喜欢故事的读者来说,本书的创意编辑将带来超凡脱俗的阅读体验。